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

清 铜镀金嵌珐琅转花飞鸟水法钟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

清 铜镀金写字人钟局部 该钟由英国人制造 , 机器人能书“八方向化 九土来王”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听说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

清 无锡泥人“阿福”

哪些皇帝最有文艺“范儿”?皇家文体活动怎么关乎社稷安危?“大”皇帝的机械“手办”有多神奇?“小”皇子公主也玩“过家家”?……继上周为大家揭秘了皇帝的“吃”生活后 , 今天 , 向读者们介绍 , 2019年故宫出版社的新书《皇帝怎么玩》 。

忙里偷闲的皇帝是如何把庄严肃穆的宫殿变成欢乐的场所 , 有哪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皇帝怎么玩》一书结合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收藏 , 从中选取新奇少见的文物 , 结合历史典故、文物赏析 , 对宫廷游艺活动中涉及的玩具、事物进行细致的介绍 。 快一起来看看 , 皇帝到底玩出啥花样儿?

中国宫廷的娱乐活动内容丰富 , 形式多样 , 大致可分文艺、体育和动物娱乐三大类 。 文艺有舞蹈、音乐、戏剧、杂技、魔术、书画等类 , 体育娱乐有角抵、投壶、举重、田猎、棋类、球类、水戏等项 , 动物娱乐则有飞鹰、走狗、斗鸡、斗蟋蟀等属 。 不同时代的不同皇帝 , 玩的也不尽然相同 , 还和所在的朝代息息相关 。

文艺“范儿”的皇帝

皇帝的文艺细胞都很发达

在历代宫廷中 , 音乐、舞蹈以及戏剧都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

唐代长安宫中 , 杨玉环以一支霓裳羽衣舞 , 让唐玄宗痴迷不已 。 正像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述的:“缓歌曼舞凝丝竹 , 尽日君王看不足 。 ”从汉武帝到陈后主 , 从唐明皇到宋徽宗 , 都是对音乐舞蹈听不厌、观不倦 。

戏剧的早期形式是俳优戏 , 五代时在宫中开始流行 。 后唐庄宗李存勖最喜爱俳优戏 , 常以票友身份粉墨登场 , 与优伶同嬉 。 宋代 , 杂剧甚至成为宋代宫廷教坊音乐十三部中的唯一“正色” 。 徽宗在亲王大臣入宫为其祝寿时 , 令人搬演杂剧以招待众臣 。 清代京剧兴起后 , 宫中娱乐活动中的重头戏则由京剧来承担 。 杂技魔术主要出现在两汉至隋唐的宫中 。 唐睿宗对来自西域婆罗门国的杂技表演颇为着迷 。 白居易在《立部伎》一诗中 , 描写了唐代宫廷杂技演出的盛况 。

爱体育的皇帝

皇帝也是超级球迷

诗文书画娱乐 , 主要是像魏武帝、唐太宗、宋徽宗、明宣宗这样有才情技艺的爱好者的休闲活动 。 而对于长期闷处宫中的大多数帝王后妃来讲 , 体育娱乐无疑是他们锻炼身体和愉悦性情的绝佳手段 。 现在 , 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我们熟悉的帝王都有哪些体育爱好 。

角抵戏(后称相扑)是宫中较早出现的娱乐形式 。 周天子每于孟冬之月都要观阅将帅角力 。 秦武王和秦二世都在宫中欣赏过角抵表演 。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对角抵戏最为偏爱 。 元封三年春天 , 他在长安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角抵比赛 , 结果三百里内无论官民男女 , 皆来观看 , 万人空巷 。 魏武帝曹操下令将角抵相扑列入百戏之中 , 作为王宫必备的娱乐活动 。

球戏 , 包括蹴鞠、马球、踏球、捶丸等 , 这是宫廷娱乐的重要形式 。 随着时间的后移 , 足球则成了帝王的偏爱 , 很多皇帝都是超级球迷 。

足球的前身:早在《战国策》中就有“蹴鞠”的记载 , “蹴”有“踢”之意 , 而“鞠”即为球 。 汉时蹴鞠所踢之球为实心球 , 唐代改为有球皮和球胆的充气皮球 。 蹴鞠从西汉至明朝 , 都是宫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 汉武帝游观三辅离宫时曾蹴鞠为乐 。 魏武帝曹操常将蹴鞠手孔桂带在身边 , 随时观其踢球 。 唐宋宫中 , 蹴鞠之风依然不减 , 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都迷上了蹴鞠 。 徽宗因高俅善蹴鞠而将他要到身边 , 扶其青云直上 。

马球 。 马球主要流行于唐代宫中 。 打马球 , 也称“打球”、“击鞠” 。 经学者考证 , 马球运动可能起源于波斯 , 然后传到西域 , 再传到长安 。 唐太宗之所以特别重视马球 , 是认识到要和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作战 , 必须有强大的骑兵部队 。 在唐太宗看来 , 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的马球是训练骑兵的最好手段 , 通过打马球能提高骑马技术 , 从而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

看来 , 明君帝王玩游戏时 , 也不忘社稷安危 , 国家大事 , 这游戏玩的可是很有分量很有意义啊 。

汉武大帝爱玩投壶

投壶 , 就是以特制的壶为目标 , 用箭投掷 , 以投中之多寡决定胜负的游戏 , 本来是古代宴会上的一种礼仪形式 , 汉代以后逐渐演化为游戏 。

在古代帝王之中 , 汉武帝尤其喜欢投壶 , 投壶这种游戏也在他的时代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 当时 , 有郭舍人善投壶 , 改用竹制的箭矢 , 不再使用带皮的柘枝 。 而且壶中不再实以小豆——原本充填小豆是为了防止箭矢反弹出壶 , 今不仅不实小豆 , 还有意令矢击壶而反弹 。 反弹之后再接矢在手 , 谓之“骁” , 郭舍人投技娴熟甚至可达“一矢百余反”的程度 。 郭舍人每为武帝表演投壶都会得到金、帛的赏赐 。 大概从那时起 , 投壶所用的箭都用竹子制作了 。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中就有一集有关投壶的剧情 。

唐太宗竟是围棋高手

棋戏是活动大脑的运动 , 在历代宫中都很流行 。 汉高祖刘邦曾与戚夫人弈棋共娱 。 晋武帝司马炎技痒难耐 , 经常缠着中书令张华与之对弈 , 甚至连前线军情急报都顾不上拆阅 。 南北朝宫廷中 , 围棋是须臾不可暂离的游戏 。

唐高祖、武则天、玄宗、僖宗等都喜下围棋 。 据史书记载 , 唐太宗除了喜欢马球 , 还是一名围棋高手 。 相传有位虬髯客欲与李世民角逐中原 , 争夺天下 。 在晋阳令刘文静的引见下 , 两人以棋会友 , 决一雌雄 。 据说 , 虬髯客拿起棋子 , 在棋盘的星位上连摆四子 , 并说:“老虬四子占四方!”即使虬髯客气势如此嚣张 , 但唐太宗却沉静果断 , 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子 , 摆在棋盘的“天元”上 , 并若无其事地说:“小子一子定乾坤!”仅此一子便镇住了虬髯客 , 他看见李世民“精采惊人 , 神气清朗” , 不禁感叹道:“此局全输矣!”于是打消了与李世民争夺天下的念头 , “罢弈而去” 。 后来 , 虬髯客偏安一隅 , 自领十万大军渡海东征 , 当了扶余国的新王 , 成为大唐的有力屏障 。

至于唐玄宗 , 那就更喜欢围棋了 , 他曾封棋盘为“方亭侯” 。 安史之乱爆发后 , 他仓皇逃往四川 , 顾不上文武大臣 , 却不忘带走棋待诏(围棋手) 。

“大”皇帝的玩具

蟋蟀、泥人 皇帝各有所好

时间越往后发展 , 皇帝们喜欢的游戏和玩具就越发丰富多彩 , 而且不仅仅限于博弈一类 。 如明代迁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明宣宗 , 民间号为“促织皇帝” 。 促织即蟋蟀 , 明宣宗在斗蟋蟀上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不断增多 , 这时候还出现专为皇帝制作的蟋蟀容器 。 而且因为北京附近的蟋蟀不好用 , 明宣宗甚至派宦官至各地采办购置 , 并敕令地方官员协助 。

明宣宗喜欢促织 , 而我们熟悉的乾隆皇帝则看上了民间的泥人 。 《清稗类钞》中记载乾隆皇帝南巡 , 驾至无锡惠山 。 山下有王春林泥人铺 , 专售泥人 。 所卖泥人做工精妙、技巧万端 。 乾隆皇帝即命制作泥孩儿数盘 , 并加上锦片、金叶等装饰 。 进贡内清 。 一直到光绪年间 , 王春林所做的泥孩儿仍存放在颐和园佛香阁内 。

惠山泥人也叫无锡泥人 , 当代又称“惠山彩塑”、“无锡彩塑” , 这是以产地冠名的著名民间工艺品 。 乾隆年间的作品都是儿童玩具 , 亦称“耍货” 。 已知的品种有蚕猫、车老虎、车状元、车小尼姑下山、小花囡、如意囡、阿福等 。 乾隆皇帝私人订制的泥孩儿很可能就是阿福、花囡等造型 。

开眼界:皇帝的机械“手办”

机械玩具是清宫玩具中极富特点的一种 。 这类玩具以发条为动力 , 通过齿轮驱动 , 凭借机械的手段 , 模拟人的动作 , 如写字、行走、表演魔术、跳舞、吸烟、扇扇 , 表现小鸟轻舞羽翼、婉转鸣啼 , 展示走兽的复杂动作等等 , 为宫中生活平添不少乐趣 。 按现在的说法 , 它们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皇帝们的机械“手办” 。

据档案的记载 , 清宫收藏、制造的机械玩具极其精妙 , 令人大开眼界 。 乾隆二十九年 , 西洋某国曾进十八个机械伶人 , 伶人周身为铜铸 , 高约一尺 , “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 , 这十八个铜人能演整部《西厢记》 。 开场前 , 插钥匙上弦启动 , 张生、莺莺、红娘、惠明、法聪等人便从箱子里走出 , 可据剧情所需变换行头 。 其身段交接、进退揖让皆活灵活现 。 演完一出戏 , 伶人还可自行脱掉行头躺回箱中 , 下次出场再自行起立 。

这还不算神奇 , 说起乾隆皇帝的玩具 ,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 。 乾隆五十五年 , 乾隆皇帝八旬万寿时 , 两广总督福康安进奉的贺礼中 , 有一件机械玩具别具匠心 。 乍看是一个楠木匣 , 打开木匣后却是一个小屋 , 屋内放置屏风 , 屏风前的几案上摆放笔墨纸砚 。 控制人物动作的机械装置隐藏在几案下 。 玩具开动后 , 从屏风右侧走出一位身高一尺左右的西洋少女 , 徐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 , 在砚台内注水研墨 , 接着从架上取出一张红纸铺到几案上 。 再从屏风左侧走至案前 , 持笔书写“万寿无疆”四字 。 写毕放笔 , 仍旧返回屏风之后 。 这件玩具原本只能写汉字 , 福康安认为如果能把“万寿无疆”写成满、汉两种文字效果更佳 , 负责制作此件玩具的院吏遂通宵达旦苦思冥想 , 对机械机构重新改造 , 满足了福康安的要求 。

接着 , 再说说离我们更近的宣统皇帝溥仪 , 在其居住的养心殿就摆设有各种活动机械“手办” , 溥仪的堂弟溥佳在《清宫回忆》中讲:“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带机器的玩意儿 , 如大八音盒和假鸟等 。 鸟笼全是用金丝编织而成 , 鸟儿也都是用黄金做的 , 上面涂以各种颜色 , 简直与真鸟无异 。 把发条上好以后 , 悬挂于殿廊之上 , 登时便会众鸟齐鸣 , 悠扬婉转 , 展翅摇翎 , 真令人有栩栩如生之感 。 ”

“小”皇帝的童年

皇子公主们也玩“过家家”

皇帝们的玩具让我们大开眼界 , 那皇帝的孩子们 , 皇子们都玩什么呢?在清代的紫禁城 , 为了让年幼的皇子们享受到童年的欢乐 , 清宫采买、制作了大量的玩具供皇子们玩耍 。 这些玩具种类庞杂 , 既有中国传统玩具 , 也有很多购买自西方的玩具 。 各式各样的玩具伴随着清宫的小主人一起成长 , 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宫廷娱乐生活的窗口 。

先让我们看一段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宫廷玩具采买回忆录:

他们(太监)为找中国玩具已把城里搜了个遍 , 去过所有的集市 , 到过所有的玩具店 , 把那些特地为皇帝制作的精品高价买了来……有啼鸣的公鸡和咕咕叫的母鸡 , 汪汪叫的狗和哇哇哭的孩子 , 八音球和八音车 , 鼓角、空竹和帐篷 , 还有布狗和布猫 , 骆驼、大象和猛虎 , 以及林林总总、数以千计的其他玩具……

——[美]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

儿时“过家家”的游戏与现实生活最为贴近 , 最受小孩子的欢迎 。 和老百姓的孩子近似的是 , 皇子们小时候也玩“过家家” 。 不过 , 他们的玩具比起百姓家 , 那可是要精巧很多 。 什么样?我们来看看 。

清宫旧藏生活类文物中有许多“过家家”的小玩具 , 均模仿自生活中实用的家具、工具、炊饮用具等等 , 如小瓷茶具 , 成套“西洋”铜累丝小桌椅 , 藤编小篮子 , 竹制船形鸟笼、小纺车等 。 这类玩具大多是从市场上采买 , 也有造办处所制 。 小纺车的手摇把柄和传动的纺轮非常精细 , 甚至可以进行简单的缠线 。 小银船 , 船形鸟笼等构造复杂 , 堪与手工艺品媲美 。

另有时代可能更晚、明显是舶来的洋铁带轨道小火车、小飞机模型 , 也是真实娱乐生活的写照 , 虽然进入宫廷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 但一定是当时市面上的“时新玩意” 。

“早教”玩具中外结合

皇家游戏跟着节气走

玩具里必备的益智类清宫里也有 , 皇帝后妃玩的围棋、象棋、纸牌自不必说 , 还有小皇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的蒙古棋 , 可以学知识的动物纸牌、七巧图 , 甚至还有来自英国和法国的积木、金属插件拼接玩具 。 这类玩具锻炼逻辑 , 启发思维 , 类似现在孩子们的“早教”玩具 。

自古以来 , 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 , 掌握节气至关重要 。 不同时节做什么事 , 举行哪些活动渐成习俗 , 各项娱乐活动应运而生 , 应节应景的玩具也相继问世 。 正月十五元宵节打太平鼓、玩花灯 , 清明时节放风筝、荡秋千、抖空竹 , 端午龙舟竞渡 , 七夕穿针乞巧 , 中秋赏月拜兔儿爷 , 重阳时节斗蟋蟀 , 数九天点画九九消寒图 。 在时节风俗上宫廷与民间一致 , 但其相关器物用度往往更加考究 。

清明时节春风习习 ,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 。 档案中有“乾隆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太监高玉交福禄寿风筝一个 , 蝴蝶风筝一个 , 魁星风筝一个”的记载 。 清宫制作的风筝用料造型与民间风筝基本相同 , 但也有独特之处 。 故宫博物院现存数件清晚期风筝 , 风筝上绘有海水江崖、 宫殿及仙鹤等纹样 。 质地或纸、绢或绫子 , 造型有龙、蝴蝶、鲶鱼 , 但在主体图案上往往再装饰如海水江崖、龙纹宫殿等皇家独有的图案 。

马上 , 清明节将至 。 我们现在的风筝虽然没有皇家的那么讲究 , 但可以跟随昔日留下的节气习惯 , 在小长假中选一天 , 在暖暖的春风中 , 感受下放风筝的感觉 。

文字整理/故宫出版社 谭珂歆

图片选自《皇帝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