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太后一生奢靡无度 , 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很高 , 常常弄出着新奇的好东西 。 在慈禧太后入住储秀宫后 , 就曾有过不少的“私人订制” , 这些“私人订制”都是什么呢?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 , 她去世后 , 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晚清时期 , 慈禧太后开始全面掌握朝政 , 光绪皇帝已经成了摆设 , 凡事都要听太后的 。 此时的慈禧太后 , 已经变成了大清帝国的“老大” , 正因如此 , 她所用的东西也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 这才能显示出老佛爷的无比尊贵与殊荣 。

老佛爷一辈子有三大爱好 , 缺一样都不行 , 一是护肤 , 二是呵护头发 , 三就是听戏 。 对于戏曲 , 慈禧太后有自己独特的喜爱方式 , 她不仅在宫中搭设戏台 , 还邀请众多戏曲名家前来宫中演绎 。 清末著名的戏曲家都曾为博老佛爷一笑 , 登台为其表演 。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 , 她去世后 , 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

名角也不是总能说来就来 , 慈禧的戏瘾可是每天都有 , 为了让自己过足戏瘾 , 慈禧特意找来不少机灵的太监 , 让他们跟着戏曲师傅练习唱戏 , 每天傍晚慈禧太后还要逐一检查太监们的功课状况 , 并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 。 甚至有时候 , 慈禧太后还要特意坐下来 , 与其它的戏曲师傅编排戏曲 , 著名的内廷戏曲昭代箫韶(杨家将)与节义廉明(四进士)都是出于慈禧太后之手 。

慈禧不仅是宫廷戏曲编剧 , 还兼任着导演的身份 , 宫廷中凡是编排新剧 , 慈禧无不亲往 。 从舞台设计到人员化妆 , 从背景切换到戏曲唱腔 , 无不精细备至 。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 , 她去世后 , 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

每到节日期间 , 慈禧太后都会邀请王公大臣们前来听戏 , 如端午节演阐道除邪 , 七夕演鹊桥密誓 , 中秋演天香庆节 , 大凡此类节目 , 在宫外均无所观瞧 , 都是由慈禧太后亲手“私人订制” , 绝对称的上是“首映” 。 王公大臣们难得看上一次 , 因此 , 每次宫廷大戏之上 , 都是忘情的鼓掌叫好 , 一方面是拍慈禧的马屁 , 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节目非常精彩 。

慈禧太后一生喜奢靡 , 跟所有女人的天性一样 , 她也对漂亮衣服有着无法抵挡的诱惑 , 宫廷织造局的锦缎 , 早就不能满足慈禧太后的爱美之心 。 为了给自己也来个“私人订制” , 慈禧太后特意下旨 , 命人在宫中设立“绮华馆” , 专门负责织造慈禧所用的衣着锦缎 。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 , 她去世后 , 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 , 她去世后 , 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

宫中心灵手巧的人有不少 , 有位太监便是如此 , 他自小就在家中织布 , 进宫之后手艺也没丢下 , 织布功夫可谓是一绝 , 号称“布李” 。 慈禧太后特命其为小头目 , 教授宫中太监宫女们织布技巧 , 还成立了一个小型的织布厂 。

织布厂中所造的布料 , 慈禧即使每天都换新衣服也根本用不完 , 因而都堆放在咸福宫的同道堂中 , 满满的装了一大屋子 。 不过这些布料可没有浪费 , 最后也都算是给太后“私人订制”了 , 为何呢?因为太后在驾崩时 , 这些布料都被用于分发给宫女太监 , 让他们将其作为孝服 , 以怀念老佛爷的恩德 。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 , 她去世后 , 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她去世后,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慈禧喜欢“私人订制” , 她去世后 , 同道堂的“宝贝”被太监分了// //

慈禧太后一生要强 , 她从一个秀女爬到大清国统治者的太后 , 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份狠辣与强势 , 可是随着地位的越来越高 , 她的要强渐渐的就变成了偏执 , 无论是从她“私人订制”的戏曲还是织布厂上来看都可见一斑 。

慈禧作为统治者 , 她的头脑即使再睿智 , 也需要众臣子的帮扶 , 才能让帝国走向正轨 , 而此时的她已经达到了一意孤行的地步 , 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 也许 , 这就是大清瓦解的前兆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 , 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