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

清代城墙基础及墙基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采访人员 但唐文)5月20日报道 成都 , 曾经是一座被古城墙围绕的城市 ,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 古城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在城市里消失了踪迹 。 今日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青羊区通锦桥附近发现唐、明、清三个时期的城墙 , 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进一步补充了资料 , 对研究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

城墙倒塌堆积

发现唐代城墙 为成都城市格局提供实物资料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通锦桥路城墙遗址现场负责人江滔介绍 , 该城墙最早筑于晚唐时期 , 残存长度约170米 , 宽8.9-12米 。 “整个墙体内为夯土 , 外砌包砖 , 夯土残高约1.6米 。 ”江滔告诉采访人员 , 包砖的砌法是先挖基槽 , 在槽内筑一层夯土 , 再在夯土上铺一层泥夹卵石 , 其上再砌包砖 。 晚唐时期城墙两侧均为砖墙 , 残高约1. 5米 , 用砖规格不一 , 有汉六朝时期花纹砖和唐代素面砖 。 外墙一侧有散水 。 宽约1米 , 铺法规整 , 分斜铺、平铺两种构建方式 , 散水外侧以丁砖固定 。

“而明代城墙仅见夯土墙体 , 叠压于唐代城墙两侧 , 未见包砖 。 ”江滔介绍 , 清代城墙在唐宋时期城墙垮塌堆积基础上修建 , 仅存北侧基础 , 墙体及砖墙均已不存 。 修建方式基本与唐代城墙相似 。 “平整地面后开挖基槽 , 基槽分夯筑三合土 , 厚度约33厘米 , 三合土上再垒砌红砂石条 , 顺铺或错缝平铺 , 石缝间以石灰浆勾缝 。 ”

江滔表示 , 此次城墙的发掘工作 , 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进一步补充了资料 , 对研究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些城墙有望在未来得以保护 , 展示成都深厚历史底蕴 。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

城墙修建方式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

唐城墙遗址

古城墙见证成都时代变迁

据了解 , 成都最早的城墙 , 是春秋末期的古蜀五世开明帝在迁都成都后构筑的城池 。 而有正规的城垣始于公元前310年 , 秦灭古蜀开明王朝后 , 设蜀郡 , 治成都 。 秦丞相张仪策划 , 蜀郡守张若主持修建了“与咸阳同制”的成都城 , 被称作“龟化城” 。 秦成都城分为东、西两部分 , 东为大城 , 西为少城 。 大城的南垣在今文庙后街 , 北垣约在西玉龙街之南 , 东垣约在盐市口一带 。 少城的西南壁在今通惠门以东、下同仁路口附近 , 其北垣约在今红光东路以南 。

到了唐代中期以后 , 云南的南诏国兴起 , 四次举兵反抗朝廷都打到了成都 。 南诏强大的军事威胁 , 使成都的城市防御工程修筑迫在眉睫 。 几次被围城后 , 乾符三年(876年) , 在西川节度使高骈的上书建议下 , 短短三个月时间成都城就建起了新的城墙(罗城) 。 由于时间、经费紧张等原因 , 高骈下令开挖成都平原古墓中的墓砖作为筑城材料 , 并铲平城内高地 , 运土筑城 。 成都城墙为砖墙自此始 。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

唐代城墙内侧包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成都发现唐代城墙 筑城材料多为古墓中的墓砖// //

唐代城墙与散水

所以 , 这次在通锦桥附近发现的唐城墙遗址 , 采访人员看见的城墙的砖墙多是古墓中的墓砖作为筑城材料 。 自先秦张仪“龟化芙蓉城”以来 , 唐、明、清等各个历史阶段 , 都对成都老城墙有所修建 , 可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古城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作者:但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