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一把大火肆虐了著名的巴黎圣母院 , 在消防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 , 人类还是会时常因为一些原因在与火的大战中败下阵来 , 那么在技术相对不太发达的过去 , 面对无情的烈焰狂魔 , 我们的中国先民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先民和烈焰狂魔的千年斗法!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

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 , 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图源:央视新闻)

先秦——明:独立发展的传统消防时代

从最早的茅茨土阶时代(茅草屋顶 , 夯土地基) , 到大规模使用木质材料的木建筑时代 , 中国建筑材料的易燃性一直都让消防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 而消防也确实起源很早 。

在甘肃大地湾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 , 其建筑的顶梁柱、附壁柱和角柱上均有用草泥土围在柱外形成的防火保护层 。 该实物证明我国消防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 。 有文字记载以后 , 火灾频繁地出现在历史典籍中 。 商代甲骨文中 , 已经出现了“火”字和“灾”字 , 如今代表各种灾难的灾字 , 最早就是从先民对火灾的可怕记忆中诞生的 。

考古学家在甲骨中发现了两片涂红的甲骨卜辞 , 记载了商王武丁时期奴隶防火烧了奴隶主粮仓的事件 ,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火灾 。 西周以后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 中国先民生产和生活上用火更加频繁 , 火灾自然更加屡见不鲜 。 仅据《春秋》《左传》两部典籍统计 , 鲁国在短短200年间就发生了7起火灾 。

为此 , 先秦人民探索出一些很实用的消防措施 。 从新石器时代传承下来的制作泥土防火层依然盛行 。 韩非子还发展了这个技术 , 就是为“火源点”设置屏障 , 如炉灶要设置屏障 , 烟囱要比屋面高约1.3米 , 以防火星落到茅草屋顶上 。 墨子则偏重总结“灭火”方案:如在城内开凿水井 , 每隔一百步开凿一个 , 并随时备好麻布斗、革盆等储水器皿;必要时 , 准备一些砂石 。

唐宋时期 , 中国消防技术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 首先体现为灭火工具的多样化 。 唐代出现了溅筒灭火器 , 溅筒灭火器是把竹子按竹节断开 , 然后剥离出竹子的薄皮 , 缝合成袋 , 将水注入袋中 , 置一粗大的水管 , 三五人按压令其喷水灭火 。 紧接着在北宋时期 , 又接连出现了水囊、唧筒(类似于现代水泵)等消防工具 。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

宋代的唧筒、水囊(来源:中国消防)

宋代还出了一种大型的防火设施——望火楼 。 望火楼整体呈方柱形 , 有二层 , 其修建选址有特殊要求 , 需要在全城地势最高的地方修建 , 而且望火楼还有严格的高度规定 , 一般需要9米以上 , 上面有“消防兵”把守 , 可以算最早的城市消防站了 。

有消防站 , 消防兵也就应运而生 。 宋代出现了职业的消防兵 , 并组成专门的消防队 , 配合望火楼的消防兵进行消防工作 。 到南宋淳佑年间 , 首都临安配置有消防队7队 , 共5000余名消防兵 , 望火楼数量也达到10座 。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

宋代望火楼复原图(来源:CNKI)

明朝以来:水铳的传入 , 消防中西结合的时代

时间推进到500年前的明朝后期 , 在中国消防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之时 , 一种新式消防技术悄然传入中国 。 当时有一个从德国远道而来的传教士 , 中文名叫邓玉函 , 他来中国后并未大力传教 , 而是普及当时欧洲先进的天文学、医学和机械学基础知识

与此同时 , 中国陕西有个人叫王徵 , 他虽然中了进士 , 但除了研究四书五经之外 , 还喜欢研究简便、精妙的机械知识 。 二人在中国的扬州认识之后一拍即合 , 于是 , 由邓玉函口译 , 王徵笔述并绘图 , 两人于天启七年(1627年)合作完成了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机械原理的专著——《奇器图说》 。

在《奇器图说》的第三卷末尾 , 介绍了一种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灭火神器——以人力催动的双杠活塞式压力水泵 , 被称为水铳 。 并配有四副图 , 全面地介绍了水铳的制作方法 , 使用方式和相关性能 。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

水铳四图(来源:奇器图说)

图一为水铳制作的分解图 , 并给每个零件标上了标识 。 图二为无轮水铳 , 图三为有轮水铳 , 图四分别描绘了有轮水铳和无轮水铳灭火时的场景 。 简单来说 , 水铳的灭火原理是:

一、 活塞的运动为水铳的“筒”制造一个真空环境 , 气压差便将水铳水槽内的水压入筒中;

二、 以人力让活塞运动 , 使水沿着出水口喷射而出 。

由于喷出速度极快 , 跟古代火器发射的弹丸似的 , 所以起名水铳 。

水铳的工作原理和中国宋代的唧筒类似 , 不过其独创巧妙之处在于 , 让两个唧筒“合作” , 也就是两个筒以一根杆相连 , 一筒负责吸水 , 一筒负责喷水 , 如此循环 , 保证喷出的水流是连续的 , 灭火效率更高 , 效果更好 。 其实 , 从水铳的原理我们就能看出 , 这就是最早的具有消防泵性质的灭火工具了 。 它后来还有了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字——“洋水龙” 。

在随后的清朝顺治年间 , 水龙首先传入上海 , 随即被推广到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 。 由于其灭火效果出奇得好 , 不久北方地区也开始引入并仿制 , 并于雍正年间为皇家所用 。 清朝雍正年间制造的大型供皇家灭火使用的水龙 , 其射程竟可达30米 。 是时 , 朝鲜景宗来清朝引入水铳技术 , 很好地处理了朝鲜的火灾 。

洋务运动之后 , 这种人工的水龙开始逐渐被新兴的机动消防泵所代替 , 当时创办于天津的北洋铁工厂 , 除了生产抽水机、锅炉等之外 , 也生产消防水龙 。 而自从水龙问世以来 , 一直难以解决的“及时赶到火灾现场”的难题 , 也于1907年消防车的引进得到了解决 。

19世纪 , 欧洲化学家们开始利用化学元素制造出大红瓶——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 可以应对更多因素导致的 , 而用水难以解决的火灾 , 比如由电引发的火灾 , 可以用干粉灭火器 。 一战后 , 这些新式灭火材料大量传入中国 , 并与传统的水灭火方式一起驰骋于消防工作中 。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

二氧化碳灭火器(图源:维基百科)

目前的新式灭火器从成分来说 , 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环保的要求 , 不过用过灭火器的人都知道 , 它从轻便性上来讲 , 肯定还是有缺陷的 。 所以 , 未来灭火器的研制 , 要解决的是如何在高效灭火、环保的前提下 , 实现灭火器材的轻便、易携 。

【参考资料】

1.《营造法式》[宋]李诫 , 重庆出版社 , 2018-12-01

2.《春秋左传注》(修订本)杨伯峻 , 中华书局 , 2016-11-01

3.《甲骨文合集》胡厚宣 , 中华书局 , 1982-03-01

4.《奇器图说》(德)邓玉函 [明]王徵 , 重庆出版社 , 2010-02-01

5.《中国消防史简史》孟正夫 , 群众出版社 , 1984-08-01

作者:殷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