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孙中山、梁启超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核心人物 , 他们开创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的历史 , 他们是革命战士 , 却分属两条不同战壕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

梁启超说:孙中山这个“农民”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 , 比梁启超大6岁 , 比康有为小8岁 。 他的祖籍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 距离梁启超的祖籍新会县茶坑村只有百十公里 , 与康有为的祖籍南海县银塘乡相隔也不太远 。 相近的地方同出三大名人 , 历史也算罕见 。

1894年初 , 孙中山托人给康有为希望与之结交 。 赶巧的是 , 康有为与梁启超到北京参加甲午年的会试去了 。

虽然未曾谋面 , 梁启超却在与汪康年的书信中提到孙中山:孙某 , 非哥(哥老会)中人 , 度略通西学 , 愤嫉时变之流 , 其徒皆粤人之商于南洋、亚美及前之出洋学生 , 他省甚少 。

可以看出 , 康、梁只把孙看愤嫉时变之流 , 不太认同他的做法 。 此时 , 康梁寄希望于朝廷能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

1896年 , 孙中山伦敦蒙难 , 也因此作为一大名鼎鼎人物被推向国际舞台 。 这令梁启超对孙中山刮目相看 。

当年章太炎曾经问旬梁启超孙的为人 , 梁回答:孙氏主张革命 , 陈胜、吴广流也 。

在梁启超眼中 , 孙中山的所为也就是“农民起义” , 梁启超的少年中举 , 学富五车 , 是有名的才子 , 有着士大夫的优越感 , 自然对不把“农民起义”放在眼里 。 可他能把孙中山比作陈胜、吴广 , 也说明了他对孙中山已经有了非常钦佩的一面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

梁启超

孙中山:小梁 , 我们一起干革命吧!

当时 , 康梁是国内最有影响力、代表新的社会力量的领袖人物 , 但对孙中山“反满兴汉”的主张却也不太感冒 。

梁启超希望通过开启民智 , 进而实现以“宪政”为标志的政治革命 , 建立民国 。 孙中山则希望用炸弹与烈士的鲜血惊醒国人 , 完成民族革命 , 建立民国 。 , 虽然他们殊途同归 , 却是一文一武两条路 。

在戊戌变法后康有为与梁启超逃到海外 , 朝廷亦把康梁称作“孙文羽翼” , 其实他们并没任何瓜葛 。 康有为虽然亡命天涯 , 但他们依然梦想挽回大局 , 恢复皇上的统治 。 而孙则是大逆不道叛徒 , 悬赏而欲得其首级 , 孙视清帝 , 可说是仇恨不共戴天 , 伺机推翻清廷 。

皇上对康有为的知遇之恩 , 成了他一道永远也跨不过去的坎 。 这令康有为很难与孙中山走到一条道上 。

可比康有为年轻15岁的梁启超 , 思想活跃 , 对孙中山生出的钦佩之情就注定了他不会和自己的老师一般死守着这道坎 , 后来他因势变通 , 人们骂他“善变”和“屡变” , 其实这正是他一生最伟大之处 , 因为他的变总离不开一个原则:爱国、救国 。

到日本后 , 自由的空气让梁启超感受到从未有来的愉悦 , 可以畅所欲言 ,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因为深悉中国数千年固疾 , 他开始言革命、言民权、言自由 , 这点与孙中山的思想不谋而合 。 只是顾忌于康有为 , 他不太敢与孙中山接触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

康有为

很快 , 令他顾忌的人走了!1899年春天 , 康有为离开日本到加拿大 。

没有了老师的约束 , 他与孙中山的接触就不再避嫌 。 因为志趣相投 , 他们你来我往 , 相处得愉快 , 有如他乡遇故知 。

据梁启超的女儿梁令娴回忆:曾看到父亲来回度于室中 , 而孙先生则倚床而坐 , 各叙所见 , 状至融合 。 特别是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以及土地国有等问题 , 梁启超甚是赞同 。

联合一切力量 , 革命才有希望!孙中山的兴中会向梁启超的维新派抛出了橄榄枝!

在日本的维新派间却有两种意见:一派是反对 。 另一派就是公推孙总理为两党合并后的会长 , 梁启超为副会长 。

梁启超联合同门13人署名《上南海先生书》:国事败坏至此 , 非庶政公开 , 改造共和政体 , 不能挽救危局 。 今上贤明 , 举国共悉 , 将来革命成功之日 , 倘民心爱戴 , 亦可举为总统 。 吾师春秋已高 , 大可息影林泉 , 自娱晚景 。 启超等彼当继往开来 , 以报恩师 。

此信一出 , 在康门中惊天动地!康门之徒一向视康有为如帝天 , 各地康徒一片哗然 , 纷纷指责“十三太保”为叛逆 。

迫于压力 , 梁启超离开了日本 。 与孙中山合作才生出点点火苗就被无情熄灭了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

孙中山:你背信弃义 , 挖我“墙角”!?

1899年冬天 , 梁启超赴檀香山 。 在临行前孙中山书信一封 , 把梁启超推荐给自己的兄长孙眉(德彰)和他的朋友 。

梁启超在檀香山受到当地侨商们的欢迎 。 看到形势一片大好 , 他组织成立保皇会 , 并宣言说:名为保皇 , 实为革命 。

连孙中山的兄长孙眉觉得梁启超的宗旨与弟弟的一致啊 , 都是革命 , 也给予了全力支持 。

在檀香山期间 , 梁启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 不仅吸引了华侨加入保皇会 , 还先后获得了各项捐款10万元 , 捐助汉口起事 。 而孙眉也深深地喜欢上这个热情而多才梁启超 , 还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康徒所设的学校读书 。

孙中山得知自己的门徒不仅入了保皇会 , 保皇会还收拢了大量的钱财 , 仅庚子勤王之事 , 保皇会就筹集了捐款十万华银 。 其后 , 孙中山到檀香山筹款 , 只得二千 , 他差点气得吐血 , :自己这龙兴之地 , 已被鸠占鹊巢 。

孙于是大骂梁启超名为保皇实为革命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 背信弃义 , 挖人墙角!

本来俩人良好的关系就因檀香山而蒙上深深的阴影 , 这阴影竟然无法散去 , 一生一世 。

孙 , 大炮也!他大骂梁启超背信弃义 , 着实是夸大其辞 。

第一 , 梁启超出行美国的原因:一是康有为严厉斥责自己与孙中山的合作;二是受到了旧金山华侨盛情邀请 , 以及回国发动武装勤王的唐才常、林圭等人之于经费的巨额需求;三是日本政府拒绝康有为重返日本 , 这也引起了梁启超的强烈不满 。 四是梁启超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并非檀香山 , 而是北美大陆 , 檀香山一地只是顺道而过 。

第二 , 华侨支持保皇党 。 梁启超到来之前 , 檀香山的保皇会成员的活动已经非常活跃 。 梁启超因戊戌变法名声显赫 , 清廷的通缉 , 也令人们对他更生出敬慕和同情 , 才有他檀香山揭竿而起 , 一呼百应 。 梁启超在檀香山受到热烈欢迎 , 并非孙的介绍函 。

第三 , 梁启超的个人魅力 。 在檀香山 , 他把中国变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改革方案的演讲和谈话 , 让华侨们热情鼎沸 , 激动不已……许多人慷慨解囊 , 捐钱给梁启超 , 广大爱国华侨和部分兴中会会员 , 对主张暴力保皇和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兴趣要比主张暴力反满的兴趣更大!1903年 , 梁启超新大陆之行 , 更是将旅美华侨中的绝大部分力量吸引到了保皇会的这一会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

孙中山:我和你势不两立

虽然梁启超在檀香山组织了保皇会 , 可他对与兴中会的合作还抱着非常大的希望 。 在孙中山大骂之时 , 仍要求孙中山给他一些时间 , 他可以说服康有为实现两党合作 。

梁启超还是真心想革命的 , 一直没有放弃革命的希望 , 仍在做着双方合作的努力 , 直至1903年春天 , 他写信孙中山 , 希望他稍加变通 , 共举勤王之旗 。

他的执着是可贵的 , 却说明了他看不清政治的方向 。 因为孙中山不可能放弃自己排满主张 , 如果他倒向保皇 , 那他的领袖地位还会在?他日俩人联手入主中原 , 谁为主呢?更何况梁启超身后还有一个康有为呢 , 而梁启超可是个唯师命是从的主 。

虽然志趣相投 , 却相隔万里 , 令他与孙中山间也无法交换意见 , 时间久了 , 俩人的隔亥也就深了!

不久 , 一个事件的发生 , 让他们彻底的决裂 。

虽然与保皇会的关系已经到了几近无法回复的地步 , 可孙中山知交宫崎寅藏(曾多次往返于康梁与孙之间 , 极力劝说两派联合反清)仍然希望两党联合 , 携手同行 。

于是 , 宫崎寅藏毛遂自荐前往新加坡会见康有为 , 希望做最后的努力 。

一个误会的诞生 , 注定了两人永远也走不到一起!

康的门徒得知宫崎曾经赴粤谒李鸿章之事 , 于是急电康有为:宫崎是奉李鸿章之命 , 前去刺杀康有为 。

康有为本是被通辑之人 , 保命那是第一重要的 。 在康有为运作下 , 宫崎到新加坡第二天不警察逮捕入狱了 。

革命党与保皇党间本来还有一线缓和的余地 , 可宫崎事件一发生 , 一切都无法扭转 。 自兴中会同盟会至国民党 , 孙中山与梁启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梁“背信弃义” 孙“为目的不择手段 ”?// //

仇恨伴随他们直到永远离去

1925年 , 孙文入病重后 , 入住了铁狮子胡同 。 在他临死前更发生了怪异之征 , 行馆屋脊 , 每天都有乌鸦飞集 , 千百成群 , 啼声彻耳 。 自3月9日起 , 群鸦飞集更众 , 日达数万只 , 密布天空 , 俨成张盖 。

梁启超正是于3月11日来到行馆探问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乡老“故人”的 。

他以为此前一切的恩怨 , 到此都化为乌有!

然而 , 令梁启超想不到的是 , 刚进行馆 , 便有数千只乌鸦 , 朝梁氏猛扑过来 , 争相啄其颈项 。 梁启超遭此突然袭击 , 吓得不知所措 , 举手狂挥 , 其状极其狼狈 。

这难道是偶然 , 还是冥冥之中有天命?

孙中山死后 , 梁启超在1925年3月13日北京《晨报》的《孙文的价值》):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 , 是:为目的不择手段 。 孟子说:行一不义 , 杀一不辜 , 而得天下 , 不为也……在现在这种社会里 , 不合用手段的人 , 便悖于“适者生存”的原则 , 孙君不得已而出此 , 我们也有相当的原谅 。 但我以为孙君所以成功在此 , 其所以失败亦未必不在此 。

梁启超与孙中山结怨 , 也成了与国民党人之间的恩怨 。 国民党的越来越强大 , 曾一度使得他坐卧不安 。 特别是1927年 , 国民党北伐取得节节胜利 , 眼看昔日政敌要当政了 , 他几乎无法安眠 , 曾给国外的大女儿的信中:如果国民党不相容 , 他就出国避难 。

1929年 , 梁启超去世 , 这个曾经的国民党的仇人 , 令政府对他表现得非常的冷淡 , 胡汉民甚至反对国民政府褒扬梁启超 。 直至抗战时期 , 国民政府才在各方的要求与压力下对梁启超进行褒扬 。

傅斯年迫于压力为梁启超说过公道话:梁任公虽为国民党之敌人 , 然其于中国新教育及青年爱国思想上大有影响启明之作用 , 在清末大有可观 , 其一生未尝有心做坏事 , 仍是读书人 , 护国之役、立功甚在 , 此亦可谓功在民国者也 。

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 , 怨怨相报无绝期!

图文来源于网络 ,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合作 , 投稿等事宜请私信联系

对此文涉及话题感兴趣的 , 请关注公众号(你我在关注)ID:niwozaiguanzhu 微博号:你我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