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长不立贤”:中国老祖宗选接班人的大智慧
看历史剧宫斗剧总会出现立太子的事 , 那时候观众会想明明嫡长子蠢的要死 , 为什么皇帝就看不出来呢?皇帝看不出来难道大臣们也看不出来吗?连农村人都常说“老大呆老二精” , 为什么就非要抱着“立长不立贤”的教条不放呢?其实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 这个选太子的方法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
“立长不立贤”:中国老祖宗选接班人的大智慧// //
第一、“立长不立贤”这个模式最具有权威性 。
我国古代婚姻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 也就是说“妻”只有一个 , 而且要明媒正娶 , 娶妻娶贤 , 地位高贵 。 比如《白鹿原》中郭举人的正妻可以夜夜陪着郭举人 , 而且对于郭举人的生活制订了“规矩”:每月逢一郭举人才能去找田小娥放松放松 。 即使田小娥更年轻更漂亮 , 在家里的地位还是很低下 , 甚至平时被用来专为郭举人“泡枣” 。 在如此森严的等级制度下 , 最底层的郭举人正妻都这么威风 , 何况皇后 , 正妻的儿子叫“嫡子” , 嫡子里面的长子才是“立长不立贤”中的“长” , 他的身份一出生就为贵 , 而嫡长子出生对于家族来说是大事情 , 要隆重庆祝 , 为的就是向所有人传达一种信息 , 这才有资格继承财产和世袭爵位 , 即使庶子比嫡子早出生也没有僭越或者窥伺的权利 。
“立长不立贤”:中国老祖宗选接班人的大智慧// //
第二、“立长不立贤”这个模式最具有操作性 。
嫡长子只要生下来谁都能够辨认 , 而“贤”则很难界定 , 不同的标准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 是由谁来进行考核与确认 , 这种考核与确认是否能够服众 , 不然就会祸患无穷 。 比如唐代开国后李渊儿子们的太子之争 , 究竟谁“贤”?各有各的说法 , 李世明背负了杀死哥哥的名声 , 真的贤吗?还有后来清朝的“九子夺嫡” , 都是因为没有牢固树立立长不立贤的选太子标准 , 实际上 , 在封建皇权的框架下面选择皇位的继承人 , 嫡长制可能是最不坏的一种制度 ,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纷争与混乱 , 而如果处理欠佳 , 让其他继承人留下可乘之机 , 一旦涉及到利益 , 就会形成利益集团 , 小集团小团伙就会出现 , 大臣们也会选边站 , 朝廷内耗出现 , 勾心斗角 , 争权夺利 , 就会演变为不可控的局面 , 李渊就是这样被迫当上了太上皇 。
“立长不立贤”:中国老祖宗选接班人的大智慧// //
第三、“立长不立贤”这个模式最具有复制性 。
一个成熟的机制必须要有可复制性才能流传千秋万代 。 中国上古传说时代都是“禅让”制 , 也就是谁有能力谁有口碑谁上 , 那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候社会节奏缓慢的情况下出现的特殊情况 ,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 出现了剩余产品的时候 , 就会产生“家天下”的情况 , 正是中国老祖宗在千百年的实践和血的教训中采用并固定了“立长不立贤”的制度 , 虽然中国改朝换代 , 但是始终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可以说 , “立长不立贤”这个模式具有的复制性 , 确保了中国灿烂的封建文明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