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哈喽 , 大家好 , 小编又和大家见面啦 , 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 你们又做了些什么呢?辛苦了一天 , 也是时候休息一下 , 看看小编今天会给你们分享什么呢?

众所周知 , 自满清入关中原后为同化各地汉人 , 强行下令要求后者剃发易服 。 他们这样做的出发点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 但随着时间推移 , 连着好几代汉人被强制剃发易服后 , 难道就不会带来满汉不分的问题吗?毕竟在统治者看来 , “满汉之别”在很多场合都是必要的 。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 , 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

事实上 , 到康熙年间时 , 单从相貌上已分不出满族和汉族男性 。 不过要辨别一个女性是不是满族人却十分简单——只需要看她们的耳洞数量 。 这是女真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习俗 , 满族女性从生下来那一刻起 , 就会立即被萨满在每边耳朵上扎三个耳洞 , 两耳共计六耳洞 , 以代表具有满洲血统 。 至于汉地女子 , 一般只打一对耳洞 , 蒙古女性亦然 。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 , 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

由于满族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部落 , 因此继承了古时女真人扎耳洞、带耳饰的传统习俗 。 到明末时期 , 由于后金部落的强势崛起 , 族中勇猛男子以耳带金环为荣 。 这也逐渐成为一股潮流 , 间接带动了后金女子对耳饰的强烈追求 , 她们耳朵上的耳环随着后金大军的不断扩张 , 逐渐由铜质变为金银质地 , 甚至是东珠、珊瑚和玉质的 , 一耳四钳与一耳五钳(耳朵上带四个耳饰或五个耳饰)更是成为后金女子的普遍现象 。 更有甚者 , 一些喜欢炫耀的女子会在耳上悬挂九个质地不一的耳饰 。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 , 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

等到了满洲入主中原后 , 耳洞作为区分满洲与汉族女性的典型标志也就众所周知了 。 不过随着满人对汉族礼仪的熟悉接纳 , 清廷统治者觉得本族女子在耳朵上挂太多耳饰不符礼制与体统 , 看着也非常别扭 , 于是就下令满族女子最多只能''一耳三钳'' 。

通俗地讲 , 就是无论何种等级的满族女子 , 出生后都必须在每边耳垂扎上三个耳洞 , 装扮时则只能佩戴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三只耳环 。 这样那些富裕家庭中的满族女人耳朵上就挂着了玉制或者珍珠耳环 , 而那些家境差的满族姑娘为与汉人区分开来 , 也被强制要求佩戴耳环 , 哪怕是铜制的都行 。 清宫中每次为皇帝选秀女时 , 第一个看的就是耳洞扎的到不到位 , 要是扎错部位和数量 , 非但无法被选上 , 宫里还会重责秀女的父母亲人 。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 , 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之下 ,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清代后妃画像上 , 画中人带的基本都是三对东珠耳环 。 这种耳环做工精美 , 每串包括两颗东海大珍珠 , 并在每颗之间用极薄的金片相隔开来 。 在宫中 , 妃嫔们以东珠为贵 , 而在普通王公贵族家中 , 女主人不再有那么多束缚 , 常常拥有各式各样各种材质的耳环 。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 , 看一眼不会认错的// //

令人费解的是 , 即使清朝已经统治中原百年 , 满汉合流不断深化 , 清朝统治者对满洲女子''一耳三钳''的传统习俗却死活不肯放开 , 比如乾隆皇帝就曾明令禁止后者改变这一旧习 。 到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执政时期 , 这一规定竟然还变得更加严格 。 直到光绪皇帝大婚时 , 隆裕皇后依然是三对珍珠耳饰 。 可以说 , ''一耳三钳''从清朝建立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 甚至在民间初年还曾有满族女子是如此装扮的 。 由此可见 , 将“一耳三钳”作为区分满汉女子的标志是恰如其分的 。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 今天的话题大家觉得怎么样呢?任何对这篇文章的意见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 您的每一次评论点赞就是对小编的肯定与鼓励 , 明天小编将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好的内容 , 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 小编给你们比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