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和孟子,虽然同为儒家,但是在军事方面,孟子就差远了

在春秋晚期发生的学术下移 , 私学兴起的社会现象后 , 一直到战国时期 , 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 , 游说诸侯 , 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辉煌的一幕:“百家争鸣” 。

在春秋末期 ,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成为最为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 儒家以六艺为法 , 以孔子为师 , 宗人尚义 , 主张“礼乐”、“仁义” , 提倡“忠恕”、“王道” , 追求“大同”的理想社会 。 儒家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思想 , 在历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


荀子和孟子,虽然同为儒家,但是在军事方面,孟子就差远了

荀子和孟子 , 虽然同为儒家 , 但是在军事方面 , 孟子就差远了// //

儒家在战国时期可以分成八派 , 最著名的就是子思、孟子的思孟道德学派和荀子的历史学派 , 思孟学派比较侧重仁义 , 重视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荀子的历史学派则侧重“礼制”和“礼教” , 稍微带有一些法家色彩 。

从春秋到战国这个社会变化的过程中 , 战争一直是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手段 , 这些思想家们对战争也进行过许多的阐述 。 孔子当时就对战争的态度、战争的胜负、治军的要领……等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 孟子、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变化 , 提出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和理解 , 成为了战国时期儒家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 。 孟子和荀子的对战争的认知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 根据儒家的思想 , 把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大类 , 拥护支持救民于水火的正义战争 , 抵制为了满足私欲的非正义战争 。 .


荀子和孟子,虽然同为儒家,但是在军事方面,孟子就差远了

荀子和孟子 , 虽然同为儒家 , 但是在军事方面 , 孟子就差远了// //

在儒家的思想中 , “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 只要赢得民心 , 就可以赢得天下 。 如要要争取民心 , 关键在于政治修明 , 大力推行“仁政”、“礼乐” 。 同时 , 儒家十分注重以“礼”治军 , 对将帅的道德品质要求十分高 。 在国防建设方面 , 儒家主张抵御外侮 , 教练民众 , 动员民众 , 加强军事训练 , 做到有备无患 。

孟子和荀子对战争的认知虽然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 , 但是孟子比较局限于战争观方面 , 有许多的空想成分 , 荀子则有十分精彩的兵学专论 , 对战争观、作战思想、治军都有阐述 , 比较切合实际 。


荀子和孟子,虽然同为儒家,但是在军事方面,孟子就差远了

荀子和孟子 , 虽然同为儒家 , 但是在军事方面 , 孟子就差远了// //

?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政” , 孟子反对言利 , 提倡“仁义” , 同样孟子的军事思想也收到了“仁政”的影响 。 在《梁惠王》中 , 孟子阐述了自己追求的理想社会 , 但是现实却是“饥者弗食 , 劳者弗息” 。 这种巨大的反差 , 在孟子的军事思想中 , 更加加剧了他对“仁政”的追求 。 孟子认为 , 战争只能是救民于水火 , 建立王道乐土 , 否则战争就是罪恶的 。

荀子学说的核心是“礼治” , 荀子在军事思想方面也受到了“礼治”的影响 。 荀子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礼乐的基础上的 , 跟孟子相比 , 荀子的思想更加具有现实性 。 荀子在军事准备中重视“教诲”的必要性 , 在赏罚方面 , 荀子以礼乐为本 , 以刑赏为末 。 在战争中 , 以仁为本的思想 , 荀子和孟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 荀子和孟子都肯定了“仁义”的重要性 。 荀子主张在尽量避免使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 , 专恃武力并不是很好的事情 。


荀子和孟子,虽然同为儒家,但是在军事方面,孟子就差远了

荀子和孟子 , 虽然同为儒家 , 但是在军事方面 , 孟子就差远了// //

荀子很清醒的知道 , 在当时推行王道 , 推行“仁义之师”是很难的事情 , 所以荀子肯定“霸道”的地位 , 这要比孟子的思想更先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