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曾经的中国 , 有这么一个祭祀、扫墓的重要节日 , 延续于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 曰寒食节 。 因为距离清明节太近 , 近代以来 , 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合并 , 已渐渐从传统节日的名单中消失 。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 , 三代以前叫禁火节 , 是古代中国人探索气候规律的一种体现 。 盖因春季干燥 , 春雷频繁 , 易引起火灾 , 所以要禁火 。

到了春秋时期 , 晋国公子重耳因国内王室之乱流亡 , 一路非常艰辛 , 曾经有一次实在找不到食物 , 随行的一个名为介子推的人悄悄割下腿上的肉 , 和野菜一起煮了给公子重耳吃 , 重耳知道后 , 十分感动 , 声称以后会好好报答介子推 。 又过了几年 , 晋国局势有变 , 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 , 登上君位 , 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

晋文公稳定了国内局面 , 封赏群臣 , 当年跟他流亡的人一个个都得到了封赏 , 唯独介子推不愿受封 , 认为重耳回国即位是天意 , 于是早早带着母亲归隐绵山 , 晋文公也忘掉了介子推 。 后来有人为介子推抱不平 , 写信给晋文公 , 晋文公这才想起介子推 , 心有愧疚 , 于是带领大臣到绵山 , 请介子推出山受封 。 但是绵山绵延数十里 , 找不到人 , 于是有人建议放火烧山 , 晋文公为了使介子推尽快出来 , 脑子一热 , 从三面放火烧山 , 想要逼出介子推 , 没想到的是 , 介子推的信念十分坚定 , 大火烧了三天都没有出来 。 后来才有人在山里一株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 , 抱树而死 。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

抱柳而亡

晋文公伤心痛哭 , 就地埋葬介子推并为之祭祀 。 数年后 , 晋文公再次前来祭祀 , 发现之前被烧焦的柳树焕发生机 , 宛如介子推当面 , 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介子推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 不准生火 , 只吃冷食 , 后来渐渐演变为寒食节 。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

晋文公祭拜图

寒食节历代发展

寒食节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民间最重要的节日 , 后人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 , 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 , 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 , 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 , 因此民间自发在这一天进行祭祀 , 延续了两千余年 。 在寒食节的发源地山西 , 两汉时期民间甚至能禁火一个月之久 , 以致后来周举(东汉并州刺史)、曹操相继叫停寒食节 , 一旦发生还会量刑处罚 , “家长半岁刑 , 主吏百日刑 , 令长夺一月俸”——曹操《阴罚令》 。 等到了西晋 , 因为晋帝与介子推的老乡关系 , 寒食节再度兴起 , 只是禁火缩短至三天 , 后来又经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禁绝 , 却是屡禁不止 , 不过禁火却更进一步缩为一天 。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

到了唐代 , 寒食节依然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 到唐玄宗时期 , 朝廷开始在寒食节给官员放假休沐 。 《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 , 四日为假 。 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 , 寒食通清明 , 休假五日 。 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 , 宜准元日节 , 前后各给三天 。 到了这时 , 寒食与清明节已经相提并论 。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 , 敕封介子推为为洁惠侯 , 以表彰其德行 。 明末清初 , 西学东渐 ,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奉命重修历法 , 重订二十四节气 , 寒食节被固定在清明节前一日 , 渐成定例 。 近代以来 , 由于与清明节距离太近 , 且节日活动与清明类似 , 竟完全被清明节掩盖下去 , 时至今日 , 随着清明节越来越被重视 , 寒食节已不成一个特定节日 , 甚至于日历中已经没有了寒食节的标注 , 完全被融入了清明节活动中 。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

介子推祭祀

寒食节习俗与活动

冷食:寒食节 , 顾名思义 , 就是吃冷食 。 因为介子推被烧死 , 为了不打扰这个贤臣 , 所以在寒食节期间禁烟火 , 后缩短为寒食节当天 , 食物有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青精饭)及饧(糖) , 并由此衍生了所谓的“子推蒸饼”、子推燕(三角馅饼) 。 除了吃冷食 , 根据介子推的德行 , 后来又衍生出一系列活动 。

祭祖:由最初的祭祀介子推 , 到后来在祭祀介子推的同时祭祀祖先 , 但在唐玄宗以前 , 寒食祭祖只是“野祭” , 不被官方承认 , 开元年间 , 寒食祭祖被纳入官祭 。

插柳:晋文公时隔数年再去祭祀介子推 , 发现之前烧焦的柳树焕发生机 , 感念介子推的德行 , 将之命名为清明柳 , 折小枝戴于头上 , 后演变成寒食习俗 , 寄予政治清明之意 。

踏青:寒食节正直春季 , 扫墓之后 , 踏青春游正合时宜 。

此外 , 寒食节的活动还有蹴鞠、秋千(女子活动)等 , 因为是封建时代的一个重要节日 , 有假期 , 因此户外活动比较多 。

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寒食节作为封建时代民间最重要的节日 , 自然少不了诗人节日期间的咏唱 。 以寒食为题的诗词就有数十首之多 , 提及的、连带清明节一起写的就更多了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这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寒食》 , 大概是所有唐诗中写的最好传扬最广的诗了 。

春未老 , 风细柳斜斜 。 试上超然台上看 , 半壕春水一城花 。 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 , 酒醒却咨嗟 。 休对故人思故国 , 且将新火试新茶 。 诗酒趁年华 。 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是苏轼被贬密州时 , 于寒食节登超然台所作 , 情景交融 , 富于哲理 , 关键是词句还那么优美 。

柳阴直 。 烟里丝丝弄碧 。 隋堤上、曾见几番 , 拂水飘绵送行色 。 登临望故国 。 谁识京华倦客 。 长亭路 , 年去岁来 , 应折柔条过千尺 。 闲寻旧踪迹 。 又酒趁哀弦 , 灯照离席 。 梨花榆火催寒食 。 愁一箭风快 , 半篙波暖 , 回头迢递便数驿 。 望人在天北 。 凄恻 。 恨堆积 。 渐别浦萦回 , 津堠岑寂 。 斜阳冉冉春无极 。 念月榭携手 , 露桥闻笛 。 沈思前事 , 似梦里 , 泪暗滴 。 周邦彦的这首《兰陵王·留》 , 道尽了寒食节的景象 , 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

苏轼在被贬黄州三年后的寒食节 , 即兴写下两首寒食诗 。 诗是好诗 , 但出名的却不是诗本身 , 而是他为此而写下的《寒食帖》书法 , 起伏跌宕 , 光彩照人 , 气势奔放 , 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三行书” , 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全民热遗:被清明掩盖了的寒食节// //

近年来 , 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国家重视起来 , 韩国端午申遗后 , 传统节日更受国家重视 , 清明、端午、中秋成为法定节假日 。 因为距离太近 , 节日活动类似 , 寒食节在今天已基本消失 , 大概除了山西本地 , 很多年轻人甚至完全没听说过这个节日 , 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