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不能‘置之不理’”
本文来自搜狐号:史话拾说
多年前发生在鸭绿江彼岸的那场战争 , 曾经令世界为之深深震动 , 也对当时刚满周岁的新中国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作为那场战争中中方的最高统帅 , 毛泽东曾就此与我的曾祖父王季范及早年同窗周世钊多次畅谈 。
“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抗美援朝究竟有无取胜把握 , 在当时是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 因为解放战争刚刚结束 , 经济遭受了重创 , 国家一穷二白 , 面对美帝的经济和军事优势 , 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心存疑虑 , 而且认为这会影响国家的和平建设 , 一时间意见很不统一 。
王季范(毛主席表哥)和周世钊作为毛泽东的亲友 , 希望能就此事请教主席 。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七日 , 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二老 , 针对王、周的疑虑作了分析 。
毛泽东说道:
“不错 , 我们急需和平建设 , 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 , 可以写出百条千条 , 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 , 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 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 , 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 , 纵不过鸭绿江 , 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 , 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 。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所以 ,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 , 美帝必然得寸进尺 , 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 , 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 , 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 , 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 , 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 , 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 。 天下有变 , 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 , 那我们就被动了 。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 。 打得一拳开 , 免得百拳来 。 我们抗美援朝 , 就是保家卫国 , 可是党内有很多人不同意 。 ”
听了毛泽东一席话 , 周世钊频频点头 , 但仍是信心不足 , 重复提出了刚才的疑问:“是不是有胜利的把握呢?”
周世钊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 众所周知 , 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美国除装备了大量的飞机、大炮、坦克、军舰外 , 它的武库中还有一张令人生畏的王牌──原子弹 。 面对美国的核讹诈 , 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忧心忡忡 。 可毛泽东偏偏不信这个邪 , 他从容地分析道:
“你们都知道 , 我是不打无把握的仗的 。 这次派志愿军出国 , 是有人不同意的 , 他们认为没有必胜的把握 。 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经过周详的考虑研究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 , 胜利是有把握的 。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我们估计 , 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 。 它的钢铁多、飞机大炮多 , 是它唯一的优势 。 但它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多 , 到处树敌 , 到处设防 , 兵源不足 , 是一短;远隔重洋 , 是它的第二短;为侵略而战 , 师出无名 , 士气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伤 。 虽有一长 , 不能敌这三短 。
我们要进行持久战 , 一步一步消灭它的有生力量 。 使它每天都有伤亡 , 它一天不撤退 , 我们就打它一天 , 一年不撤退 , 就打它一年 , 十年不撤退 , 就打它们十年 , 这样一来 , 它们就伤亡多 , 受不了 , 到那时 , 它就只好心甘情愿地进行和平解决 。 只要它愿意和平解决 , 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 , 我们原来是要和平的 。 ”
“这仗我们有把握打好 , 不必苏联参加 , 看家法宝是要留着最后用的”
周世钊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它不在朝鲜战场上打而是派大军从我国海岸登陆 , 怎么办?”
毛泽东说:
“那它不敢 。 这样做 , 我们不怕它 。 并且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 它如果向我国进攻 , 就会引起苏联的参与 。 苏联参与 , 不一定派兵来 , 它可以在几天之间用兵西向 , 席卷欧洲 , 欧洲是美国的必争之地 , 它们要照顾欧洲 , 自然也就无力入侵我国了 。 ”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美国的空中优势是周世钊担心的另一个问题 。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 , 美军飞机就曾轰炸过我国边境城镇 , 以新中国的空军实力而言 , 是难以阻止美军大规模轰炸的 , 故此 , 周世钊向毛泽东发问:“假如美军用飞机滥炸我国的重要都市呢?”
毛不加思索地笑答说:
“它不敢 , 因为这等同派兵登陆 , 同是侵略 。 ”
岁月飞逝 。 随着时空的转换 , 以前不少似乎是金科玉律的理论和不容置疑的答案 , 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也有很多颇为权威的结论 , 正在社会上和学术上引起争鸣 。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 , 当年抗美援朝时 , 我国承担了本应由苏联承担的国际义务 , 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却只提供了装备和技术的支持 , 这对中国是非常不公平的 , 我们吃了亏 。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毛主席当年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他说:
“这个仗 , 我们有力量、有把握打好 , 不必要苏联参加 。 你们晓得玩扑克吗?‘大鬼’、‘小鬼’是留着保底的;你们看过剑侠小说吗?看家的法宝是要留着最后用的 。 我看美帝侵略 , 一定会要彻底失败 。 不管它怎样挣扎 , 终是黔驴技穷 , 在中朝人民共同抗击之下 , 他是一定不能得逞的 。 ”
毛泽东的一番话消除了两位老人心中的疑问 , 他们带着对战争的全新看法离开了中南海 。
周世钊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班同桌同学 , 情同手足 。 解放后 , 毛曾多次接见周世钊 , 在谈话中数次涉及朝鲜战争 。 一次周去看毛 , 毛高兴地说: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形势是越来越好 , 造成这种好的形势主要依靠我们志愿军的勇敢和机智 。 他们现在层层挖掘地道 , 这些坑道都在山底下 , 纵横沟通 , 随意出入 , 飞机炸不垮 , 大炮轰不坏 , 敌人不好攻 , 我们却可以出去 , 万一失了第一线 , 还有第二线、第三线 。 这都是志愿军指战员想出来的好办法 。 像我们在北京的人就不一定想得出这种好办法 。 一个美国采访人员说:‘美国的军队再花二十年也打不到鸭绿江 。 ’我看再打二百年 , 他们也没有希望打到鸭绿江 。 ”
毛泽东豪迈的语调 , 令周世钊倍感振奋 。
“光派别人的儿子去前线打仗 , 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
朝鲜前线的战斗是空前残酷而惨烈的 。 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 为保家卫国 , 血染三千里江山 , 这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心爱的长子毛岸英 。 当这个不幸消息传到周世钊的耳朵里时 , 他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 。
作为和毛泽东相交几十年的老朋友 , 他知道主席一家先后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好几位亲人 。 现在革命刚刚胜利 , 正需要下一代去建设的时候 , 岸英却永远留在了朝鲜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和毛泽东情同手足的周世钊 , 心里深深地体会到老同学那种难以言宣的悲凉和伤感 , 在后来他和毛泽东的一次闲聊中 , 周向毛表达了这种想法 。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那是在六十年代 , 谈话的主题是战争 。 在不知不觉中 , 话题转到了朝鲜战争和毛岸英 。 周世钊不无感慨地说:“岸英死得太早了 , 如果您不派岸英到朝鲜战场上 , 我看他是不会牺牲的 。 ”
对于周世钊的议论 , 毛主席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 他说:
“不能这样说 。 岸英的牺牲 , 责任完全在美帝国主义身上 。 岸英是为保卫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利益 , 为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全而出国作战的 , 他是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 为保卫世界和平事业而牺牲的 。 当时我得到岸英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的消息后 , 我的内心是很难过的 。 因为我很喜欢岸英这个孩子 。
岸英牺牲以后 , 当时有人提议要把他的遗体运回国来安葬 , 我没有同意 。 我说岸英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 为保家卫国而死的 , 就把他安葬在朝鲜的国土上 , 让他显示中朝人民的友谊 , 让中朝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 。 当然 , 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上 , 他就不会牺牲 , 这是可能的 , 也是不错的 。
毛主席同亲友谈抗美援朝:“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 , 不能‘置之不理’”// //
但是 , 我是主席 , 在那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 我是极力主张发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 , 后来得到党中央的赞成 , 作了出兵朝鲜的决定 , 并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抗美援朝的伟大运动 。
我作为党的主席 , 作为一个领导人 , 自己的儿子不派他去朝鲜 , 又派谁的儿子去呢?光派别人的儿子去前线打仗 , 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 岸英是个青年人 , 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 , 到农村进行过劳动锻炼 , 但却没有正式上过战场 。 青年人就是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 , 要在战斗中成长 。 基于这些原因 , 我才派他到朝鲜去的 。 ”
对于发生在多年前的那场战争 , 毛主席曾有过许多论述 , 这里仅是他对自己的亲友的一些零散的议论 。 时光流逝 , 毛主席和王季范、周世钊两位老人均已作古 。 然而 , 这些片段却弥足珍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 头条号系信息发布平台 , 文章来源于网络 , 小编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后台删除 。
-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为何让人同情,死后明英宗还给恢复皇后身份
- 茶叶资讯:最近涨势迅猛的六堡茶,如此与众不同
- 盘点三国时期的同名同姓之人
- 保险产品为什么会同责不同价?
- 谈谈公文文种辨别的“求同”“存异”法
- “杀鸡炊黍”和“鸡黍之膳”同样是款待客人,为什么意思却相反?
- 他破译情报拯救2千万生命,他是人工智能之父,却因同性恋被起诉
- 戴安澜将军的同班同学 黄埔三期优秀毕业生 三河坝战死才24岁 他是谁?
- 微拍精品推荐:清同治款多子多福(蝠)石榴杯
- 龙生九子为何个个不同?原来父亲一个,母亲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