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朝古都.北宋】屡败屡战:宋仁宗用兵西夏

全媒体采访人员 康冀楠

两宋绵延300多年 , 宋代在战争中立国 , 先后经历了与辽、西夏、金、蒙古的对峙和战争 , 直至灭亡 , 战争从来没有长时间间断过 。

北宋时期 , 经过与强大的辽国的连年征战 , 双方终于达成“澶渊之盟” , 宋朝廷的代价是每年奉送岁币 。 宋朝的另一个对手是西夏 。 李元昊建国称帝后 , 发动了宋夏战争 , 虽然西夏多次获胜 , 但战争搞得双方都疲惫不堪 。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 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和议” 。

西夏建国 战争一触即发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起的国家 。 党项人是原来生活于青海、甘肃、四川交界处的羌人的一支 。 唐玄宗时 , 党项人受吐蕃的战争压力 , 迁徙到夏州(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 , 在唐末和五代战乱频繁的情况下 , 他们聚族而居 , 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 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 。

宋朝建立后 , 太宗赵光义以入朝为官的方式将党项首领李继捧扣押在京城 。 但他的族弟李继迁却逃回西北 , 召集各部族聚众起事 , 不服朝廷管辖 。 面对太宗派兵进剿的危局 , 李继迁向辽国称臣 , 换得辽国的支持 。 由于辽国的干预 , 宋一时对李继迁奈何不得 。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 李继迁在战斗中阵亡 , 其子李德明继位 , 这就是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的父亲 。 李德明是个极聪明的人 , 他上表表示愿意对宋称臣 , 接受宋的册封 。 同时 , 李德明也对辽国称臣 , 接受辽国的册封 。 于是 , 宋、辽两国都册封他为“西平王” 。 李德明在位28年 , 小心翼翼地周旋在宋、辽两个大国之间 , 维持着自己半独立的地位 。

李德明面对北方的辽国和东方的宋朝 , 以称臣的方式获得和平与稳定的边防环境;而在另一方面 , 对其西面的回鹘和南面的吐蕃诸部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 , 大肆扩张地盘 , 占领甘州(今甘肃张掖)、瓜州(今甘肃安西)等整个河西走廊地区 , 控制住了宋与西域诸国的贸易通道 , 也为日后的李元昊称帝建国打下了基础 。

李元昊出生于1004年 。 他个性沉勇刚毅、英气逼人 , 精于骑射 , 娴于韬略 , 喜好读书 , 多才多艺 , 不仅通晓汉、藏两种文字 , 而且精通佛学 , 甚至还擅长丹青 。 李元昊不仅有军事才干 , 而且还很有政治才干 , 其父亲在位时就曾多次谏劝父亲叛宋独立 。 他继位以后 , 一方面不断以小规模的武力骚扰来侦察宋朝和辽国的边境 , 寻找自己的战略突破方向;另一方面 , 则从文化、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开始建国的准备 。

在文化方面 , 他统一了境内党项人的发型装束 , 颁布秃发令 , 并派大臣野利仁荣创立了西夏文字 。 在制度方面 , 他将兴州改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 大兴土木 , 建立宫殿 , 参照唐宋官制 , 建立起完整的国家机构 。 在给宋仁宗皇帝宣布自己称帝的国书中 , 李元昊除了强调自己有独立的土地和军队之外 , 还强调其有独立的文字及独立的衣冠、风俗、礼乐 , 所以 , 理应成为与宋朝平起平坐的独立国家 , 而不是一个受宋册封的藩王 。

李元昊不仅对敌国作战勇猛剽悍 , 对于本国乃至本家族的人 , 如果触及他的根本利益 , 他一概无情诛杀 。 在他刚继承王位不久 , 其母亲卫慕氏家族中的人有谋反之意 , 事情被李元昊发现之后 , 他不仅把涉及谋反的卫慕氏家族的人全部沉入河里淹死 , 还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

在经过数年的武力侦察之后 , 李元昊决定对北方强国辽国继续保持恭顺的姿态 , 而将东面的宋朝作为战略进攻的对象 。 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 , 李元昊公开叛宋 , 自称皇帝 , 去宋封号 , 改元“天授礼法延祚” , 建国号“大夏” , 史称“西夏” 。 第二年正月 , 他开始派使节向宋朝递交自己建国称帝的国书 。 宋廷哗然 , 几天后 , 仁宗皇帝下诏驳回李元昊的要求 , 并命他收回帝号 , 改过自新 , 永为藩国 。

李元昊当然不会“改过自新” 。 他明白 , 国家独立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之上的 , 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 以武力进攻的手段 , 迫使宋朝对其独立国家的承认 。 一时间 , 宋夏边境上乌云密布 , 战争一触即发 。

连年战争 北宋接连失败

公元1039年六月 , 仁宗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 , 并悬赏捉拿 。 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

李元昊在谋臣的唆使下 , 开始侵犯宋境 。 李元昊集中了十万大军 , 并且由其本人亲自指挥 。 对于侵犯地点 , 李元昊是经过反复试探的 , 终于选取鄜州、延州一带为入侵宋境的突破口 , 也就是宋朝的鄜延路 , 因为此处相较环庆路、泾原路来说地势更为开阔 , 又没有精兵宿将镇守 , 最重要的是延州知州范雍怯懦无谋 。

李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 , 一面送信给范雍 , 表示愿意与宋和谈 , 制造假象 , 以麻痹范雍 。 范雍信以为真 , 立即上书朝廷 , 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

此时 , 镇守金明寨的是金明都巡检使李士彬 。 此人是党项人 , 勇猛过人 , 手下兵力善战 , 人称“铁壁相公” , 李元昊为了拿下金明寨 , 用了三条计策 。 第一是反间计 , 欲借宋人之手杀李士彬 , 不过被识破;第二是诱降计 , 被李士彬斩使拒降;第三是诈降计 , 这一条果然要了李士彬的性命 。 这些投降的士兵 , 李士彬原来请示过范雍 , 准备将他们送到南方安置 , 但是范雍却让李士彬全部留下任用 。

此外 , 李元昊命令手下军队与李士彬的军队刚一交战就假装败退 , 使得李士彬变得轻敌骄横 。 等到时机成熟 , 李元昊突然发兵金明寨 , 里应外合 , 生擒了李士彬 。

公元1040年七月 , 李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 。 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 , 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 , 遭到西夏军队偷袭 。 刘平、石元孙二人率军与西夏军苦战 , 西夏军队损失惨重 , 但因为寡不敌众 , 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 。 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士兵 。 李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 , 但刘平宁死不屈 。

最后 , 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 。 由于宋军人数太少 , 刘平、石元孙被俘 。 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得手 , 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 , 延州之围得以缓解 。

三川口之战中 , 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 , 但是损失太多 , 宋朝在边境的防御处于被动地位 。

三川口之战后 , 仁宗感觉形势严峻 , 于是封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 , 韩琦、范仲淹为副使 , 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 。 公元1041年二月 , 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军队大举攻宋 , 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 , 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 , 妄图引诱宋军深入 。 但范仲淹及时识破李元昊的伎俩 , 致使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 。

但是 , 自负的韩琦听不进范仲淹的劝阻 , 派将领任福率军五万主动出击 。 任福率军到达怀远城 , 正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西夏军队激战 , 此战杀死几千西夏士兵 。 任福连忙进行支援 , 西夏军队佯装失败 , 任福欲乘胜追击 。 由于长途追击 , 宋军粮草不济 , 人困马乏 , 十分疲惫 。 当追至好水川时 , 遭遇了早已埋伏在此的李元昊大军 , 一番厮杀后 , 宋军几乎全军覆灭 , 任福也战死沙场 。 当失败的消息传至朝廷 , 仁宗雷霆震怒 , 将韩琦、范仲淹贬官 。

西夏于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获胜后 , 气焰更加嚣张 , 频频攻掠宋西北边地 。 宋被迫完全采取守势 。

在好水川之战后 , 北宋朝廷震惊 , 担心西夏继续进兵 , 仁宗下诏修建潼关防御工事 。 但是 , 此举引起关中百姓恐慌 , 仁宗马上意识到这个做法的错误 , 又下令拆掉已经修好的工事 , 用来安定民心 。

公元1042年 , 李元昊谋臣张元献计 。 张元认为 , 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 , 而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 , 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 , 使宋朝无暇顾及关中地区 , 然后便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 , 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 。 李元昊深以为然 , 于是采纳了张元的建议 , 派遣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 , 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 , 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 。

北宋将领王沿闻讯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 , 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 , 宋军大败 , 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 , 宋军几乎全军覆灭 。 但是西夏另一路军队遭遇了宋朝在原州知州景泰带领下的顽强阻击 , 这一路西夏军全军覆灭 , 范仲淹率军来增援 , 宋军其他诸路都有重兵 , 李元昊不敢深入 , 其直捣关中的美梦破灭 。

庆历和议 换得长久和平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 , 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

屡败之余 , 宋朝扬言要重整军队再战 , 但统治者实际上想与西夏握手言和 。 西夏虽屡次获胜 , 但均为惨胜 , 其掠夺所获还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 , 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得物资相比 , 实在是得不偿失 。

在李元昊建国称帝之前 , 西夏每年都可以从宋朝得到“岁赐”白银万两、绢万匹、钱两万贯 , 这是西夏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 在沿边榷场 , 党项人还以境内所产的青白盐及畜产品换取宋朝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手工业产品 , 这些物资都是西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

如今 , 连续数年的宋夏战争搞得双方都疲惫不堪 , 战胜一方的西夏兵员也死伤过半 。 特别是宋朝实行守战政策后 , 西夏物资奇缺 , 国库空空如也 。 李元昊发动战争后 , 宋朝实行经济封锁政策 , 停止“岁赐” , 关闭榷场 , 不准青白盐入境 , 禁止民间贸易 , 从而给西夏的经济以致命的一击 。 此时 , 西夏境内饮无茶、衣帛贵 , 物价飞速上涨 , 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 普遍厌恶战争 。

按照西夏的兵制 , 各部落青年平时从事生产 , 战时人人都是兵 , 不是当正军 , 就是从事杂役 。 战争一旦打响 , 这些青年便由部落首领带领 , 立即出动 , 还要自备马匹和粮食 。 李元昊称帝后 , 由于连年用兵 , 使田地无人耕种、牛羊无人放牧 。 因此 , 不少部落首领也反对再战 。 此时 , 西夏与辽出现了矛盾 , 使得李元昊不得不与宋和谈 。

因此 , 公元1042年六月 , 李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宋朝京城东京议和 , 宋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议和的建议 , 并将谈判全权交给了太师庞籍 。 双方自第二年开始进行正式谈判 。 此时的李元昊态度依然嚣张 , 据《宋史》记载 , 李元昊要求 “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为吾祖 , 巨细凡十一事” 。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 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和议” 。 协议规定:西夏取消帝号 , 由宋朝君主册封其为夏国主 , 赐金涂银印 , 方二寸一分 , 文曰“夏国主印” , 许自置官属 , 名义上向宋称臣 , 奉正朔 。 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 。 从此以后 , 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 , 都不能派兵追击 , 双方互相归还逃人 。 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汉蕃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 。 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 。

此外 , 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 , 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

从此 , 宋夏间的冲突减少 , 维持了较长期的和平关系 。

双方议和之后 , 李元昊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 , 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 。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 , 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设置两处榷场 , 恢复双方的贸易往来 。

通过“庆历和议” , 西夏争得了与辽、宋平等的政治地位 , 成为中国西北的军事强国 , 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 虽然表面上李元昊对宋称臣 , 但其在国内仍称帝如故 。 为了维持一方独尊的皇帝地位 , 他不在西夏民众面前用客礼接待宋朝使节 , 暴露自己对宋朝的臣属地位 , 对宋朝派来的使臣一律挡驾 , 把他们安顿在宥州(今陕西靖边东) , 不让他们到都城兴庆府 。

庆历年间 , 宋朝的社会危机已经表面化 , 有志之士纷纷呼吁改革 。 范仲淹综合其多年的改革意见并补充发挥 , 向仁宗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 以革除弊政 。 仁宗接受了范仲淹的建议 , 在1034年至1044年间 , 以诏书的形式发布了一系列新政 , 史称“庆历新政” 。

作者:康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