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历史小说写作的难点在哪儿?在历史小说书写传统中 , 有哪些可开拓的空间和尝试?“新历史小说”与古典历史小说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为什么敦煌会成为文学想象的对象?如何看待关于敦煌的历史小说书写?新历史小说为何能够重构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撰文 | 聂丽平

在高中时 , 作家马鸣谦读了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小说《敦煌》 , 当时就诧异于为何中国没有同类型题材的创作 。 多年后 , 当马鸣谦成为一位写作者 , 这种“耻感”仍是隐秘的写作动机之一:“文学创作的经验来源 , 不能只来自当下现实和日常生活 , 其实可书写的经验是很宽广且多向度的 。 ”他于2019年出版的《降魔变》 , 延续他对历史题材的兴趣 , 并将写作背景放置于近年来渐成热点的敦煌 。

《降魔变》来源于敦煌壁画 , 讲述的是释迦摩尼降魔成道的故事 。 “变”意指铺衍故事 , 马鸣谦在小说中延纳了这层意思 , 并融入了对敦煌壁画背后的人们的想象 。 小说从敦煌当地归义军建立 , 张氏兄弟重新恢复汉人为主的政权、敦煌重新划入大唐的疆域之内开始 , 讲述了唐末归义军争斗的历史悲剧 , 故事在外部政治压力和内部家庭冲突的双重结构中展开 。

《降魔变》是马鸣谦“佛教三部曲”的第三部 , 入选了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120本入围书单 。 推荐语称:“中国悠久的历史脉络中 , 隐藏着太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 对于小说家来说 , 这无疑是个宝藏 。 从鲁迅的《故事新编》到王小波的《红拂夜奔》 , 写作风格不同 , 故事中的历史感却一样迷人 。 马鸣谦延续这一脉络写就历史小说《降魔变》 , 以带有古雅气息的文字、多变的叙述视角 , 讲述了唐末归义军的争斗、消亡史 。 ”

事实上 , 关于敦煌的历史研究与影视已有不少 , 但在本土文学领域 , 《降魔变》却少有涉足敦煌的历史写作 。 历史小说写作的难点在哪儿?如何看待关于敦煌的文学书写?如何看待历史小说的书写传统?历史小说还有哪些可以开拓的空间与尝试?

12月28日 , 新京报·文化客厅第二十六场联合中信出版·大方、中信书店·启皓店 , 邀请《降魔变》的作者马鸣谦 , 作家张柠 , 以及主持人、书评周刊采访人员董牧孜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对谈 。

01

为什么敦煌成为文学想象的对象?

张柠认为 , 敦煌进入中国人的想象 , 得益于外国人 , 是外国人刺激了中国人对敦煌的想象 。 “敦煌学”是国际显学 。 外国的探险家、地理地质专家、考古学家认为敦煌有“宝藏” , 因此到处勘探、绘图 , 购买文书、器皿 , 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里藏有很多这样的“废物” 。 对于“敦煌学”而言 , “大师”都在国外 , “中国人原本见怪不怪 , 历史太悠久了 , 满地都是文物 , 有什么好想象的?”

近几十年 , 中国也开始研究敦煌 , 但多数研究者集中在社科院、兰州大学、故宫等地方 。 “一带一路”提出来后 , 敦煌更是成为一个热点 。 而当敦煌成为全世界的想象对象 , 它很自然地就会进入文学创作的视野 。

然而 , 对敦煌的文学创作不是历史本身 , 它是对历史应该如此的想象方式 。 张柠认为 , 历史是一大堆碎片 , 历史学家试图呈现它 , 为我们讲述这些碎片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故事 , 告诉我们敦煌应该是什么样子 。 但他们的研究不能穷尽敦煌的全部 , 这个“全部”到底是什么?这就给文学想象留下了空间 , 文学想象是对“确实如此”的重要补充 。 施蛰存曾根据《高僧传》里的《鸠摩罗什传》创作一个与西域有关的历史小说《鸠摩罗什》 , 《鸠摩罗什传》只有几千字 , 而施蛰存的《鸠摩罗什》有两万多字 , 这就是作家想象力的结果 。


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

活动现场

马鸣谦认为 , 从中国古代遗存的很多文物、图像、文字、文书来讲 , 敦煌的发现是个特异存在 。 通常 , 我们是从《新唐书》《旧唐书》《明实录》《清实录》等官修史书来了解古代历史 , 而敦煌的价值在于 , 这里发现的很多文书是由僧人保存的 , 它们不是官修史书 , 有些文书一面是图像 , 另一面是文字 。

这也提示我们:在中国古代史当中 , 敦煌的图像文书很特殊 , 很多古人的活动痕迹都保留在这上面 。 如果我们更了解敦煌 , 就会发现很多具体的、个人的材料 ,

其中记录了很多活生生的人的生活和工作的痕迹 , 而这些个人化的文书记录正是他最感兴趣的 , 他尽量抓取这些记录 。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 , 这些密集而丰富的个人化材料 , 是一个宝库 。

对话马鸣谦视频:为什么敦煌会成为文学想象的对象?

02

“新历史小说”究竟“新”在何处?

马鸣谦谈到 , 想象力是任何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 , 但历史题材的文学写作正是从这些有关敦煌的历史材料开始的 。 在开始写作之前 , 他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敦煌学各方面的史料 , 从荣新江的《归义军史研究》到冯培红的《敦煌的归义军时代》等史学著作 。 在学者研究基础上 , 马鸣谦做了大事年表 , 囊括饮食、风俗等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 他希望借此厘清人物的位置与面貌 , 并想象与描摹出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 。 “如果只是很面具化地描摹 , 我作为写作者是很不满足的 , 我想让他们通过文字获得具体的生命感和生活感 。 ”

当然 , 光有材料是不够的 , 还必须有很多文学的技法与手段 。 马鸣谦表示他花大量时间来面对这些材料 , 思考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 他并不在乎悲剧有多残酷多惨烈 , 他想探究悲剧为什么会发生 , 以及如何演化 , 包括张氏的权力是怎么过渡到曹家身上 , 震动敦煌的这个大事件又是怎样归于风平浪静 。

马鸣谦认为 , 要理解历史当中的人物 , 必须了解其内心 。 在写作《降魔变》之前 , 他再次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 以寻找在结构上可以化用的东西 , 他不想做过于线性的叙述与表达 , 因此 , 《降魔变》采用四幕剧的结构 , 还进行了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的变化 。

张柠则认为 , 在历史材料的运用上 , 应该以敦煌为点辐射开 , 不仅可以利用敦煌文书 , 凡是跟丝绸之路、西域相关的材料都可以用 。 写小说需要细节 , 衣食住行和流行文化的书写都要符合历史真实 , 不能瞎编杜撰 , 而历史学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材料和细节 。 当然 , 在写作时 , 也不能直接将碎片和细节呈现给读者 , 应该将其串联为一个整体 , 这体现了作家的思维水平 。


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

《降魔变》 , 马鸣谦著

大方丨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6月版

张柠谈到 , 历史主义的小说有很多 , 而《三国演义》这种古典的历史小说和我们讨论的“新历史小说”并不相同 , 古典的历史小说以正史为基础 , 它的价值观与正史相通 , 只不过在正史疏漏的地方塞进一些材料而已 。 比如刘邦把女人比作衬衫这个是历史小说家的想象 , 但他对历史总体的价值系统、价值观跟正史是一样的 。 而 “新历史小说”是颠覆我们的历史价值观的 , 它书写被历史删除、遗忘的人 , 它的价值观是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 , 新历史小说希望以此重构对历史的理解 。

对话张柠视频:中国新生代作家的碎片化美学书写

03

历史小说书写传统中

有哪些可以开拓的空间和尝试?

从鲁迅的《故事新编》到王小波的《红拂夜奔》 ,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在历史题材的写作上文脉相续 。 对于历史小说书写传统 , 张柠谈到 , 每一个时代的作家所创作的历史故事 , 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强烈印记 。 比如鲁迅的作品都带有讽刺 , 他的目的是重新复活一个人性的故事 , 一个爱的故事 。 而王小波的创作观与张柠很接近 , 王小波的小说不是类型小说 , 而是严肃文学 , 充满对人的思考 。

马鸣谦则认为 , 王小波的几部历史小说都写得很精彩 , 但他那种张扬恣肆、充满表现力的语言风格很难撑完一部长篇 。 每一个写作命题都会命定地让写作者去寻找一种稳妥、准确的语言 , 王小波的语言有很多现代小说的反讽和夸饰成分 , 而《降魔变》要表达一个戏剧性的悲剧事件 , 因此王小波的叙述方式并不适合《降魔变》 。

马鸣谦谈到 , 他也看到现在有很多历史题材的小说 , 包括网文 , 但要区分写作的态度 , 《降魔变》不是类型小说 。 他希望对历史材料进行精深地研读 , 再腾空而起进行小说的写作 。 如果一部作品大部分是靠想象、空想 , 那就不能称之为历史小说 , 历史小说应该是一个很严谨的题材 。


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新历史小说之“新”:书写被历史删除的价值观丨文化客厅// //

根据马伯庸历史题材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剧照 。

马鸣谦还谈到他对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期待 , 一是类型文学上的 , 他希望马伯庸以及很多年轻作者都可以做更多探索 , 无论是采用现代小说的写法 , 更强调文学性 , 还是更类型化 , 更偏向故事完成度和读者感受的写作 。 他谈到 , 很多现当代的日本一线作家一直在利用中国历史题材进行创作 , 包括类型文学或更偏向于严肃文学的作品 。

作者 | 聂丽平

内容编辑 | 吕婉婷

值班编辑 | 吴优

校对 | 翟永军

扫码投票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120本入围书目”折上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