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抗日战争存在“战略反攻”吗?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谈谈抗日战争存在“战略反攻”吗?

敌后战场:大规模“反攻”发生在日军投降后

1938年5月 ,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将抗日战争划分为三个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 这个划分因被历史教科书所采纳 , 归结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大阶段 , 而流传甚广 。 实则学界对“战略反攻”阶段之有无 , 历有争议 。

毛泽东在1945年8月9日发表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一文 , 向来被视为敌后战场发动战略反攻的标志 。 但有学者指出 , 毛泽东发表此文时 , 日本业已宣布投降 。 黄烨驳斥称 , “8月9日23时30分,日本御前会议才开会讨论日本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向题……到10日6时45分……日本帝国政府通过瑞士政府向中、美两国,通过瑞典政府向英、苏两国通告, 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 。 至此, 无线电波将这一重大消息传遍世界各地 。 ” ①

如果将8月9日作为敌后战场反攻起点的话 , 那么所谓战略反攻就仅有9日—15日这几天的时间 。 但也有学者认为 , 反攻时间应从1944年算起 ,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收复失地8万余平方公里, 解放人口1200万 。 ”在1945年前七个月 , 又“收复失地24万平方公里, 解放人口近1000万” 。 ②

事实上 , 以上的所谓局部反攻 , 还是游击作战 , 规模并不大 。 而在这种反攻的同时 , 日军也没有停止“扫荡” 。 中共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上还说 , “解放区的军事任务, 则是动员军队与人民, 从各方面来准备大反攻, 及准备战略上由游击战为主到运动战为主的转变 。 ”显然 , 1944年—1945年的敌后战斗 , 并未被中共中央视为“战略反攻” 。

对于所谓战略反攻的时间问题 , 还有人将节点推迟至日本签署投降书的1945年9月3日(黄烨甚至将这一时间延至9月10日上党战役爆发) 。 贺新城认为 , “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但日军大本营迟至8月22日才下令海外日军于25日零时起停止作战, 同时又规定侵华中国派遣军例外,仍可就地对中国军队实施‘自卫’作战……在这种情况下, 敌后战场的全面反攻继续实施 。 自8月9日至9月2日的全面反攻中, 敌后战场的军民收复县以上城市150余座, 歼灭日伪军7.8 万余人……”③

8月15日后 , 之所以还有战斗发生 , 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禁止日军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 这种情况下 , “八路军、新四军来攻,日军就要作战,守住这些地方 。 日军按国民党的命令行事, 共产党要求日军缴械投降, 日军拒绝投降 。 ”“日本宣布投降之后, 在解放区战场, 战争不仅没停而且规模更大 。 ”然而 , 如王桧林所说 , “八路军、这种大反攻是拒降与受降的战争, 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战争 。 ”④换言之 , 此类军事行动 , 严格来说 , 应归入国共内战 , 而非对日反攻范畴 。


谈谈抗日战争存在“战略反攻”吗?

谈谈抗日战争存在“战略反攻”吗?// //

1945年4月 , 中共“七大”召开 。

正面战场:只有一些“反攻前奏” ,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反攻

正面战场方面 , 蒋介石早在1944年2月的南岳军事会议上 , 就表示“我军向敌反攻决战的阶段——第三期抗战开始的时候到了” , 如果“敌不先来进犯 , 而我们到了五六月间 , 准备完成之后 , 必须堂堂正正地实行反攻”⑤ 。 然而在当年4月 , 日军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 , 使国军损失了五六十万兵力 。

即使如此 , 还是有学者坚持认为 , 正面战场存在战略反攻 , 最重要的例证即是滇缅战场的胜利 。 如苏盾称 , “从1944年春夏之际开始,在它(国民政府)的西线战场(滇西、缅北战场)对日军发起了具有决定正面战场全局性质的反攻, 彻底摧毁了日军在滇缅地区的势力, 打通了中印交通线”⑥ 。 然而 , 如前几期短史记所说 , 发动滇缅作战原非国民政府所愿 , 且得不偿失 , 与战略反攻之意大相径庭 。

至1945年 , 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一些推进 , 也被部分学者看作是战略反攻的组成 。 如有学者称“1945年4月中旬, 日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冒进芷江 。 正在集结部署、准备南翼反攻的中国精锐兵团,利用日军的冲势后发制人, 从5月上旬起大举反击……取得了湘西会战的大捷, 由此展开了东正面的反攻作战 。 在此期间, 日军迫于中国军队的压力, 被迫开始战略收缩 。 中国军队立即转入追击, 5月下旬收复南宁, 6月下旬收复柳州, 7月下旬收复桂林……”⑦

以上这些战绩表面看起来辉煌 , 但经不起推敲 。 湘西会战为日军主动发起 , 国军乃是防卫反击 , 这显然算不上正面战场的反攻 。 至于华南战场上收复的失地 , 实际是国军在日军主动从广西撤军后 , 才相继进入的 。 日军收缩兵力于华北 , 也不是“迫于中国军队的压力” , 而是为与美、苏开战做准备 。

由上可知 , 围绕抗战“战略反攻”的有无问题 , 学界已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辩 。 其实只要对比1945年前后的中日军力 , 就会发现敌强我弱的局面并未改变 。 ⑧无论是正面战场 , 还是敌后战场 , 都无力对日军发动最后反攻 。 甚至在天皇宣布投降后 , 冈村宁次还相信 , “前后八年百战百胜”的中国派遣军 , “至今尚保持了足以战胜敌人之力量” 。 他回忆说 , “前线部队未能全面收听8月15日天皇广播 , 据说不少人还以为圣谕广播是让他们更加努力进行奋战 。 ”⑨

以上那些被学者用来论证“战略反攻”存在的战例 , 实际上只能算是中国反攻的前奏 。 诚如抗战期间曾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等职的张发奎所言:“在整个抗战中 , 我们一直采取守势 。 在战争快结束时 , 我首次负责发动重大规模的攻势 , 可惜攻势刚开始 , 战争就结束了 。 ”换言之 , 未等中国集聚力量 , 发动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反攻 , 日本就宣布投降了 。


谈谈抗日战争存在“战略反攻”吗?

谈谈抗日战争存在“战略反攻”吗?// //

1945年9月9日 , 南京举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 。 冈村宁次代表日军签署投降书 。

注释:

①黄烨:《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②③⑦贺新城:《论中国抗战的战略反攻》 , 《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5期;④王桧林:《抗日战争有无战略反攻阶段问题》 , 《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1期;⑤蒋介石:《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 , (台)《蒋总统集》 。 第1484—1485页 , 转引自马振牍《略论抗战中后期正面战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5辑) , 华夏出版社1995年;⑥苏盾:《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的再认识》 ,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⑧黄爱军:《对抗日战争是否存在战略反攻阶段的再思考》 , 《民国档案》2002年第2期;⑨稻叶正夫编:《冈村宁次回忆录》 , 中华书局1981年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