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晚不梳头,早不说梦”,老一辈常挂嘴边,有什么深意?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农村俗语“晚不梳头 , 早不说梦” , 老一辈常挂嘴边 , 有什么深意?
农村俗语“晚不梳头 , 早不说梦” , 老一辈常挂嘴边 , 有什么深意?
都知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 在平时生活中会发现有个很有意思的文化 , 尤其是在长辈的口里多见 , 他们总是念叨一些你在书中很少见到的话语 , 而且大部分很实用 , 比如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 “晚上吃姜如吃砒霜”等等都是些话糙理不糙的话语 。 很多句子说起来顺口甚至押韵 , 后来大家都管这一类话语为俗语 , 顾名思义听起来很俗但是通俗易懂 , 这都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生活经验 。
农村俗语“晚不梳头 , 早不说梦” , 老一辈常挂嘴边 , 有什么深意?// //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 , 比如说到吃老一辈就会告诉你冬季的时候要多吃萝卜才有利于身体 , 晚上睡觉前他们常挂嘴边说“晚不梳头 , 早不说梦” , 古人在说话的时候和今人会有细微的差别 , 所以有人会奇怪晚上为什么最好不梳头 , 其实这里的“梳头”是梳妆打扮的意思 , 比如有诗云“小轩窗 , 正梳妆” 。 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富贵人家的大小姐都有专门梳头的丫鬟 , 每天起床就端坐在梳妆镜前等梳头的人过来 。
负责梳头的侍女往往会把主子的头发盘的漂漂亮亮 , 上面还会插上各种金银首饰来装扮 , 而且大部分饰品都会比较重 , 穿戴费劲又不容易取摘下来 , 这些都是身份的象征 , 加上古人很少有披头散发的女子 , 不管有钱没有钱的人家女子都会盘好头发 。
农村俗语“晚不梳头 , 早不说梦” , 老一辈常挂嘴边 , 有什么深意?// //
到了晚上即将进入休息的时间 , 这个时候不管如何都不要像白天那样端着 , 必须把这种头饰都卸下来 , 让头发和头皮得到最舒适的放松 , 这样才可以休息好 , 睡眠才能好 , 晚不梳头是告诉大家晚上就应该好好休息不要梳妆打扮 , 而“早不说梦”的说法就比较多 , 据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 , 其实人一个晚上一般会做四五个梦左右 , 但是由于睡眠深浅问题 , 很多梦都不会记得 , 偶尔也会记住一两个 。
农村俗语“晚不梳头 , 早不说梦” , 老一辈常挂嘴边 , 有什么深意?// //
古代的科学没有这么发达 , 所以当时的人对梦有很多解释不到位的地方 , 加上古人迷信 , 《周公解梦》就是民间盛行的一本书籍 , 人们就会把梦境里面的情况对照现实去猜测 , 觉得是现实中的一些预兆 , 于是古人就说早上起床不要对别人说自己梦里的情况 , 这样会导致一天都不顺利 , 其实这都是一些猜测 , 并没有科学依据 。
另外也有人觉得“早不说梦”说法是这么来的 , 有句大家熟知的话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说的就是白天的时候你总是在用大脑思考时期 , 到了晚上自然会梦见 , 所以起床后没有必要瞎猜测 , 反而会导致自己大脑又进入紧张状态和焦虑 。
农村俗语“晚不梳头 , 早不说梦” , 老一辈常挂嘴边 , 有什么深意?// //
所以俗语其实说白了就是古人生活经验之谈 , 为了后人不走冤枉路 , 能更好更便捷的生活 , 古人把很多事情都总结出一句话告诫大家该怎么做 , 在探索这些话的源头常常会觉得有趣 , 也能看出古人的生活不易 。 大部分都能反应出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实践 , 涉及的范围也很广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