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利特与德奥弗拉斯特的相爱相杀
德谟克利特是留基波的学生和朋友 , 同属一个哲学系统(他们继承了爱利亚学派) 。 德谟克利特完全继承了他老师的哲学思想并一定程度上加以发扬光大 。 根据黑格尔 , “他完成了留基波所开始的工作;但是在这些工作中到底哪些是属于他的 , 则很难区分——在历史上是不能指明的 。 ”因此 , 我们这里介绍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时也不作具体区分 。
德谟克利特与德奥弗拉斯特的相爱相杀// //
策勒尔说德谟克利特:“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要超过所有古代的和当代的哲学家 , 在思维的尖锐性和逻辑性方面要超过绝大多数的哲学家” 。 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作是 , “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据说 , 德谟克利特为追求知识 , 周游了当时的半个世界 , 向当地人学习一切可以学习到的知识 。 总之 , 他博闻强识 ,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教育、心理 , 当然还有音乐学以及生物学——他甚至对动物尸体进行解剖——不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称道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
德谟克利特与德奥弗拉斯特的相爱相杀// //
德谟克利特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从他老师那里继承而来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子论” , 原子论也以德谟克利特作为主要代表 。 亚里士多德概括说 , “留基波和他的追随者德谟克利特说的元素是充实和虚空 , 这意思就是一个是存在而另一个是非存在 , 在这里那个充实的坚固的就是存在 , 那个虚空的疏松的就是非存在 。 这两者作为质料成为存在着的事物的原因……他们设定所受作用的本质就是凝聚和疏散 。 ”原子就是那个凝聚、充实之物 , 是精细的球形 。 虚空保证了由原子构成的事物之间的分离和运动 。 这样世界就是由无数的原子在虚空中的结合或分离而成 。 而且根据德谟克利特 , 因为原子是本原所以不生不灭 , 在此基础上他甚至构建了他的宇宙论:“原子最初处于漩涡运动之中 , 重的原子在中央旋转 , 结合成大地 , 轻的原子被抛到外层 。 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 , 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 , 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 。 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 , 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 ”
德谟克利特与德奥弗拉斯特的相爱相杀// //
根据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 以及他的流射与约定说 , 还有他反对目的论承认自然界的规律决定论(也因此 , 他是无神论者) , 通常我们把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视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 但是由于他认为灵魂也是圆形的原子 , 以及他对于感觉起源的揭示和对感觉和理智的区分 , 黑格尔认为他也为唯心论而且是坏的唯心论打开了大门 。 黑格尔说 , “德谟克利特曾经对于自在和自为两个环节较明确地说出来了 。 因为在他看来 , 只有虚空、原子和它们的规定是自在的 , 而无关轻重的、不同的存在如热、冷等等 , 乃是为他物而存在的 。 但这样一来又同时为坏的唯心论打开了大门 , 这种唯心论对于与意识相联系的对象 , 便以为是只消说一声 , 那是我的感觉 , 那是我的 , 于是一切就完事了 。 照这样的看法 , 感性的个别性诚然被扬弃为存在的形式 , 但个别性仍停留其为同一之多样性……这种唯心论更不能与理性有何关涉 。 ”应该说 , 黑格尔的批评是很有见地的 , 说中了德谟克利特的要点 , 但是并没有改变德谟克利特哲学整体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性质 。
德谟克利特与德奥弗拉斯特的相爱相杀// //
德谟克利特建立在原子论说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一定程度地反映在他的音乐观中 , 尤其是他关于感觉和理性的区分更是直接影响了他的音乐观 , 即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音乐观 。 “据罗塞夫著《古代音乐美学》中记载 , ‘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和斯多葛学派信徒都说:声音就是物体’……他说‘空气分解成具有同样形状的物体 , 并且凝结成音块’ 。 ”这是德谟克利特关于音乐的物质载体的观点 。 根据他的原子与虚空的观点 , 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 这已经基本上在现代物理学的层面上揭示出了声音的形成 。 “
德奥弗拉斯特在《论感觉》中叙述道:‘关于听觉 , 他(德谟克利特)也用和别的感觉一样的方式来解释 。 吊在虚空中的空气产生一种运动 , 虽然它也同样渗入全身各部分 , 但它尤其最大量地进入耳朵 , 因为这里的空间最广 , 并且可以毫不停留地穿过 。 因此这种感觉就只在这地方而不在身体的其他地方产生 。 一进入耳朵之后 , 他的速度就使它散开了 。 因为声音是由于一种密集而且很强的力量进入的空气的结果 。 因此 , 他对于在里面产生的感觉 , 也和触觉在外面所产生的感觉一样来解释 。 ’”
德谟克利特与德奥弗拉斯特的相爱相杀// //
对于音乐艺术或者就音乐的来源问题 , 德谟克利特持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模仿论 , 这种观点倒不是他的原创 , 在此之前另一位较早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已经提出来了 。 另据斐罗德谟说 , “德谟克利特说……音乐是一种相对地说较年轻的艺术 , 其原因是在于使音乐产生的并不是必须 , 而是奢侈 。 ”这种观点和我们古代的管仲所说的“仓廪足而知礼仪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是一样的道理 , 被认为是后来席勒所说的“剩余精力说”或者“余力说”、“游戏说”的萌芽 。
总体上 , 德谟克利特基于他对世界原子论的哲学解释原则 , 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方式来解释声音的形成和听觉的形成 , 以模仿说来解释音乐艺术的来源 , 以“剩余精力说”来定位音乐艺术的性质和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 考虑到德谟克利特所生活的年代 , 他的音乐理论就自然科学说无疑是较为“先进”的 , 虽然他的模仿说多有纰漏 , 但是其“剩余精力说”还是切中肯綮的 。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国花牡丹,慈禧太后与牡丹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茶叶资讯:最近涨势迅猛的六堡茶,如此与众不同
- 隆中决策: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与他的人生境遇有直接关系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 一边与日军勾结,一边高喊抗日,桂系李宗仁,唱的哪一出?
- 大意失荆州:浅谈关羽失荆州与樊城之役
-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