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遍布南方乡村的虚市 , 在当时的乡村土地上燃起希望之火 。 “越之市为虚 , 多在村场 , 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 。 荆南、岭表皆然” 。 《南越志》中的这条记载 , 展现了当时乡村市场的经商境况 。 乡村市场 , 吸引顾客的点子 , 照样不少 。

虚市其实是乡村中的赶集活动 , 通常在乡村的广场上进行 。 那虚市 , 举行之日虽不定期 , 却规模盛大、人气颇旺 。 开虚市前 , 会事先约定客商到某地 。 生活在乡村的人 , 甚至还用文娱节目来吸引客商参与虚市交易 。

走村串巷的商贩通常以服务取胜 。 他们贩游于乡村 , 直接将商品送到村民家中 , 极为方便顾客 。 当时不少乡村都比较依赖商贩 。 有的人 , 靠商人雇佣为生 。 有的村庄 , 靠商贩的货物生活 。 《南齐书》记载:“元徽末 , 大雪 , 商旅断(行) , 村里比屋饥饿 。 ”有一年 , 大雪阻断三吴地区乡村的进村路 。 商旅无法入村 , 竟导致全村的人陷入饥饿之中 。


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

《南齐书》

以价格区分的商品销售是市场惯用的法子 。 从中可看出 , 清楚地区别商品的价值商人已很拿手了 。 如出售鱼 , 商人会根据鱼的新鲜程度 , 划定出不同的价格 。 新鲜的鱼 , 更受顾客喜爱 , 价格自然贵一些 。 腌制后的鱼 , 口感略差 , 价格自然便宜一些 。

这种价格上的差异 , 也划分出购买商品的消费群体 。 腌制鱼 , 通常是清官与贫苦人家的餐上之菜 。 “江左多水族 , 甚贱 , 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 ”后来人们用这句记载大力称赞清官何远 。

不过 , 如此多的经商点子 , 都不及高利贷对财富增值的催产 , 这也可算作中国信用借贷业的起步之举 。 高利贷这种带有致命缺陷的借贷业 , 对当时的百姓危害极大 。

超常迅速的增值速度 , 让当时“口袋中有钱的人”热衷于放高利贷 。 这些有钱人 , 包括官僚、富商、地主等 。 这些放高利贷者 , 或有政治强权背景 , 或有花样百出的放贷手段 , 他们在巧取豪夺中聚集庞大的财富 。

放高利贷的人 , 操作放贷时并不是简单的口头说说 。 热衷这类生意的官吏们 , 不仅设有放贷场所 , 还准备了相关契约文书 。 他们也在操作抵押业务 , 已成体系 , 颇为“规范” 。

面对金钱的利益时 , 放贷者都是翻脸无情 。 有的失势官吏还不上债 , 放贷者同样会对这类曾经的“合作伙伴”毫不手软 。

这一时期 , 北方官商勾结后的放贷行径更为猖狂 。 他们联手运作 , 官商一体 , 坑民无数 , 这在《魏书》中有明确记载 。 疯狂害人的高利贷活动 , 甚至惊动皇宫 , 迫使皇帝下达“犯者十匹以上皆死”的禁绝借贷活动命令 。


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

《魏书》

高利贷具有“致命缺陷”的原因在于 , 它的放贷利率非常离谱 。 “皆置邸舍 , 逐什一之利 , 为患遍天下”“有粟千石 , 每至春夏 , 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 , 至秋 , 任其偿 , 都不计较 。 然而岁岁常得倍余”“骏境内尝大饥 , 谷价踊贵 , 市长谭详清出仓谷与百姓 , 秋收三倍征之” , 这些记载 , 记录了刘宋、北齐、十六国时期的高利贷实例 。

从中可看出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利贷利率 , 因朝代不同 , 地区不同 , 时间不同 , 利率也就不同 。 大致看 , 当时的利率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百 。 最低的利率 , 也达百分之十了 。

翻开史书 , 被高利贷坑害至绝望的故事数不胜数 。 放贷者唯利是图 , 毫无人情味可言 。 他们不只收取高利率 , 还巧设名目 , 钻营最大程度的收益 。 放贷者都是有钱有势的人 , 欠债的人如若还不上债 , 家破人亡、饱受羞辱是免不了的事 。


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商业毒瘤:高利贷对魏晋南北朝的商业影响有多大?// //

宋武帝刘裕

宋武帝刘裕 , 早年曾被逼向豪族刁逵借高利贷 , 结果到期无力偿还 , 被刁逵绑上大街 , 在大庭广众之下受鞭打羞辱 。 《南史》中 , 萧宏放贷“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 , 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券 。 期讫便驱券主 , 夺其宅 。 都下东土百姓 , 失业非一 。 ”百姓们以房宅、田产等身家重物作为抵押品 。 到期无法偿还时 , 便被放贷者蛮横夺走抵押重物 , 落得个无家可归 。

如此看 , “赢得客户赚到钱”是经商点子泛滥的原因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人 , 将之奉为信条 。 经商赚钱 , 本是正常的生存之道 , 不过掺杂入欺瞒、低俗、高利贷等行径后 , 就为世人所痛恨了 。 厌恶奸商、黑商 , 古今皆一致 。

一言:《历史的风尚·魏晋南北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