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谭木匠不能乱送

谭传华说谭木匠公司有钱 。我们决心不买高端写字楼和豪华别墅 。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一硬一软”上:是好装备,软有能力;产品的质量是唯*的,柔软度是产品的文化含量 。
“长大后,我一直想成为一名诗人和画家 。因为我的纯真和浪漫,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在街上差点饿死 。天意不可违 。我还是当木匠过日子 。”
成名之后,很多创业者都想方设法掩盖或粉饰自己的过去,而谭木匠梳子的主人谭传华,则在每一家加盟店里,工整地框定了这段家族史 。对他来说,没有这些真实的往事,他就没有自己的,更谈不上现在的“谭木匠” 。
四处奔波的辛酸记忆
谭传华出生于重庆万州农村 。18岁下河炸鱼失去右手,从此人生轨迹改变 。然而为了更强,他很快就走出了身体残疾的阴影,跟着从部队回来的二哥学会了好好画画,当了小学老师 。
23岁时,他的爱情受阻 。看了很多书,他想走几千里 。他拿着父母给的50块钱,在流浪中寻找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画家和诗人梦 。80年代初,流动人口不多,谭传华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盲流” 。
漂泊到昆明的谭传华,第三天画了一个年轻人的画,赚了2块钱 。谭传华向采访人员回忆道:“这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2元钱 。他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 。而且,我这辈子还有三个重要的2元钱 。”
因为右手残疾,谭传华习惯把右手放在裤兜里 。他挥挥手说:“我的第二个2块钱是从深圳买的木梳,花了2块钱,从此做了木匠 。2块钱的第三块钱是我做的木梳,第一次卖2块钱 。这三个2元钱构成了我的创业史,是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转折点 。”
在云南流浪两年后,贵州的一场大病让他比较终选择回到家乡,结婚生子,继承祖上传下来的职业,做木匠,创业 。
“当时,30多名工人不知道如何做梳子 。经过半年的研究,他们终于成功了 。”谭传华第一批产品出厂,在市场上花了他一整天 。他的四个业务员喊着嗓子,却只卖了一把2块钱的梳子 。谭传华说,这2元钱是他人生中重要的2元钱,是他事业的第一步 。
“谭木匠”的出奇制胜
1995年,谭传华正式注册“谭木匠”梳子商标 。经历了艰难的销售之旅,烧掉了价值30万的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无数次技术改造,创办了快乐的谭木匠宣传漫画报.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终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知名度 。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摆在他面前: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这个靠生产小梳子为生的小企业,谭传华也接连疲软 。
这是当时中国所有中小民营企业共同面临的成长问题 。1997年8月19日,谭传华因恳求银行失败而愤怒,在重庆一家报纸上登了一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轰动海内外的罕见之事 。来自全国乃至各地的1000多家媒体蜂拥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的现象,进而引发了金融界、商界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 。
谭传华终于得到了银行的支持,“谭木匠”的知名度空前高涨 。但市场似乎并没有给这个“第一品牌”面子 。眼下“谭木匠”的销售模式主要靠商场 。但“谭木匠”成名后,其他木梳企业开始觉醒,商场终端竞争
就在谭传华发现商场之路不仅走得慢,而且还有下滑趋势的时候,他无意中尝试打造的几家专卖店的营业额飙升 。与其在市场上被套牢,不如在专卖店里另辟蹊径大做文章 。谭传华立即邀请当时著名的“余专家组”为公司导入cis 。这次进口,谭传华“敢”花当年利润的三分之一 。同时,他重新规划了企业战略,退出各大商场的柜台,将商业模式转向专卖店加盟连锁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