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

岳麓书院 。 中新网采访人员 宋宇晟 摄

中新网客户端长沙11月26日电 题:走进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采访人员 宋宇晟

“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 。 ”

大家耳熟能详的这副对联 , 如今几乎成了岳麓书院的代表符号 。 但这两句话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岳麓书院又是什么样子?

25日 , 采访人员随“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 , 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

于斯为盛

谈及“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的来源 ,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

清嘉庆年间 , 书院大修 。 完工后 , 学生们请山长袁名曜撰写对联 。

袁名曜出的上联是“惟楚有材” 。 这四个字出自《左传》中的“虽楚有材 , 晋实用之” 。

原文之意是 , 即便楚国有很多的人才 , 但其实都在晋国发挥了作用 。

用邓洪波的话说 , 《左传》中的这句话其实是讲当时楚国人才外流的问题 。

但写到对联里就要“正能量”地讲 , “于是把‘虽楚有材’改成了‘惟楚有材’” 。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

岳麓书院 。 中新网采访人员 宋宇晟 摄

但下联迟迟没有人对出 。 一个叫张中阶的学生脱口而出 , “于斯为盛” 。 这四字又出自《论语》中的“唐虞之际 , 于斯为盛” 。

这副名联就此撰成 。

邓洪波说 , 这副对联在晚清也成为岳麓书院的真实写照 , 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大批人才从这里走出 。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

岳麓书院 。 中新网采访人员 宋宇晟 摄

弦歌不绝

今天的岳麓书院 , 在大多数人眼中似乎成了旅游景区 , 或是被当作文物 。

但事实上 , 这里至今弦歌不绝——它仍是一所教育机构 。

自清光绪年间实行“新政”以来 , 岳麓书院几经变迁 。

先是废书院 , 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民国初又废学堂——迁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 , 改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此后再迁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 , 直至1926年湖南大学在此成立 。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 湖南大学开始着手岳麓书院的修复工作;八十年代 , 岳麓书院正式对外开放、恢复办学 。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

岳麓书院 。 中新网采访人员 宋宇晟 摄

时至今日 , 岳麓书院有学生320人 , 专业方向主要为历史、哲学、考古 。

“我们现在当然不是古代的传统书院 , 但‘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这八个字应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 ”

作为院长 , 肖永明认为 , 在继承传统与传播文化之外 , 岳麓书院还应找到今天“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路子” 。

虽然这条路仍在探索之中 , 但他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 , 就是“要把传统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 , 很好地融入现代教育过程当中” 。

“能够在我们这个时代脱颖而出的人才 , 一定是有文化根基的人才 。 ”他说 。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

岳麓书院 。 中新网采访人员 宋宇晟 摄

书院的未来

但这种文化根基要从哪里来?

肖永明认为 , 中国优秀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个源头 。

宋代以降 , 岳麓书院历经宋末、元末、明末、清初三藩之乱、20世纪日军侵华战争 , 几度毁于战火 。

但千年之后的岳麓书院 , 仍延续着这种在教育方面的探索 。

南宋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就提出 , 书院不是要培养人写好文章 , 也不是让人考取功名 , 而是要传圣贤之道 , 造福社会、服务社会 。

在肖永明看来 , 像这类来自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并不过时 , 相反应将之延续下去 。

另一方面 , 如果将视野扩大至中国现存的所有书院 , 几乎很难找到一所像岳麓书院这样、依然承担着教学功能的书院 。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走进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何以弦歌不绝?// //

岳麓书院 。 中新网采访人员 宋宇晟 摄

那是不是所有这些书院都要重新回到它们过去的身份呢?

肖永明更愿意将中国各地书院理解成为一个“生态” , “它应该是有多元性的” 。

“以前我们总是强求觉得书院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 。 但我觉得在不同的情况下 , 它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 。 ”肖永明说 。

邓洪波也认为 , 理论上 , 7000个书院应该有7000个模样 。 “即便是古代的书院 , 主政的人物不同 , 也各有特色 , 还有不同的地方文化 。 ”

在邓洪波看来 , “书院要活起来 , 就是要为现代文化教育各方面服务 , 根据各自的情况服务社会 。 我们提倡天下书院是一家 , ‘书院的未来’也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