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1923年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后 , 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机关迁回产业工人集中 , 交通联络方便的上海 。 中央局成员先后来到上海 , 在现在位于静安区的“三曾里”办公 , 门口则挂着“关捐行”的招牌掩护 。

4月27日 , 在“静安戏剧谷”举办期间 , 环境戏剧《历史的瞬间》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开演 。 演员们用一个个“历史的瞬间” , 串联起博物馆内的展陈 , 向观众娓娓道来当年那段隐秘的烽火岁月 。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

《历史的瞬间》环境剧 摄影:周洲

再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历史的瞬间”

《历史的瞬间》由上海戏剧学院学生编剧及演出 , 以浸没式戏剧的方式 , 为观众们重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奋斗故事 。 进入展馆前 , 观众们会领到一个音频设备 。 戴着耳机 , 随着解说词的动线穿过展馆 , 来到当年的一个个“历史的瞬间” 。 在不同的场景触发演员表演段落 , 最直观地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演出共9个段落 , 从“三曾里的故事”讲起 , 将中国三大后中央局会议、毛泽东旧居、第一次国共合作、湖北早期工人阶级、五卅运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宋公园烈士等历史瞬间一一再现 。

虽原址已毁于日军炮火 , 但位于浙江北路118号的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忠实还原了当年“三曾里”的建筑 , 展陈则再现了当年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 以及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斗争 。 展馆内真实还原的场景 , 成了最好的演出场所 。

在每个场景 , 演员表演并不长 , 以一个“引子”的形式把观众带入到展览讲述的历史中去 。 在“沪北早期工人阶级”的部分 , 短短几分钟的演出中只有3个演员 , 地下党向两名工人讲述了什么是“剥削”和“剩余价值” , 在这些工人学校中 , 共产党的理论传播开来 。 场景流转 , 在上海解放前夕 , 宋公园(现闸北公园)成为杀害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 , 展馆墙上贴着烈士们的头像 , 耳机中传来他们慷慨就义的话语 , 工作人员为观众递上一支菊花 , 大家一一献花 , 历史在这一刻被拉回现实 。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

《历史的瞬间》环境剧 摄影:周洲

静安戏剧谷走进苏河湾的历史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位于苏州河北岸 。 在这条上海的母亲河两岸 , 留下了太多遗址 , 也有着有太多历史和故事 。 《历史的瞬间》只是讲述了其中的几个瞬间 。

在《历史的瞬间》演出当日 , 由苏河湾建设管理委员会和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漫步苏河湾”活动也同期举行 。 该活动是2019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市民剧场”的板块内容之一 , 以历史为轴 , 以文化为脉 , 串联起苏河湾南北两岸的文化地标 , 讲述上海在城市发展中苏河湾地区的集体历史记忆和精彩故事 。

以上海总商会旧址为起点 , 经过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福新面粉公司旧址、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 , 以及山西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等一个个地标 , “漫步苏河湾”打造了一条2.5公里长的漫步线路 。 每场观众将分成10人小组成行 , 在两小时中跟随“导览员” , 在沿着特定路线河岸漫步和多个指定场景演绎中 , 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认识和体验苏州河畔的城市故事 。 主线之外 ,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和“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则作为两个“辅点” , 变成了两部环境戏剧的主舞台 , 一同为观众带来更多的苏河湾故事 。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

上海总商会内的马赛克地砖图案

和历史文化大咖“漫步苏河湾”

27日的“漫步苏河湾”可称一条“豪华路线” 。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众带队 , 一众著名学者、作家、设计师等大咖讲解 。

“这个楼出现是一个大的标志 , 标志着资产阶级兴起了 , 民族企业家走上历史舞台 。 ”在起始点上海总商会旧址 , 复旦大学教授朱荫贵介绍了上海总商会旧址的历史意义 。 这幢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三层洋楼1915年建成 。 上海地理位置优越 , 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入海口 。 洋务运动、近代机器工业都在上海兴起 。 但这些现代化的尝试起初都是官方主持 , 在朱荫贵看来 , 上海总商会的成立 , 标志中国民族企业家开始真正走上历史舞台 , 发出自己声音 。

从上海总商会沿苏州河向西而行 , 几乎百余米就有一座桥梁 。 吴淞江上海段被称为苏州河 , 起于北新泾 , 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 。 在这段河道上 , 一共有29座桥 。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郑祖安对每一座都如数家珍 。

他介绍 , 苏州河河道宽度普遍在50-70米 , 架桥很容易 , 上海开埠以来从东到西逐渐城市化 , 居民多了 , 摆渡难 , 苏州河上桥也就多了起来 。

穿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河南路桥、山西路桥、福建路桥 , 一座钢桁架的鱼骨桥浙江路桥出现在眼前 。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

浙江路桥是一座钢桁架桥

“钢桁架桥在当时是铁路桥 , 为了通行有轨电车建立 。 ”郑祖安介绍 , 1879年浙江路桥初建 , 是一座木桥 。 1907年浙江路桥和外白渡桥要通行有轨电车 , 两座桥先后改成钢桁架桥 , 这也是现在两座桥风格比较相似的缘故 。

再向前行 , 就到了四行仓库 。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 , 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 “八百壮士”在这里抵挡了日军的多番进攻 。 如今在四行仓库墙壁上 , 依旧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弹孔 。

谢晋元将军是“八百壮士”的首领 , 他的儿子谢继民讲述了当时场景 。 谢晋元带着420人在四行仓库守卫 , 为壮大声势号称800人 , 掩护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 , “这几乎是个必死的任务 , 每个人都抱定必死信念在这里战斗 。 ”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沉浸戏剧和漫步活动把苏州河变成舞台// //

四行仓库墙面弹洞密布

四行仓库与当时的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条苏州河 , 上师大苏智良教授形容 , 河对面的上海人民和西方人“仿佛看了一场抗日直播” , “打仗虽然只有几天 , 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故事 。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成功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 成为了一处抗日圣地 。

福新面粉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淞浦特委机关旧址……苏河湾两岸故事一一呈现 。

“苏州河其实是上海近代的历史大舞台 , 戏剧不止在剧场 , 戏剧谷也希望把城市历史用文旅融合的方式展现 , 让大家进入到历史的场景中 。 ”张众介绍 , 未来还将进一步优化 , 继续推出以城市为舞台的这类活动 , 可能主题会略有不同 , “苏州河两岸有太多故事 , 也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 , 比如吴昌硕等等 , 以后我们还会策划其他主题的活动 。 比如在5月18号推出博物馆主题的线路 。 ”

“住在苏州河附近的人 , 都不一定知道这些故事 。 ”朱荫贵赞赏“利用地缘优势 , 讲好历史故事”的尝试 , 认为一般民众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对自己居住城市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