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今天接着读白居易的诗 。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 这个分类出自他的《与元九书》 , 就是他托付元稹替他整理诗作的一封书信 。
依照白居易在信中的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 , 凡所适、所感 , 关于美刺兴比者 , 又自武德讫元和 , 因事立题 , 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他“或退公独处 , 或移病闲居 , 知足保和 , 吟玩情性者”;感伤诗他是“事物牵于外 , 情理动于内 , 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 , 自百韵至二韵者” 。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白居易像)
这四类诗中 , 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 。 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他的“兼济之志”(这基本上是他贬江州司马之前的人生观) , 闲适诗写出了他的“独善之义”(江州司马之后) , 这些诗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 这些诗对他来说很重要 , 是他的主要诗歌成就 。 而余下的两类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 , 发于一笑一吟 , 率然成章 , 非平生所尚” , 他甚至认为这后两类诗可以在编诗集时“略之可也” , 不重要!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长恨歌》诗意)
但有意思的是 , 我们现在提起白居易这位诗人 , 评价他时常说他是新乐府的主要倡导者是官方的评价 , 要一提他的代表作品 , 大多人想到的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 甚至只有这两首诗才代表了他最高的诗歌水平 。 那么问题来了 , 这两首诗 , 恰恰都属于“感伤诗” , 是白居易认为不必保存的诗 。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琵琶行》诗意)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诗感人 , 有真情在内 。
白居易推崇杜甫 ,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他希望能通过诗歌“救济人病 , 裨补时阙” , 这很好 , 这种创作原则和创作出发点也继承了自《诗经》到杜甫的“美刺比兴”的优良传统 , 这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基础 。 他的《新乐府》、《秦中吟》也很有现实意义 。 上学的时候我们也学《卖炭翁》 , 《杜陵叟》……因为这些诗很有“现实意义” 。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卖炭翁》诗意)
可叹的是 , 白居易有一条创作原则影响了他的成就 , 就是我们不断赞叹的“老妪能解” 。 《唐才子传》称:“公诗以六义为主 , 不赏艰难 。 每成篇 , 必令其家老妪读之 , 问解则录 。 ”这个用心当然是好的 , 为大众创作的诗 , 让大众读得懂 , 但却也因为他每首诗都以这个为标准 , 反倒成了另一个极端的“以辞害意”(不仅用生涩的字眼或堆砌辞藻会“以辞害意”) , 试想 , 为了让老妪读懂 , 就需要不断地“经营”文字 , 不断地做“理性”安排 。 可问题是诗恰恰最要不得“经营”和“理性” , 它是有强烈的感性色彩的 。 多了这层经营和理性安排之后 , 白诗的“真”减了份量 。 这也是他最终敌不过杜甫诗的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老妪能解)
当然 , 《长恨歌》和《琵琶行》以及一些他认为价值不大的诗 , 不在其列 , 他在这些诗里 , 保留了“真” , 于是 , 反倒是这些诗 , 很能让人记住 , 因为这些诗 , 实在具有“感发”的力量 。
今天我们就再读一首白居易的五言绝句 , 诗的标题是《南浦别》 , 全诗如下:
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秋 。 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白居易极少用典 , 但这里的南浦却是有典的 。 《楚辞.九歌.河伯》里有:“与子交手兮东行 , 送美人兮南浦 。 ”江淹的《别赋》里也有:“送君南浦 , 伤如之何!”所以 , 这里所谓的“南浦”并不是具体的某个叫“南浦”的地点 , 也不是直译的“南面的水滨” , 而是像“长亭”一样 , 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南浦凄凄别)
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秋 。 南浦的清秋时节 , 友人们就要分别了 。 分离已是教人悲愁不堪 , 更何况是在这秋风萧瑟 , 木叶袅袅的季节 , 怎不引人生出悲凄之情 。 也正因心中凄凄 , 更觉秋风袅袅 ,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 “凄凄”是情语 , “袅袅”是景语 , 两组叠字 , 细思情景交融处 , “袅袅”怎不是百转的愁肠 , “凄凄”怎不是萧瑟的秋景 。 开篇十字 , 既交代了分别的时节和地点 , 铺陈出离人满腔的凄苦 , 这两句 , 重在渲染!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诗人是文字大师 , 他截取了最关键的画面 , 捕捉到了最突出的离别瞬间:离别之时 , 离开的人通常恋恋不舍 , 离别瞬间 , 因为不舍所以频频回头 , 而每次回头 , 又更添一分离愁 , 更添一分伤心 , 更添一分留恋 , 也更增一分肠断 。 因此诗人劝说:“好去莫回头”!你别再回头了 , 好好走吧 , 这话听上去决绝 , 细品却意味深长 , 如果不是情深 , 又怎会肠断 , 如果不是情深 , 又怎会如此决绝 。 诗人当然不是真的要友人赶快离开 , 而是实在无法忍受离人一去三回首引起的肠断之悲 。 这两句 , 重在真情!
特殊瞬间、特殊场景下的特殊心理当然是复杂的 , 诗人选取和描摹了离别时最传情的细节 , 这一细节贵在真实、生动 , 传神!这首诗之所以好 , 正在于诗中细节的真实和诗句里流淌的真情 。
唐诗闲读:“一看一肠断 , 好去莫回头”// //
(白居易小像)
白居易的诗大多跟真情实感隔了一层 , 很多写真情的句子是他用心“经营”出来的 , 多了一个“有心” , 但这首送别小诗 , 却清新别致、清淡如水 , 更难得的是清新与清淡中流出的依依真情 。 前面说了 , 诗贵情真 , 也正因此 , 这首小诗可算是白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而这样的小诗 , 白居易自己并不看重 , 在他 , 这是一首“杂律诗” , 是属于“略之可也”的诗 。
(【唐诗闲读】之174 , 图片引自网络)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