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别出心裁的一首佳作,原来“谪仙人”也难过这一关!
自古以来世人皆言“英雄难过美人关” , 其实难过的并不是“美人关” , 而是“情关” 。 假若有一个美女长得貌若天仙、身姿绰约 , 但是你心中此时已有挚爱 , 那么也便不会对这位美女有什么想法 , 顶多是以欣赏的眼光来品评一下 , 更别说什么付出了;若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 又怎会不计代价的付出一切 , 而历史上难过情关的人更是多不胜数 , 比如身为一国之君的周幽王 , 为了能够让心爱的褒姒会心一笑 , 不惜烽火戏诸侯 , 最终落得了国破人亡的下场;三国时期的猛将吕布 , 骁勇善战、沙场之上可谓是难逢敌手 , 就是这样的一位硬汉 , 却为了心中的挚爱——貂蝉 , 不惜向曹操下跪 , 只求死前再见一面 , 凄美爱情故事一直流传千年 。
“诗仙”别出心裁的一首佳作 , 原来“谪仙人”也难过这一关!// //
是人就会动情 , 哪怕是铁石心肠之人 , 必然也曾有过心动之人 。 虽然时代在变化 , 但是“爱情”却恒久流传 , 而在我国的传统古诗词文化之中 , 也有着诸多关于“爱情”的名作 , 比如《诗经》中的《越人歌》曾言“山有木兮木有枝 , 心悦君兮知不知” , 还有宋代苏轼所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以及唐代的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等等 , 都是对爱情的吟诵 , 那么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关于爱情的名作 。
“诗仙”别出心裁的一首佳作 , 原来“谪仙人”也难过这一关!// //
《三五七言/秋风词》
唐代:李白
秋风清 , 秋月明 。
落叶聚还散 , 寒鸦栖复惊 。
相思相见知何日 , 此时此夜难为情 。
初见这首诗是不是觉得这个诗体比较怪异 , 感觉诗不像诗、词不像词 , 但这首的确是诗 , 虽然对于这首诗现在仍旧有着分歧 , 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首名作 。 李白这首诗严格上来说也不算是独创 , 因为在李白之前 , 初唐时僧人义净创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 , 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 , 李白的这首《三五七言》便是在此基础上而来 。
“诗仙”别出心裁的一首佳作 , 原来“谪仙人”也难过这一关!// //
众所周知李白是一位比较奔放洒脱的诗人 , 诗的风格也是比较浪漫不羁 , 但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 , 不一样的“谪仙人” 。 在创作这首诗的的时候李白已经是50多岁了 , 然而就是以这种高龄 , 还能创作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情诗 , 怕也是比较少见了 。
前四句“秋风清 , 秋月明 。 落叶聚还散 , 寒鸦栖复惊 。 ”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悲伤寥落的画面 , 自古以来秋日几乎都是诗人们笔下悲伤寂寥的代名词 , 而在“诗仙”的这首诗中也是不例外 , 也许是因为诗人自己孤身在外 , 而得见此时的萧瑟之景 , 便有感而发 。
“诗仙”别出心裁的一首佳作 , 原来“谪仙人”也难过这一关!// //
望着天上略显清冷的月色 , 仿佛这秋风中的凉意也深了一丝 , 落叶在风中旋转飘散各处 , 要知道他们曾经也在同一棵树上感受过朝阳与雨露 , 可是终究还是要分离 , 而树上栖息的乌鸦 , 也被这落叶的稀疏之声惊醒 , 仿佛也感受到了此时的寂寥 , 而呱呱的叫了几声 。 “秋风”“落叶”“寒鸦”无一不是给人悲伤感受的景物 , 而读者们通过诗人的描述仿佛也从文字中看到了这幅悲秋之景 。
“诗仙”别出心裁的一首佳作 , 原来“谪仙人”也难过这一关!// //
末两句“相思相见知何日 , 此时此夜难为情”则是通过上文中对悲伤寂寥的背景烘托 , 体现出诗人此时所承受的相思之苦 。 此时在悲伤的环境之下诗人想起了曾经的恋人 , 想起了曾经相亲相爱的日子 , 但是此时却不知昔日的恋人今在何方 , 更无从知晓生活的如何 , 无尽的相思之情此时油然而生 , 使诗人发出感慨 ,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昔日的挚爱呢?此时此刻孤独的诗人自然是寂寥难耐 , 心中的相思之情、寂寥之情都一起涌上心头 , 自然“难为情” 。 全诗只有最后两句是抒情 , 但是却情真意切 , 让我们看到了原来“谪仙人”也是难以度过“情关” , 这种真情流露恰恰也是李白最真实的形象 。
图文/阿然(喜欢的话就赶紧关注我吧!)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