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初冬的新市 ,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 潮湿的空气夹带着江南小镇独特的味道 。 青石板上被雨水填满的坑洼 , 倒映着白墙灰瓦 , 也倒映着路上的行人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镇本来的样子 , 真美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做客本期《康派名人专访》的是新市名人韦秀程 。 韦老师是有名的“新市通” , 闲暇时间研究新市古镇历史文化50余年 , 通晓古镇的大事小事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我们约韦老师在西河口见面 。 韦老师很守时 , 穿着一身红色外套 , 手里拿着一把印有“德清县博物馆”字样的雨伞 , 精神抖擞地向我们走来 。 韦老师看上去与古镇上其他的花甲老人无异 , 如果不是见过面的同事引荐 , 完全看不出来是个“新市通”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打破砂锅问到底
韦秀程老师很健谈 , 采访还没开始 , 得知我们这次的来意 , 他便开始谈及他的成长经历 。 韦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新市人 , 出生在新市的历史街区 , 也就是我们约见面的地方——西河口 。 因家贫失学 , 仅仅读了5年书 , 他就开始做石工、泥匠 , 后来又到玻璃厂做工人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韦秀程出生的地方
韦老师从小就是个好问之人 , 总喜欢把事情问个究竟 , 因此他能通过长辈们的阐述 , 比别人多了解到一些新市的历史 。 对于他来说 , 新市文化的启蒙人就是镇上的老人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上世纪60年代 , 韦老师在无意之中于新市陆仙楼发现了全国唯一一块五体书法碑 , 奠定了其研究碑记石刻的基础 。 随后 , 他便痴迷于寻觅古迹 , 每每遇到块石头 , 都要拿起来仔细研究一番 。
2000年 , 玻璃厂倒闭了 。 翌年他就被新市镇文化中心聘请 , 专门从事古镇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 此后 , 韦老师一发不可收拾 , 先后收集了30多块有价值的石碑 , 每一块石碑他都爱不释手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心里住着新市古镇
进入新市镇文化中心之后 , 韦秀程老师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古建筑修复、设计与规划相关的工作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韦老师是个好学之人 , 辍学之后自学了6门学科 , 文学、历史、考古、古建筑、美术、书法......样样精通 。 至今为止 , 他先后编著并出版了8部新市古镇相关的书籍 , 有《古镇新市图文集》、《近代新市商贸史》、《新市杂记》等等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韦老师对新市乃至整个德清县的庙会文化很感兴趣 。
新市的庙会其实不止蚕花庙会 , 受其外祖母影响 , 他从小就知道新市的十余个不同地方的庙会 。 德清县的道教文化丰富 , 因此庙会文化的内含也极其丰富 。 韦老师自豪地说:“拒不完全统计 , 德清县历史上有100多个庙会 , 这些庙会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不知道的 。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因其泥工出身 , 韦老师对“德清县宝”武康石也颇有研究 。 他说 , 新市古镇的古代建筑 , 大到桥梁、道路 , 小到井盖、下水道 , 多采用武康石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武康石出现在宋代 , 其现存遗址主要在武康的防风山、狮、虎、塔山等地 , 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和园林叠山 。 韦老师告诉我们 , 大清乾隆年间 , 武康石基本停止开采 , 出现了一大批代替石料 , 这些石料也运往了德清 。 而在停止开采之前 , 武康石也运往全国各地 , 现在上海、江苏等地还仍有武康石的痕迹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研究新市古镇历史文化十余载 , 韦老师的心中住进了整个新市古镇 , 他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优秀业余文保员”、“湖州市优秀文博志愿者”、“德清县优秀文艺工作者”等称号 , 还被中国美院、浙江财经学院聘请为校外指导老师 。 谈及这些荣誉 , 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任重而道远
提到新市古镇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 韦秀程老师深深叹了一口气 ,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传承难度相当大 , 从我的角度来说 , 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 ”
他认为 , 做历史研究 , 除了要有过硬的文字基础、浓厚的兴趣外 , 知识面也是个硬条件 , 文学、历史、地理、美术、建筑学“样样都要懂” , 还得精通方言 , 难度很大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除搜集和考据文献资料以外 , 口述历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而现在了解新市历史的老人有不少已经作古了 , 确实很难去寻找那些可以跟我们讲“老底子”故事的人了 。
他的心里“住”下了整个新市古镇~// //
的确 , 像小编这样土生土长的德清人 , 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少之又少 , 相当惭愧 。 也许我们不能像韦老师这样全方面地去研究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 , 但我们能尽自己所能 ,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 去传承和发展一些我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 。 德清人 , 你们觉得呢?
-END-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