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小楼里 曾藏着鼓浪屿 “秘密帮会 ”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白色小楼里 曾藏着鼓浪屿 “秘密帮会 ”
白色小楼里 曾藏着鼓浪屿 “秘密帮会 ”// // |
按原貌重建的中华路5号
白色小楼里 曾藏着鼓浪屿 “秘密帮会 ”// // |
正道院旧址
白色小楼里 曾藏着鼓浪屿 “秘密帮会 ”// // |
正道院的地契
在鼓浪屿 , 有许多小楼 。 掩在古榕之下 , 立于小山之旁 。 这些小楼 , 和小岛上众多的私家别墅一起 , 构成了鼓浪屿建筑最别样的风华 。
鼓浪屿中华路5号 , 一栋白色小楼 , 是正道院旧址 , 曾深藏着厦门共济会的秘密 。 “太可惜了 , 这处旧址1999年被拆除了 , 现在的是按原貌重建的 。 ”文博研究员何丙仲深感惋惜 。
前几天 , 何老找到了一些史料 , 全英文 , 上面详细记载了外国人在鼓浪屿的秘密帮会“共济会”的故事 , “我准备把它翻译出来 , 还原更为详实的"共济会"内幕” 。
1白色小楼曾是洋人帮会会所
初夏的鼓浪屿 , 中华路5号 , 阳光穿过一幢白色小楼 。 来来往往的游客 , 不时有人信步走近小楼 , 举着相机 , “咔嚓”按下快门 。
这栋小楼 , 曾是厦门共济会的会所 , 一个洋人的帮会组织 。
时光回到百年前 , 彼时的小楼 , 一层半 , 下面半层是地下室 , 隔潮用 。 石砌的墙体 , 下半层开着小窗 , 看上去像是坚实的基座;上面一层南部房间设有尖券形的双柱式窗 , 北部房间外带尖拱券走廊 , 有着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 有宽敞的连廊 , 坡屋顶四周有着栏杆式女儿墙 , 平面呈T字形 。
1996年 , 一行10人的共济会团体拜访会所旧址 , 在小楼前合影留念 。 此时 , 小楼已历经百年 , 没有整修 , 陈旧破败 , 成为危房 。 他们也悲凉地预测 , 破败的建筑不能久存 。 果真 , 三年后原建筑被拆除重建 。 “遗憾的是 , 有着120年历史的正道院没有留下必要的测绘记录 , 如今对它的追忆只能仰赖流散海外的片段信息 。 ”何老说 。
本世纪初 , 小楼按原貌重建 , 一层为鼓浪屿艺术展厅 , 二层为马约翰纪念馆 。
2 6000银元建起二层小楼
百年前 , 这里还不叫中华路5号 , 这栋小楼已经开始“悄悄”记录历史 。
小楼最早的名字 , 叫正道院 , 有史料记载 , 建它花了6000块银元 , 由香港共济会员W.Danby设计 。 建筑的厅堂就是共济会行使他们秘密典仪的集会所 。
从何老找到的目前保留下来的地契看 , 正道院坐落在“鼓浪屿土名兴贤宫东首地方” , 北临番仔球埔 , 东面是大马路 , 南面和西面都是汇丰银行产业 , 这块地是由黄彬斋 1878年租与席福 , 于1879年11月获厦防厅批准注册 , 并于1880年6月在英国领事馆完成注册 。
1947年厦门进行外国人土地重新登记 , 汇丰银行获准将地契转交给了大北电报局的J. B. Nor-gaard(厦门共济会员) , 他安排手下的一位职员住进正道院看管房产;1948年离开厦门前 , 他将契约转交给了安达银行的Melchers(厦门共济会员) 。
3地下暗室曾遭日军冲击
什么是共济会?它的字面之意为“自由石匠”(英语:Freemasonry) , 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 , 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 , 是西方一种带宗教色彩的秘密组织 。
设在鼓浪屿的厦门共济会 , 成立于1878年 。 厦门共济会的西方要人成员大致近20人 , 有工部局总监领事、校长、大学教授、电信分公司经理、海关官员、领航员等 。
“这一些成员是当地西人社团的精英 , 同时又是共济会的领袖和骨干 , 所以共济会成为一个颇富民众性的组织 。 ”何老说 。
厦门共济会成员热衷于中国研究 ,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汉学研究三巨星之一的瞿理斯 , 他1878年出版了《鼓浪屿简史》 。 1880年在厦门首次发表了《共济会在中国》 , 该书在西方社会流传甚广 。 1881年部分厦门共济会员曾请愿在厦建立共济会华中地区总会 , 并提名瞿理斯为总导师 。
日军占领厦门后 , 厦门共济会受到日本军方的监视 。 “1941年日军占据鼓浪屿后 , 一个叫内藤顺太郎的日本人带兵查抄了正道院 , 在地下暗室里发现了一个考究的棺木 , 里面躺着一具经过防腐处理的骷髅 , 那是该会的密教祭祀标志 。 ”何老说 , “从查抄的记录来看 , 最后一次临时会议是1940年11月30日召开的 , 并规定下次会议在发生特种紧急事件时召开 。 ”
4正道院关闭后小楼多次易主
这栋白色小楼 , 不仅有厦门共济会的会所 , 还有安达银行、荷兰领事代办处等 。
据介绍 , 清同治三年(1864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清政府扩大开放 , 厦门海关设立税务司 , 港口空前“繁荣”的背景下 , 伙同其他西方国家一起进入厦门 , 荷兰派驻机构领事 , 首任领事叫绒信(A.R.Johnston) 。 “在此之前 , 由德记洋行老板、英国人德滴兼任领事 。 1925年 , 荷兰安达银行来厦营业 , 即由该行经理兼任领事 , 荷兰领事馆随同安达银行迁到现址(原正道院)办公 。 ”何老说 , “当时 , 正道院就作为荷兰领事馆的办公地点 , 安达银行的经理是荷兰领事馆的代理领事 ,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荷兰领事代办处 。 ”
正道院关闭后 , 这栋小楼几次“易主” 。 上世纪50年代 , 小楼被厦门师范学校征用;文革前 , 1964年前后 , 这里是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和英语专科学校的校舍 , 1966年迁到漳州;文革中 , 田尾改为省干部疗养院(省休) , 办省休的同时 , 正道院因在田尾围墙之外 , 就让给二中当教职工宿舍 。 “最热闹的时期就是作为二中教职员工宿舍的时候了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住着六七户人家 , 都是我的恩师 。 ”何老说 。 那时 , 他每天去港仔后散步 , 路过中华路和恩师打个招呼、招招手 。
导报采访人员 崔晓旭/文 常海军/图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关山东麓小城5000年制陶史,多次被外族劫掠,博物馆盆盆罐罐说事
- 电动车最大的能耗杀手是什么?小鹏G3的能耗表现到底如何?
- 红队,白色恐怖下惩处叛徒的利剑
- 《偃师造人》中国古代第一部科幻小说
- 62年解放军有多猛? 90分钟摧毁32座地堡, 24小时全歼印军王牌旅
- 出动上百架飞机,却不到1小时就回来,是什么原因?
- 小弟被欺负不管,四面受敌不顾,这样的废材怎成春秋霸主?
- 古人使用暗器的水平如何?小李飞刀垫底,最后一种太凶狠
- 你家哪天天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