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 属西羌族的一支 , 故有“党项羌”的称谓 。 据载 , 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 , 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

汉朝时 , 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 。 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 , 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 , 其中以鲜卑部的拓跋氏最为强盛 。 唐朝时 , 经过两次内迁 , 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 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 。 唐朝时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 , 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 唐末黄巢起义时 , 唐王传檄全国勤王 。 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 , 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 , 后被封为夏国公 , 赐姓李 。 至此 , 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 , 辖境包括宁夏、陕西等五州之地 , 握有兵权 , 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

宋初 , 党项人李继迁自立建国 , 经李德明到李元昊 , 三代人终成就党项人的宏图霸业 , 正式割据一方 , 并宋辽而立国!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

公元1038年 , 李元昊称帝 , 建立大白高国!

公元1226年 , 西征花剌子模归来的成吉思汗发动了灭亡西夏的战争 , 党项军民顽强抵抗 , 但最终 , 蒙古铁骑还是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 , 灭亡了西夏!

公元1227年 , 西夏末代皇帝李現出城投降 , 西夏灭亡!

西夏灭亡后 , 由于成吉思汗在此之前死于六盘山中 , 因此蒙古人准备对中兴府进行屠城 , 后在党项人察罕的劝谏下而作罢!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

于是 , 大部分党项人 , 被赏赐给当时的蒙古国皇后 , 并被带回蒙古草原 , 如今鄂尔多斯一带 , 还有许多蒙古人 , 自称其祖先为“唐兀” 。

其实就是党项人 , “唐兀”是当初蒙古人对党项人的称呼!

还有部分党项人则加入蒙古军队 , 跟随其四处征战 , 并在蒙古军队中担任将领 , 镇守一方 。

直到今天的安徽等地 , 还能找到党项人后裔 , 只不过他们已经融入汉人当中 , 除了家谱为证之外 , 再看不出与汉人有何区别 。 李自成 , 据历史研究者指出 , 就是党项人后裔 。

还有说法 , 是说党项皇族 , 逃到今川西地区 , 或许与今天的木雅人等存在联系!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

藏族的一支—木雅人 , 相对来说是比较纯粹的党项族后裔 。

根据民间传说和史料推测 , 西夏灭亡后 , 一小部分党项族人向南逃亡 , 到达今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雅地区定居了下来 , 还建立了一个小政权 。 他们的首领被称为“西吴王” 。 虽说是小政权 , 但其存在了470多年 , 历经元、明、清三朝 。 明朝时期时 , 还曾出兵帮朱元璋征讨过明玉珍 。 永乐六年 , 被朱棣授予其首领阿旺坚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 , 时代世袭 。 直到康熙三十九年 , 才因绝嗣而停止世袭 。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

20世纪20年代 , 英国人吴尔芬敦在西康地区考察时发现 , 根据当地居民的语言特征判断 , 他们很可能是西夏党项族人迁徙到当地的后裔 。

1944年 , 邓少琴先生也曾到夏康地区进行调查 , 他认为当地的居民并非原始居民 , 而是一部分党项贵族在西夏灭王后迁徙到此处的 。

1980年 , 宁夏社科院的李范文教授深入四川木雅地区调查研究 , 他认为今天总数大约1万人的木雅人是西夏灭国后迁徙至此的党项遗民与当地党项原著民弭药人互相融合而形成的 。 木雅人有自己的语言 , 即“木雅语” 。 木雅语不同于藏语 , 但与西夏语十分接近 。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

党项人 , 在西夏灭亡后就融入到其他民族中 , 作为一个民族的党项人消失了 , 但是他们留下的历史和文化 , 依然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文明之中!

经常出现于元代墓志铭中的西夏“唐兀氏” , 并非是西夏的一个族氏名 。 《新元史》云 , “唐兀氏 , 故夏国 。 太祖平其地 , 称其部众曰:‘唐兀氏’ 。 ”所以蒙元史料中的“唐兀”当为元代对西夏故地之称 , 并非特指西夏某一族氏 。

西夏灭亡后,党项族的统治阶级有一部分向元朝投降,元朝重用他们,把他们列为“色目人”来对汉族进行统治 。 据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统计,仕官元朝的西夏人达六十人之多,宿卫诸军中,也有西夏人,领河西军三千人 。 投降元的西夏人,成为元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

史学界对于西夏故人的迁徙与演化 , 都必须一提的是现在立于河南濮阳的一个墓碑 。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 , 唐兀崇喜为其迁衍始祖唐兀闾马立的功德碑《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并序》(以下简称《唐兀公碑》) , 坐北朝南 , 正方柱体 , 碑身高177厘米 , 碑首为盝顶式 , 覆莲座 , 通高304厘米 , 雄伟壮观 , 被史学界誉为民族融合的象征 。 碑文2600余言 , 是唐兀崇喜的恩师国子司业潘迪所撰书 。 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始祖唐兀台“岁乙未(公元1235年)扈从皇嗣昆弟南征 , 收金破宋 , 不避艰险 , 宣力国家 , 尝为弹压 , 累著功效 , 方议超擢 , 年六十余 , 以疾卒于营戍 , 其妻名九姐 , 年五十余先卒 。 时甫君十岁许…” 。

以上说明 , 始祖台未及落籍开州濮阳而卒于军旅 , 其妻九姐 , 虽未云姓氏族别 , 但可断定 , 亦非汉族 。 其二世祖闾马唐兀氏 , 配哈剌鲁氏 , 生五子 , 依次为达海、镇花台、闾儿、当儿、买儿 。

据唐兀杨氏家谱和《述善集》记载 , 长子达海至第四子当儿 , 皆婚配汉族女性 , 第五子买儿 , 娶乃蛮氏为妻;至第四世 , 兄弟14人:唐兀崇喜 , 字象贤 , 配李氏;卜兰台 , 字敬贤 , 配旭申氏;换住 , 字思贤 , 配哈剌鲁氏;不老 , 字绍贤 , 配怯烈氏;广儿 , 字志贤 , 配旭申氏;拜住 , 字好贤 , 配李氏 , 再配旭申氏;塔合出 , 字齐贤;配袁氏 , 再配王氏;留住 , 字维贤早卒;教化 , 字居贤 , 配高氏;伯颜 , 字希贤 , 配彭氏;春兴 , 字尚贤 , 配张氏;录僧 , 字世贤 , 配张氏;帖穆 , 字师贤 , 配栾氏;奈惊 , 字维贤 , 配刘氏 。 从以上可知 , 兄弟14人中 , 与汉族通婚者8人;与色目人哈剌鲁氏、乃蛮氏、旭申氏、怯烈氏通婚者5人 , 未婚1人 。 第五世 , 昆弟22人 , 有理安 , 配哈剌鲁氏;童儿 , 配乃蛮氏 , 其余20人 , 皆配汉族女性妻 。 至第六世 , 兄弟31人 , 七世 , 同族兄弟49人 , 查其谱牒 , 娶妻皆汉族女性 。

现在 , 这种唐兀氏的一支 , 已经完全融入汉族 , 汉姓杨 。

河北保定城北韩庄出土的西夏文“胜相幢”,建于明代弘治十五年(502),两幢所记人名近百人,其中有不少党项人的姓氏 。 西夏灭亡二百七十多年后,在保定地区还有这么多的党项人,证明西夏灭亡后有一部分西夏人已东迁 。 此外,元至正五年(1345)在居庸关建造的六体石刻,也有纳鳞、智妙弥通等党项人参与此工程 。

原来党项的姓氏多是多音节 , 如嵬名、野利、咩布、麻女、破丑、都啰、令介 , 后来都改汉姓单音节 。

所以现在党项族后人可能就在身边 , 采用熟悉的汉姓 。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