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近300幅钢笔画,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采访人员走进孟鹤群位于清潭三社区的画室 , 看到室内挂满了一幅幅“国画” 。 孟鹤群笑着说 , 这就是钢笔画 , 只不过自己在画法、纸张上进行了改进 。 对于这些得意之作 , 他没有急着介绍 , 反而是侃侃而谈自己10年的知青生涯 , 眼里不时放出光彩 。 “没有那段时光 , 我就不可能和钢笔画结缘 。 ”孟鹤群说 。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 , 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

孟鹤群关于新老常州的画作收录在《记住乡愁》中

一本钢笔画教材 , 点亮他初到农场的日子

孟鹤群是个地道的老常州 , 出生于人民公园旁的茶叶场 , 后来搬到正觉寺弄 。 从常州化工技校毕业后 , 1969年12月 , 上山下乡来到位于盐城大丰的江苏建设兵团方强农场 。

从小学开始 , 孟鹤群就喜欢画画 , 并以此结识了一位老大哥兼画友金希来 。 去农场之前 , 金希来找到孟鹤群 , 送上一份礼物:一包油画颜料和一本《怎么画好钢笔画》 。 现在 , 孟鹤群还记得老大哥的临别赠言:“到农场去 , 免不了苦闷 , 画画是个很好的寄托 。 ”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 , 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

从不同角度 , 孟鹤群创作了四幅关于正觉寺“老家”的作品 。

这份礼物对于孟鹤群来说格外珍贵 , 先说颜料 , 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家是绝对舍不得买的 。 再说那本书 , 更是成了他的寄托 。 到了农场 , 孟鹤群只要一有空闲 , 便翻看这本书 , 找来水彩笔甚至钢笔画啊画 , 村舍、农田、庄稼、大河、船队……农场的一切都成为了他笔下的描摹对象 。 久而久之 , 他成了知青堆里出名的“画家” , 营长喊他布置春耕现场会的宣传栏 。 “那是个立体的宣传栏 , 用毛竹和芦席搭出来的 , 标题、标语都是我在纸上写好了贴上去的 。 ”孟鹤群说 , 自此以后营里的所有宣传方面的活儿都归了自己 。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 , 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

正觉寺2

最让孟鹤群得意的是 , 他画出了营里的平面示意图 。 大到农耕田块、防风林、营房 , 小到每一条沟渠 , 他都实地查看、测量 。 为了画好这张示意图 , 孟鹤群花了一个星期 。 “刚到农场 , 一般的知青都特别想家 , 感到苦闷寂寞 。 我倒是很充实 , 都靠那本书 , 继续激发我画画的兴趣 。 ”孟鹤群说 。

农场里数千名常州知青就他当了老师 , 跟学生讲常州“东风12”

在营里搞宣传出了点名气 , 孟鹤群被调到农场场部宣传股 。 “在场部物质生活条件也没的说 , 每天早饭能吃到油条豆浆 , 中饭和晚饭都能吃到肉 。 ”孟鹤群说 。

在宣传股的那一年春耕 , 建设兵团已经开始用飞机播种 , 但给飞机导航成了难题 。 场部领导决定 , 在场部的建筑上做标记 。 当时 , 农场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大会场屋顶和水塔 。 最后 , 领导让孟鹤群在屋顶上写几个字 。

“写了10个字 , 每半面屋顶5个 , 写的是‘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 , 也是极具当时的时代特色 。 ”这10个字 , 每个字都有十几平方米大 , 孟鹤群把石灰捅搬到屋顶上 , 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写 , “大冷的天 , 一个字还没写完手套就冻得结冰了 , 我写了整整3天 。 ”

写完大字 , 孟鹤群在农场知青里的名气越来越大 , 经宣传股副股长丁永柏的推荐 , 他在1973年被选送到盐城地区师范学校进修近一年 。 回到农场 , 他走上了讲台 , 成了场部子弟学校的老师 , 主要教美术 。 这在农场的几千名常州知青里 , 是独一份儿 。

“除了美术 , 我还教农业机械 , 讲拖拉机的结构、系统以及驾驶 。 ”每到农业机械课 , 孟鹤群都会对学生猛夸常州的“东风12”型拖拉机 , “常州拖拉机厂的名气当时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 。 ”

因为农场缺少教师 , 孟鹤群直到1979年才回城 , 这算是晚的了 。

首次“赶考”成绩不俗 , 在作品、画法上持续突破

除了知青生涯 , 第二个让老孟讲着滔滔不绝、眼里放光的就是钢笔画 。

“近100年前 , 钢笔传入中国 , 钢笔画也就是那时候引入的 。 虽然它比较小众 , 但也是世界性的画种之一 。 ”1979年 , 返城的孟鹤群进入常州树脂厂工作 , 在工会从事宣传工作 。 这时候 , 钢笔画还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 空闲时画画 。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 , 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

正觉寺3

2006年 , 孟鹤群迎来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 当年全国首届钢笔画展在长沙举行 。 他将这个画展 , 比作自己钢笔画生涯的第一次“赶考” 。 “我投送了5幅小作品 , 全部入选展览 。 ”第一次“赶考”就获得认可 , 孟鹤群再也停不下来 , 并开始筹划大作 。 “钢笔画基本都是素描小作 , 之前几乎没有人进行大幅写生 。 ”

当年 , 红梅公园经过改造 , 成为一个敞开式公园 。 孟鹤群经常往红梅公园跑 , 拍了200多张照片 , 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构思草图、几易其稿 。 2007年4月 , 长3.4米、宽0.45米 , 主要以红梅公园和天宁寺为素材的钢笔画卷《龙城风韵》出炉 。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 , 他用一支钢笔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

正觉寺4

采访人员看到《龙城风韵》 , 就像一幅国画 , 还有一幅获得全国第三届钢笔画大展银奖的《武夷溪峰》 , 画面群山叠翠 , 云雾缭绕 , 也是活脱脱一幅山水国画 。 用孟鹤群的话来说 , 这是在钢笔画中揉入了中国画的意境 , 同时保留了自身特有的线条和硬朗 , “我用墨汁取代了墨水 , 每瓶墨汁调成了不同的深浅;美工钢笔的笔尖也稍作改造 , 加粗弯曲;一般钢笔画是画在硬纸上 , 我是画在生宣纸上 , 这样对用笔力度、运笔速度以及宣纸干湿度更加讲究 。 ”

创作近300幅钢笔画 , 记录常州城市的变化

一些老常州的景物 , 是孟鹤群画作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 比如 , 孟鹤群小时候所住的正觉寺老宅 , 他就从不同方向、不同时间画了4幅 。 还有以常州老街小巷景致为素材创作的《水乡四季》《双桂坊》《文亨桥》《半山亭》……

除了老街巷、老房子 , 孟鹤群还用钢笔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从恐龙园、常州现代传媒中心、常州奥体中心、常州大剧院、常州科教城 , 到BRT、城市高架、很多座新建大桥……“这个城市的变化太快 , 我想做个忠实的记录者 。 ”孟鹤群说 。

2011年 , 孟鹤群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个展 , 展出152幅钢笔画 , 其中大半都是常州的新老照片 。 2016年 , 市运河办智库专家、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吴》杂志主编薛焕炳主编的《记住乡愁——“常州情愫”孟鹤群钢笔画作品选》出版发行 。

“认识薛老师 ,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经朋友介绍来到我的画室 。 我们相见恨晚 , 眷恋家乡、热爱这座城市是我俩的一个契合点 。 没有他 , 就没有这本书 。 ”孟鹤群说 , 他还有一个梦想 , 再到社区、学校等单位举办巡回公益画展 , 展出自己十多年创作的近300幅新老常州的钢笔画;“对比过去、珍惜现在 , 让更多的常州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 ”

来源:常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