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
火锅名称的起源首先来自于“火” , 即火锅的能源 。 烹饪火锅的能源 , 其演变和发展 , 在某种层面上见证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
从最古老的火 , 火锅的能源越来越丰富 , 从炭火、煤气、天然气等 。 火锅的燃料经历了从木材、木炭到酒精、液化气、天然气、电磁炉的转变 , 这些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一、火锅的起源
火锅除了火之外 , 就是锅 , 它也是主要的餐具 。 人类从大约一万年前 , 开始使用陶器 , 并用它来作为烹饪的主要器具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火锅的器具也在演变 , 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科技与文明发展程度及时代特征 。 分析古代人类对烹饪器具的使用 , 陶制鼎或许就是古人最早使用的火锅之一 。
鼎的形状首先表现为腹部特征明显 , 通常为鼓状突起 , 下面有三个鼎足 , 最早是古人烹饪食物的主要器具 。 在炉灶用具等发明之前 , 使用鼎来煮食物 , 非常方便 。 鼎的鼓腹内可以容纳水、肉、菜等各种食材 , 下面的三个鼎足作为支点 , 既稳定有方便生火 ,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非常高超 。
古人将水注入陶鼎中 , 待水煮沸腾后 , 将肉类、各种食材等放入陶鼎中涮煮 , 这也许就是火锅的雏形 。 整个鼎圆润丰满 , 可以同时满足多人饮食 , 鼎的四周还雕刻着精美的装饰图案 , 表现了较高的审美追求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三足陶鼎
二、西周时期的火锅雏形
到了西周时期 , 随着青铜器的流行 , 金属火锅开始在贵族之间出现 , 成为了贵族享受美食的一种器具 。 西周有一种供贵族使用的火锅 , 当时叫鼎 。 鼎分上下两层 , 上层可放置食物 , 下层是空的 , 可以生火 , 非常方便 。 到了西周时期 , 贵族开始享用金属火锅 , 而这些火锅通常由青铜器组成 。 这种火锅吃的时候实现了一人一锅的功能 , 各自根据自己的饮食偏好 , 放置食材 , 涮煮食物 , 它是现代单人火锅的雏形 。 这种鼎只供当时的贵族使用 , 平常百姓是无法享用的 , 连见识的机会都极少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西周青铜鼎
三、汉代暖锅最早的雏形
西汉时期 , 开始出现炉式的青铜器 , 也叫染杯、染炉等 。 日常生活中 , 这种染杯通常作为酒器的一种用来饮酒 , 但事实上 , 有时候它被用来涮煮食物 , 即火锅的一种 。 从文字上分析 , 染与涮有共同的意思 , 所以染杯即指火锅 。
到东汉时 , 开始出现镬斗 , 古人将它是放在火盆中 , 用炭火煮食物 , 味道非常鲜美 , 这也许就是暖锅最早的雏形 。 下图的龙把铁鼎 , 在食物煮好后可以搬动 , 这一设计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 下图所示的龙把青铜锅的锅身为半球形 , 龙把造型优美细长 , 足部比较丰满 , 两者的对比比较明确 , 使得这个龙把青铜锅在整体上造型丰满、简洁 , 而又不失生动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汉代龙把铁鼎
四、唐朝与现代火锅的构造非常相似
唐朝时 , 出现了一种暖锅 , 也可以算作当时的火锅 。 唐朝是诗歌最为盛行的朝代 , 很多诗句就反应出吃火锅的场景 。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 , 其中次句“红泥小火炉”就是指陶制的“火锅” , 这首诗惟妙惟肖的描述出诗人围坐在火炉旁边 , 一边饮酒一边吃着“火锅”的场景 。
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明最发达的时代 , 国力强盛 , 百姓生活富裕 , 唐朝百姓的餐桌也极为丰富 , 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 下图所示为一件唐三彩 , 它的造型已基本接近现在的通心式铜火锅 , 分为锅体、烟囱、支架 , 与现代火锅的构造非常相似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唐三彩火锅
五、南宋出现“涮”和“蘸”这两种火锅最重要食用方法
南宋对于火锅有过较为明确的记载 , 林洪在《山家清供》一书中提到吃火锅的事情 , 有一次他到外地访问老师 , 在途中捡到一只兔子 , 可惜身边没有炊具可以烹饪 。 于是 , 老师告诉他 , 可以将底料等放入一个小锅中 , 注入水 , 待水煮沸 。 将兔肉切成小片 , 放入小锅中涮煮 , 并蘸上调料 , 非常美味 。 这段故事提到了“涮”和“蘸”这两种火锅最重要食用方法 。
下图所示的青铜器火锅 , 底座为八角型 , 锅体仿生了瓜瓣型 , 上部还有四个兽钮 , 方便提携 , 整体浇筑 。 其造型比较有特征 , 与一般火锅的造型不同 , 它模仿了瓜果的造型 , 是一种典型的仿生设计方法 , 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青铜器火锅
六、成吉思汗赐名“涮羊肉”火锅
元朝开始 , 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 , 由于蒙古人喜欢吃牛羊肉 , 于是就用火锅来涮煮牛羊肉 , 现在流行的涮羊肉火锅有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
元朝关于火锅的传说主要和帝王有关 。 一是传说火锅是成吉思汗发明的 。 成吉思汗非常喜欢吃羊肉 , 他征战四方 , 为了吃到家乡的羊肉 , 他命令厨师将将羊肉切成小块 , 想吃时就将羊肉放在沸汤的锅中煮熟食用 。 另外还有传说 , 有一年冬天 , 成吉思汗的部队遇到紧急情况 , 需要急行军 。 当时他特别想吃一顿羊肉大餐 , 鉴于时间紧急 , 厨师将羊肉切成薄片 , 放在开水中很快就能烫熟 , 然后蘸上调料食用 。
成吉思汗饱餐一顿之后 , 精神大振 , 对此记忆犹新 。 后来 , 成吉思汗登基之后 , 仍对此念念不忘 , 并赐名“涮羊肉”火锅 。
七、清代 , 皇宫贵族对火锅的喜爱
到了清代 , 火锅已经在民间非常流行 , 火锅开始被普通的百姓享用 。 清代著名诗人、烹饪理论家 ,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明确提到“火锅”这一名称 , 而且火锅更是冬季宫廷必备可少的佳肴 。 据传 , 嘉庆皇帝登基大摆“千叟宴” , 所用火锅接近1550个;慈禧太后最爱菊花火锅 , 并对它赞不绝口 。
这些都体现了皇宫贵族对火锅的喜爱 , 也充分说明了火锅的魅力所在 。 下图为乾隆款瓷火锅 , 蓝底装饰着群龙 , 清爽高雅 , 雍容华贵 , 是一件装饰性艺术火锅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乾隆款瓷器火锅
八、现在重庆火锅中还有串串的身影
四川作家李颉人在其所著的《风土什志》中说 , 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 , 最早源于长江、嘉陵江上的船工、纤夫的一种饮食习惯 。 这些劳工整体以卖苦力为生 , 根本没有时间享受所谓的美味 。 这些棒棒们每到进餐时间 , 便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 各自拿着串串往油锅里一煮 , 煮熟就吃 , 吃饱后便急匆匆地离开 。
现在重庆火锅中还有串串的身影 , 不过其意义已经不同了 , 以前的串串是被生活所迫 , 不得已而为之 , 现在的串串更多的是对重庆人对过往的一种追忆吧 。
由此可见 , 重庆的火锅不仅代表所谓的美味 , 更多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 它记载了当地的文化 , 既火锅文化 。 火锅已经超越了美食本身 , 演化成一种文化 , 并成为重庆人对悠久历史的一种印记 。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九、火锅不仅是美食 , 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在重庆 , 吃火锅是经常的事情 , 它吃的并不仅仅是美食 , 更多的是当地文化的表现 , 也是饮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 它甚至可以说吃的是一种文化 , 一种人际交往的习惯 。
早期的重庆火锅是拼桌在一起吃 , 一个大锅中放着铁皮的格子 , 各人在各自的格子中烫自己的菜 , 认识的、不认识的共吃一锅汤 。 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气氛浓烈 , 人们一边吃着滚烫的火锅 , 一边交流 , 对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有积极意义 。 现在的火锅都是一家人或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享用一锅食物 , 其乐融融 。
参考文献:
王仁湘《往古的滋味:中国饮食的历史和文化》;黄树根《基于传统火锅对于现代火锅造型的影响——以重庆火锅为例》;张林《论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的影响》;熊四智,杜莉《举著醉杯思吾蜀--重庆饮食文化纵横》;钟浩《重庆火锅品牌视觉形象调查与研究》
“火锅”为何深受国人的喜爱 , 其实我们吃的不仅是美食 , 更是文化//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