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龙洋”见证黄金十年:假钱带来的繁荣

晚清拾遗录(五十七):偷鸡不成蚀把米 。

光绪二十七年 , 慈禧太后虽说玩脱了宦海游戏 , 但是最终填上李鸿章和半壁江山 , 也算是捡回庙堂之上的执缰权 。 当然也长了记性 , 遂于是年颁布新政 , 晚清再次迎来回光返照的“黄金十年” 。 这一阶段 , 清廷靠着银票铜钱发了最后的财 , 但依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宿命 , 而大清银币龙洋从铸造到流通 , 见证了清朝灭亡至武昌起义这段风云历史 , 称得上实至名归的见证者 。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 , 慈禧也不例外 , 甲午战争后 , 清朝大量的白银外流 , 赤字在光绪二十九年 , 一度高达三千万银两 。 因为清朝币制实行银本位 , 随着债务缠身 , 于是改用铜元代替白银 。


大清“龙洋”见证黄金十年:假钱带来的繁荣

大清“龙洋”见证黄金十年:假钱带来的繁荣// //

但是 , 这里的铜元却有门道 , 可以说就是清廷监守自盗的“假钱” 。 铜币直径29毫米 , 厚度为1.1毫米 , 重量约 9 克 , 合古代铜钱约两文多三文不到 , 但面值却标注为十文 , 清廷因此便坐收七文多利润 。 钱财滚滚而来 , 所以清廷虽然用银两结算收支 , 看似穷得叮当响 , 实际不缺钱 。 但有一条 , 就是兑换管控 。 清廷所开具的各种票据 , 无论白银还是铜元 , 都不能实际兑换白银 。 哪怕英镑、美元、法郎、马克 , 一旦进入清朝 , 都必须按规定牌价兑换成银票铜钱 , 即是所有等同于白银的硬通货归清廷 , 其他“铜钱”则归百姓 。 仅这一条还不够 , 因为当时商品出口价格是按真实的白银标价 。


大清“龙洋”见证黄金十年:假钱带来的繁荣

大清“龙洋”见证黄金十年:假钱带来的繁荣// //

此时 , 清廷的强大控制力发挥出巨大的威力:铜元的“钱”随便印 , 随便征税 , 只要没人揭竿而起就行 。 以茶叶贸易为例 , 英商出价100英镑一箱 , 按当时的国际汇率折合为800 两白银 , 但茶商的成本 , 以清朝的铜“钱”折算 , 就已达1000两白银 , 售价必须到 1100 两才能不亏本 。 此时清廷宣称:100英镑归清廷 , 再给茶商相当于1100 两白银的银票 , 即铜票 。 结果 , 英商、茶商、清政府皆大欢喜 , 只是市场中又多出300 两白银的假银钱 。 在经历了保守与革新之间的“元两之争”后 , 迎来宣统继位 。 而清廷各地包括中枢 , 依然在铸造发行白银主币即“龙洋” 。


大清“龙洋”见证黄金十年:假钱带来的繁荣

大清“龙洋”见证黄金十年:假钱带来的繁荣// //

宣统三年 , 清廷在各大银元局 , 开铸该年版大清银币龙洋 , 由于两边的龙须为蜷曲形 , 钱币界俗称“曲须龙” 。 本打算年底正式发行流通该币 , 没想到武昌枪声中 , 湖北银元局造币厂 , 新铸成的宣三版“龙洋”被武汉新军拿出来发放军饷及采购军需物资 , 从而流散到市面上 。 之后 , 各地义军纷纷扯旗 , 南京亦光复 , 当地造币厂里的宣三龙洋也成了军饷 。 老袁被起用后负责“剿抚事宜” , 命令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南下 , 在天津的造币总厂 , 也提出来一批新铸的宣三版龙洋作为军饷 , 这批曲须龙洋亦流通到武汉的市面上 , 所以 , 当时武汉一带该银元出现非常多 。 随着大清倾覆 , 清廷用“假钱”制造的繁荣也灰飞烟灭 , 而清廷费了极大心力才定稿并铸造的“龙洋” , 最后反而资助了自身的掘墓人 。

参考资料:《辛亥龙洋:风云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