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有个“一诺千金”社区
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宿迁
向来不缺乏英雄的故事
宿城有个“一诺千金”社区// //
项羽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在宿迁关于项羽的故事比比皆是 , 然而 ,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的并不是我们的楚霸王本人 , 而是西楚霸王项羽手下武将之一季布 。
宿城有个“一诺千金”社区// //
说起季布
先带大家看个视频
宿城有个“一诺千金”社区// //
得黄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一诺千金”
宿城有个“一诺千金”社区// //
您可能会说:知道季布 , 知道“一诺千金” , 可是这和我们宿城有何关系?
甭着急 , 接着往下看 。
宿城有个“一诺千金”社区// //
探楚庄和季布的故事
宿迁市宿城区支口街道的探楚社区 , 其庄名历史久远 。 相传楚汉相争时期 , 项羽领兵作战 , 势如破竹 , 打得刘邦节节败退 , 活捉了刘邦父亲刘太公和夫人吕雉 。 刘邦采纳了萧何和张良的连环计谋 。 派候公去讲和 , 定之“以鸿沟为界 , 各守疆土 , 彼此不再侵犯” 。 项羽不忘八角亭与刘邦结交之情谊 , 信以为真 , 放了刘太公和吕夫人 , 兵撤彭城 。 哪知刘邦反目追杀 , 火烧楚军粮草 , 大用离间、动摇楚军军心之计 , 并联合韩信、陈平、英布、周殷等项羽旧时部下 , 合围夹击 , 逼得项羽走投无路 , 自刎于乌江边上 , 时年三十一岁 。 这期间 , 有一群因伤病走失于民间的项羽部下 , 不知战事如何 , 虽远离队伍已有时日 , 却忘不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气概和肝胆相照的凛然义气 。 康复后 , 便自发伙成一行二十余人 , 不远千里探询楚军队伍 , 但愿早日找到西楚霸王 , 继续随其左右 。 这一日到了下相(宿迁)项王故居以西的一个两河夹一滩的地方 , 与从垓下战场逃出的数名军士相遇 , 这些军士中有位声名远扬 , 家喻户晓的人物 , 他就是项羽“五虎战将”之一的季布 。
季布与项羽同为楚地下相人
季布出生在项羽故居西北二十多里的一个偏僻村落里 , 父母以种地为生 , 家境贫寒 , 但他父母省吃俭用供其习文练武 。 季布聪慧好学 , 从小练就一身武艺 , 长大后行侠于江湖 。 他性情耿直 , 诚信待人 , 乐善好施 , 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 , 无论有多大困难 , 都设法办到 , 受到大家的称赞 。 于是楚地流行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 , 不如得季布一诺 。 成语“一诺千金”也因此而来 。 季布虽然与项羽同为楚地下相人 , 但在家乡时并不相识 , 因为项羽出身贵族 , 从小跟随叔父项梁长大 , 十多岁时又与叔叔因杀人逃亡至吴中避仇 。 与季布不在同一个区域 , 自然互不认识 。 季布与项羽首次相见时 , 都小瞧了对方 , 待交手较量、互报名号后 , 相互敬慕 , 把酒言欢 , 相遇恨晚 , 不打不相识 , 成了好兄弟 。 项羽领军后 , 季布成为项羽的一员大将 。 他英勇善战且足智多谋 , 曾多次使刘邦陷于窘迫之境 , 因此也让刘邦对他痛恨不已 。 此次垓下之战 , 项羽惨败 , 季布五次三番杀出重围 , 也未能救出项羽 。 他不忍心看到项羽就这样惨死 , 就带领几位逃出来的项羽侍卫 , 便装简从 , 赶回老家来 , 先打探项羽故居情况 , 再想办法伺机为楚霸王报仇 。
宿城有个“一诺千金”社区// //
季布离开家乡多年未见二老和乡亲们 , 这次兵败回来 , 心里很不是滋味 。 当他们赶到老家庄前的小河边 , 不期与军中失散数月的军士们相遇 。 两拨人都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 , 悲喜交加 , 互诉离别之情 。 季布通报了楚霸王乌江自刎的惨烈情景 。 叙说项羽在乌江岸边本来还是有一条生路的 , 因为当时江中不远处乌江亭长划来一条小渔船前来救他 。 但西楚霸王想到江东父老拥其为王 , 率兵八十万 , 亲自作战七十多次 , 从来没有败过 。 如今要是一人逃脱 , 何颜再见江东父老 。 再看江边巨石上蚂蚁爬成的“霸王必死乌江口”的大字 , 岂不知是韩信用蜜糖所写的 , 他误信:“天地灭我 , 我渡了乌江又有何用?”随即安抚好乌骓宝马亲自牵其上船 , 令其听话 , 不可造次 。 又命乌江亭长定要安全过江 , 今后好生伺候宝马 。 之后推渔船离岸 , 自回岸上 。 奋起最后的神勇 , 独自斩杀数百追兵后 , 再看渔船远去 , 遂有坦然拔剑自刎的悲壮之举 , 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 临死前 , 对故友、同乡 , 更是前来围捕他的叛敌吕马童说:“刘邦用千金买我人头 , 我就把这头送给你吧 。 ”遂大笑 , 笑声里似夹着利剑直刺向面前这见利忘义的可耻叛徒 。 他左手抓住自己的头发 , 右手举起龙泉宝剑直横脖颈 。 项羽的左手毅然托起饱蘸热血的头颅 , 右手的龙泉宝剑深深地插进楚地的江岸 , 躯体如同铁铸一般 , 挺立在天地之间……众人得知霸王大义凛然 , 气壮山河的一幕 , 悲痛欲绝 , 随后在河滩边摆起香案 , 拜祭英灵 。 把早已准备好敬献给霸王也是霸王最爱吃的山楂果 , 作为祭品撒在小河旁的沙滩边 。 祭毕 , 季布问大伙今后打算 , 大家异口同声表示 , 为缅怀楚霸王“生为人杰 , 死为鬼雄”的英雄气概 , 也为告慰英灵“霸王的追随者还大有人在” , 更为霸王的香火不断并能世代相传 。 我们必须留在此地 , 决不能一走了之!还有 , 我们找到了季将军 , 今后就有了依靠 , 有了奔头 。 我们要扎根楚地 , 就定居于项王和将军的家乡 。 季布闻听大喜 , 表示热烈欢迎 。 并谆谆告诫大家:“以后这里没有什么将军 , 只有兄弟” 。 遂尽地主之谊 , 邀众人进庄 。
村庄不大 , 仅十多户人家 , 季姓居多 。
见季布带来客人 , 季家二老高兴万分 , 热情招待 。 虽然都不富裕 , 各家各户也都倾其所有款待来人 。 以季布的侠义心肠 , 几十人的安顿定居之事很快就安排得井井有条 。 首先是募集筹备生活所需 , 再就是搭建茅舍解决住宿 , 又号召众人采挖野菜 , 捕鱼打猎 , 以补粮食的不足 , 随后又带领大家开荒种地 , 以保证日后自给自足 。 大家相互帮衬 , 彼此照应 , 生活不断改善 , 心情渐趋稳定 。
季布远走他乡
好景不长 , 刘邦当上了皇帝后 , 为雪耻战时之窘 , 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 , 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者罪灭三族 。 情况紧急 , 季布唯恐牵连家人、乡邻及战时兄弟 , 决定隐姓埋名 , 远离家乡 。 当晚父母、亲邻及兄弟们与季布挥泪相别 。 众弟兄发誓:季布的亲人就是我们共同的亲人 , 我们要用生命保护好和照顾好季布的亲人及乡邻 , 并誓言每年项羽忌日和祭祀节日都设香案祭祀楚霸王亡灵 , 使西楚霸王香火不断 , 世代相传 。
为躲过刘邦的通缉 , 季布先藏在濮阳的周家 , 周家人为了季布的安危 , 建议季布改头换面 , 季布同意周家的建议 , 忍辱负重 , 剃光头 , 戴锁链 , 被卖到鲁地的朱家为奴 。 由于季布乐善好施 , 一诺千金 , 帮助过很多人 , 并名声远播 , 也得到大家的尊重 。 明知他是被通缉的对象 , 不但不揭发他 , 还帮他掩藏 。 朱家是当地的大侠客 , 对季布更是格外宽厚善待 。 为让皇帝取消对季布的通缉 , 朱家又特意找到好友汝阴侯夏侯婴去帮忙说情 。 夏侯婴在刘邦面前百般美言 , 分析得失 。 最后汉高祖为了获得民心 , 为社会安宁和政权稳固 , 就点头答应了 , 撤销对季布的通缉 , 而且封季布做了郎中 。 汉惠帝时季布担任了中郎将 , 汉文帝时期已做了河东郡守 。
探楚庄的由来
季布当官的消息传来 , 家乡的亲人及邻里乡亲们都欢呼雀跃 , 一片欢腾 , 大家庆祝季布脱离苦海 , 逢凶化吉 。 此后 , 季布把父母接到官邸尽孝 , 还经常回乡照看亲邻 , 探望旧时楚军兄弟 , 嘘寒问暖 , 关怀备至 , 遇有灾祸者 , 季布总是有求必应 , 鼎力相助 。 季布年迈离任后 , 带着亲眷荣归故里 , 在家乡安享晚年 。 在季布“一诺千金”优秀品德影响下 , 村庄民风淳朴 , 人们忠义本分 , 诚实守信 , 社会和谐 , 人心稳定 。 庄上人烟鼎盛 , 年复一年 , 这里形成一个很大的村庄 。 为纪念当年一心追随霸王而苦苦探寻楚军的项羽部下 , 纪念季布不忘旧时楚军兄弟而经常前来探望和关怀的深厚情义 , 人们将这个村庄叫做“探楚庄” 。 现在的探楚人就是这些忠义之人的后代 。 如今季布后人虽然在浙江、安徽、江苏等地都有分布 , 但是根还在宿迁的探楚庄 。 目前 , 庄上仍有数十户季姓人家 。
季布死后 , 季姓人家为纪念他 , 在探楚庄的季布故里兴建了季氏家堂庙 , 供奉季布、传承家族文化和季氏家风 。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及战争与动乱的洗礼 , 季氏家堂庙也几经损毁和修建 , 修建规模也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及家族的兴旺、衰落而有不同 。 1759年(清朝乾隆24年) , 季氏族人季万章以道人身份带着先人的嘱托 , 重回季布故里 , 在如今的探楚社区西北角安了家 , 翻盖了十几间季氏家堂庙 , 堂位正中立放着先祖季布的牌位 。 庙中香火不断 , 烟雾缭绕 。 虽是季氏家堂庙 , 有不少受过季家恩惠的外姓人和寻求善缘之人也都前来烧香祭拜 。 季布后人 , 70多岁的季绪芳先生说:“家父健在时 , 经常提起季氏家堂庙中间牌位敬的是季布 。 当时我别的不太明白 , 只知道这个老祖先是个有本事的大侠客 , 大善人 , 还做了大官 。 ”此庙具体位置在现在的探楚五组吴体军住宅西北角约80米处 , 该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 解放后一直留有痕迹 。 上了年岁的人都还记得季氏家堂庙宅子较高 , 墙基显示房屋很大 。 学大寨期间 , 宅子被挖作耕地 。 战争毁掉了季氏家堂庙 , 烧掉了季氏家谱 , 但季氏的家风未丢 , 诚信友善的美德一直在季氏乃至全体探楚人中间世代相传 。
来源:宿城在线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