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编者按

董允者 , 乃何许人也?《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有载 , 且与父董和同列传录 , 这在史书中绝不多见 。 有史家“一家之言”谓其南郡枝江人 , 此说实乃谬矣!

经考证 , 董允系四川古江阳(泸州市)人!今天 , 我们推出“酒城十贤”评选文章之《“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一文 , 详具稽考 , 以期正本清源并展开学术争鸣 , 亦请方家予以指正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系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 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而使此词声名大振 。

该词中 ,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象层叠、绵密妥帖 , 意境淡而泊高远;

而与之对应和衬托的 , 则是“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等生动的动词及字眼 , 用今天的话说 , 酒史巧用并且用活了一些动词、形容词及带有动词补语结构的一些词汇 , 给予了这首诗宁静中的动感和无限开阔 , 从中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 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

自此词一出 , 便使泸州长江段、长(江)沱(江)二江汇合口的“管驿嘴”(地名)从此声名崛起 , 艳绝无双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何以杨慎会在泸州写下千古名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何以后来的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又将其放在卷首?有史家研究 , 这或许与“蜀汉四相”之一的泸州人董允有关 。 或许 , 明代第一状元亦曾到董侍中墓前瞻仰和凭吊 。 对此 , 我们暂且不表 , 在后续有关杨慎与泸州的有关文章中另叙 。

董允者 , 乃何许人也?《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有载 , 且与父董和同列传录 , 这在史书中绝不多见 。 为《三国志》作注的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372年-451年)赞曰:以允名位优重 , 事迹逾父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董允画像

董允(?—246年) , 字休昭 , 四川江阳(泸州市)人 ,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 , 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也 。 东汉末年 , 其父董和跟随刘璋 , 担任益州太守 。 刘备册立太子刘禅 , 以为太子洗马 , 史书载:“先主立太子 , 祎与允(董允)俱为舍人” , 后为黄门侍郎 。

建兴五年(227年) , 诸葛亮准备北伐 , 驻于汉中 。 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 , 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 , 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 , 可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 。

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 , 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 不久 , 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 , 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 , 兼领虎贲中郎将 , 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

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 , 不敢管事 , 只是摆设而已 , 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 。 董允在处理事务以防制为主 , 敢于经常匡正后主刘禅的不当行为 。 刘禅时有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的想法 , 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 , 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 , 今嫔嫱已具 , 不宜增益 。 ”由于董允坚持不赞同后主刘禅的做法 , 刘禅也无可奈何 , 此后变得更加畏惧他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当时 , 诸葛亮北伐在外 , 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 , 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 , 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 , 加辅国将军 。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 又以侍中守尚书令 , 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 。 当时 , 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蜀中四相” 。 至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 。 后葬于江阳分水岭(今泸州江阳区分水岭) 。 其所葬之地 , 后人亦称“董允坝”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如今的董允坝

关于董允属于何地生人 , 以及其后墓葬 , 一直有不同说法 , 史家亦多“一家之言” 。 然据稽考 , 董允乃古江阳(今泸州)人氏也 。

《三国志·列传》所载董允的祖籍 , 曰:“其先(祖)本巴郡江州(重庆)人” , 其父董和“南郡枝江人(今湖北枝江)也” 。

但是 , 笔者以为 , 此说有误 。

考《华阳国志》 , 上载:“江阳郡本犍为枝江都尉 , 建安十八年置郡 , 据此则江阳郡其(即)枝江 , 幼宰(董允之父董和)本江阳人 。

寿(陈寿 , 《三国志》著作者)远适异国 , 未获详考 , 遂误以为南郡之枝江耶 。 ” 枝江都尉在《水经注》作岐江都尉 , 段玉裁曰:今《汉书》俗本班氏(固)自注 , 脱去“枝江”二字 。 都尉 , 自汉起 , 乃“武官”名(见《卷第二·官制》) 。 此据 , 《泸县志·卷第五·人物志·乡贤》亦有载 。

由此可见 , 《三国志》著作者陈寿在作《三国志·列传》时存在地名考查之误 , 即:作者误将“江阳枝江”误当作了“南郡枝江” 。

故而 , 在考据失当的背景和情况下 , 董允之父董和便成了“南郡枝江人(今湖北枝江)也” , 于是乎 , 顺理成章地 , 作为董和之子的董允亦随父成了“南郡枝江人(今湖北枝江)”人 。

就连后来的地方志书《泸县志》也受其“史家之言”影响 , 在《泸县志·董允记事》文末注文曰:“按旧志载合江董新策注云:诸志皆谓允为泸人 , 岂以其墓在泸(泸州)而附会耶?仍依本传详着其事 , 用俟参稽 。 ”

但是 , 后世的史家“用俟参稽” , 却是因种种原因仅是“参”而不“稽” , 其陈寿的《三国志》谬误之处未再做详细稽考和考据纠偏 。

再查《舆地纪胜·卷五·沿革·泸州》 , 上载:春秋战国为巴子国 , 秦属巴郡(寰宇记) 。 汉武帝分置犍为郡 , 而犍为郡之江阳符县即今之州域是也(元和郡县志) 。 东汉末刘璋立江阳为郡 , 以都尉广汉成存为太守 。 《华阳国志》:在建安十八年 。 舆地广记:蜀章武元年立江阳郡 。 寰宇记云:晋于此立江阳郡不同 。 又晋志 , 江阳郡县三:江阳符 。 汉安注云:蜀置郡 , 而《宋志》云 , 江阳郡刘璋分犍为立 , 则当作建安十八年 。 盖建安十九年赵云已定江阳 , 非刘璋所统 , 则刘璋置郡当在十八年 。 当从《华阳国志》及《宋志》 。

旧《泸县志》中 , 均把董和、董允父子列为“乡贤”并载入《志》书之中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泸州境内的分水(原属泸州下辖县泸县 , 今属泸州江阳区分水岭)境内的“董允坝”存有“董允墓” 。

董允墓 , 位于江阳区分水岭乡董允坝 , 建墓时间不详 。 一说 , 为董允身葬之墓 , 另一说则被传为衣冠冢 。 旧《泸县志》载《重修董侍中墓碑记》中有云:“距泸治东南四十里许 , 又地名董允坝 , 蜀汉侍中守尚书令董公允藏冠剑处也 。 ”董允坝 , 今距离江阳区分水岭乡政府二里多路 , 说是其“坝” , 实际上包括了“董允坝屋基”“董允坝屋基”以外的上千亩平坝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今人所说的董允坝 , 从狭义上来讲 , 也特指距离董允墓直线距离约五百米的一个四合院——红卫村五社“董允坝屋基” , 董允墓就在此处 。

新建的乡村公路 , 亦能够到达董允坝的屋基 。 屋基处的四合院宽敞明亮 , 雕梁画栋 , 古朴典雅 。 尽管院落在“文革破四旧”时遭到了一些毁坏 , 但通过现存残留的木雕 , 亦梦想象当初的宏大规模和院落格局 。 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变迁后 , 如今的屋基外的寨门已毁坏无存 。

一条蜿蜒、通幽的长长青石板路 , 从董允坝所处的田间径自延伸出去 , 一直通向合江尧坝古驿道 。 1988年 , 原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原泸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9年) , 泸州知州阮时升曾主持修葺董允墓 , 并建墓碑、诗碑各一 , 其上有诗云:

“功着两朝存故里 , 人亡千载只孤坟 。

山河未改生前旧 , 禾黍今瞻陇下耘 。

遗冢有墓犹识性 , 荐萍无主独悲君 。

遥知英爽依然在 , 欲挽炎精日已曛 。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该诗题名曰《董侍中墓》 , 载于《泸县志·卷第七·艺文志·诗》第1251页 。

而在泸县嘉明镇 , 其境内还保留有“蜀汉尚书令董允故里”石刻 。 其原分布在长5米、高4.5米 , 距地表2米高的嘉明镇城隍庙内的观音岩石壁上 。 石刻横向排列 , 长2.4米、宽0.51米 , 坐南向北 , 字径0.21米、高0.3米、字距0.18米 。

据《泸县志》载 , “董允故里”石刻为“清乾隆二十四年知州夏诏新为汉侍中董允建 。 ”史载 , 清乾隆二十四年 , 泸州知州夏诏新在嘉明镇临溪石壁上书刻“蜀汉尚书令董允故里”九个大字 。 每字约一尺见方 , 横排楷书阴刻 。 两旁有小字题记 , 前是“四川直隶州知州夏诏新题” , 后有“乾隆乙卯岁正月十日吉旦”字迹 。 字体均为阴刻楷书 , 石刻正下方有一造像龛 , 是董允人物造像 。

20世纪末 , 在泸县嘉明镇九曲河永嘉桥头石壁上 , 还可望见“董允故里”几个大字 。 后因开发建设需要 , 当地将“董允故里”石刻迁置在镇政府后院石壁上保存 。

2012年5月 , 为了缅怀董允这位乡贤的丰功伟绩 , 泸县嘉明镇政府在泸县现代农业园——狮子村新农村核心区新建了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董允广场” , 并用丹霞巨石为董允塑像 , 石像总高3米、宽1米供游客参观 , 世人瞻仰 。

“董允故里”石刻缘何设在嘉明镇临溪河桥头显眼的石壁上呢?须知 , “董允故里”石刻是时任泸州知州的夏诏新这位“州官”亲题镌刻的 。 身为泸州“州官” , 其目的在于向外显示、宣扬“古江阳是历史名人董允的故里” 。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酒城十贤评选 || “蜀汉四相”之董允与泸州// //

▲董允墓

因嘉明镇又地处泸州北大门 , 是从省城成都来泸州的入境之地 , 是进入泸州地界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最佳地方 。 它告诉人们进入嘉明镇 , 你就踏上了“董允故里”这片土地了 。

综合考据《华阳国志》等历史志书、重修董侍中(允墓)碑记、董允墓、“董允故里”碑刻等典籍、文献和遗迹留存可知:董允之父董和本来就是江阳人 , 其子董允也是江阳人 , 董允之故里当然就在江阳 , 即古江阳 。 笔者作为后学晚进 , 更愿从此说 。

最后 , 笔者想说的是 , 无论是“秉心公亮 , 董允匡主 , 义形于色 , 皆蜀臣之良矣”的董允其人 , 还是以“名位优重 , 事迹逾父” 作为乡贤、已载入史册的董允逝后所葬之墓 , 都希望我们今人及后世能够永远予以铭记 , 光耀故里 。 诚如沈公绍兴所著《重修董侍中墓碑记》中所期:“勘定界址 , 刊立志石 , 潦以垣墙 , 以期永远” , 而“是所望也 。

文:董洪良

来源: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

责编 王利权 编辑 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