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从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整体意识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及其派生的风水学来看 , 在北纬30度线上 , 有许多奇特的地方 , 如太平洋上的百慕大三角区 , 埃及大沙漠中的金字塔等 。 被称为“江南第一古县城”的慈城也恰恰在这个位置上 , 因此慈城是一块风调雨顺、人杰地灵、文风鼎盛的风水宝地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慈城 , 历史上堪称江南水乡 , 文献之邑 。 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 古迹灿若云锦 , 从1986年发现的慈湖遗址、八字桥遗址、五星遗址、汤山遗址中初步挖掘出来的文物考证 , 6000多年以前 , 慈城就有人类生憩、劳动 。 从春秋战国的句章(宁波的古称) , 到1954年慈溪县迁址 , 慈城曾经作过2000多年的县城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慈城古镇以四个第一引以为豪: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一是进士第一 , 自唐至清 , 慈城出过进士519人 , 在这些进士中出过状元3人 , 榜眼1人 , 探花3人;官至尚书和在全国各地为官的多达千余人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二是孝子第一 。 自汉朝以来 , 被历代皇帝旌表的孝子(女)有30多个 , 其中汉朝董黯和唐朝张无择、宋朝孙之翰最为出名 , 过去慈溪(慈城为县城)有董、张、孙三孝子祠 , 所以慈溪也叫三孝乡 , 民国时期 , 慈城镇亦称孝中镇 。 因此 , 慈城的地方风气、社会美德有着良好的传统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三是过去的书院、现在的学校数量和质量第一 。 从三国设立德润书院至明朝的屿湖书院 , 直至现在的慈湖中学 , 教育一直是慈城的一项基础工程 , 培养出大批的书画家、作家、金融家、实业家、院士、教授 , 遍布在全国各地 , 乃至世界许多国家 。 如荣膺“中国摩尔根”美称、在遗传领域作出独特贡献的谈家桢 , 著名作家、文化人冯冀才 , 著名实业家、“应氏棋规”、“SYDX电板明码字汇”、“大整数读法”等发明者应昌期等等 , 都是慈城人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四是名胜古迹第一 , 慈城城区1.5平方公里内 , 有寺、庙、观、坛、殿、堂等100余处 , 名人故居30余处 , 并且历史悠久 , 文化底蕴深厚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校士馆 , 民间称考棚 , 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 。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 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24000两建造校士馆 , 后被毁 。 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慈城县志上校士馆图样重建的 。 它坐北朝南 , 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 , 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 , 采用传统工艺的明清建筑风格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校士馆 , 坐北朝南 , 上悬“慈溪县校士馆”匾额 。

大门对联:九龙戏珠 , 接来珠气自峰脉 , 拱环古邑;四水合灵 , 引入灵川有文光 , 直射斗牛 。 (这副对联是慈溪市的一位女退休干部冯一敏写的 , 她久居慈城 , 是著名文人冯君木先生的孙女 。 九龙指慈城风水中的九条岭:高岭、东辕岭、西辕岭、姜冠岭、竹山岭、悬后岭、石刺岭、马岙岭、巽尖岭 , 这九条岭围住了慈城 , 风水特好;四水是指江、湖、溪、河意慈城有四水引入 , 造就了一片大好土地 , 自古文学源远流长 , 照耀着上空北斗两星宿)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过大门后 , 为“仪门” , 上书“明经取士”四字

仪门对联:聊将鹏塔充椽笔 , 齐归掌握;且把慈湖作墨池 , 尽注毫端 。 (这是当地著名书法家曹厚德先生撰写的 。 意思是鹏山塔象一枝巨大的笔 , 把慈湖墨水容入中间 , 可以任意画美丽的画 。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在东西文场的建筑上 , 分别书有“天、地、玄、黄”四字 。 “天地玄黄”是梁·周兴嗣所编《千字文》第一句 , 出于《易经》 , 意喻“天道高远 , 地道深邃”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郑廷荣为清代慈城当地乡贤 , 其子郑一夔为今浙江丽水“训导”(清朝文职官员 , 官阶约七品 , 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 。 当时 , 郑廷荣、郑一夔父子看到县城每年参加“童试”的七八百名考生 , “椽舍布案已满”后 , 只能在屋檐、露井、走廊等处考试 , 且“并肩倚背 , 列坐其下” , 遇到刮风下雨天 , 更是“浸湿衣裾” , 经常“不能展卷作书” 。 鉴于“童试”的地方场地狭小 , 环境恶劣 , 郑廷荣、郑一夔父子俩于是“捐银二万四千饼”(即饼状银块) , 选择在慈城东北隅地势高爽处 , 购买土地 , 招集工匠 , 准备材料 , 建造了正厅五间、左右两庑、考屋六十九间及厨房、浴室等建筑 , 共计一百七十间;还在正厅西北隅建造了韩昌黎祠(杨元骧捐地)、黄文洁公祠(郑诏资助) , 且“周垣(围墙)缭之” 。 父子俩还把剩余的钱“制为试案、屏几”等物 , 为全县考生做了一件大好事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衡鉴堂”是考官评阅试卷、面试考生及接待上级官员的地方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 , 用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 它创始于隋朝(公元607年) , 经过了唐、宋、明、清 , 到公元1905年 , 清政府正式下令停止科举 , 一共存在了1300多年的历史 。 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都与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 ,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早在160多年前 , 一位曾经在中国居住过的英国学者说过:“考试是中国发明的 , 它将和火药、印刷术一样 , 使欧洲国家发生另一次的变化 。 ”从中可以说明考试的发明在中国 ,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 。

科举制度经过不断改进 , 到了唐朝已经逐渐完备 ,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 。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 , 有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制科 。 常科中的明经、进士两科被视为主要科目 , 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 唐朝的许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 ,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 , 第一名为状元 , 状元这个名称就是从唐朝开始的 。 唐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已经逐渐完备 , 但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唐朝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还要参加选试 , 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 如果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 , 幕僚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参谋长一职 。 散文家韩愈在考中进士后 , 三次选试都没有通过 , 就只能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 , 从另一条道路走向官场 。 唐代的科举考试不仅要看考试的成绩 , 还要有名人的推荐 。 比如白居易 , 就是向老前辈顾况投诗《赋得古草原送别》这一首诗 , 受到老前辈的称赞才名声大震 , 踏进官场 。 这些大文豪因为受科举制度的制约 , 为官之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慈城校士馆內陈列着一系列反映中国科举制度沿革图文 。 馆里更有一群栩栩如生的蜡像 , 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当时考生考试的场景 , 监考官庄重威严 , 考生姿势各异 , 或胸有成竹、挥笔疾书 , 或从容淡定、掩卷深思 , 亦有抓耳挠腮、左盼右顾 , 当然也有耷拉脑袋 , 不知所措……置身其间 , 仿佛穿越时空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隋唐后国家选拔人才实行层层考试的科举制度 , 考棚理应由此而生 。 此后中国的公考学业都从童生做起 , 进而秀才、贡生资格 , 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学历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慈城的考棚大概起源于宋朝 。 按照王安石作《慈溪县建学记》一事来看 , 慈溪的县学起源于孔庙的庙学 , 后来被定为县办公学 。 中国的教育起源本来只是以私塾形式为主的个人家教 , 渐渐转化为广收门客(学派) , 后来才转为太学(国子监)、县学(孔庙)等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慈城的考棚也与古慈溪众多的名人隐士和古书院的人才培养相关 。 慈城从西周起就有“四皓隐士”之一的大理(官职)黄公闻名于天下(有黄墓渡世代流传) , 战国时最著名的人物为越国名将文种(列入慈城孔庙的乡贤祠先祖名人牌位) , 汉朝时有从事王修、孝子董黯等 , 三国时有吴都乡侯阚泽、隐士虞喜等 , 唐宋时有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博士姚登孙等 。 明清时期更是慈城士学和职官名人集中涌现的年代 , 并使重教尚文成为古城民风 , 单为进士、举人的立坊就超过三十座 。 据不完整的统计 , 古代的慈溪有过慈湖、德润等著名书院(相当于现代的学术研究院)近十个 , 由文化名人、书院人才、县学生员组成的文化根基 , 是慈城历代人才辈出的福音 , 更是世代家族的开创、承袭之恩泽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皓首技穷——这个考生从少年一直考到头发白了仍然没有考中

慈城的考棚是童生和秀才的选拔地方 , 但慈溪县在宋时就有15万人口之多(清朝最多时有30万) , 所以考棚的功能级别却不低 。 古代要进县学的生员 , 先得通过县、府、院三试合格的童生资格 , 故有的人到老都通不过三级考试 , 世上这才有老童生之称 。 能进县、府、州公学的 , 一律都为秀才资格 , 也只有取得秀才资格的才能去省城乡试 。 秀才乡试中举后或考入国子监求学的 , 同为贡生资格 , 因为贡生有恩、拔、副、岁、优等五种途径可以放官 , 所以一般也称老爷(社会地位的标志)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乡试、会试都是三年一试 , 功名之难可想而知 。 慈城历史上有过很多的举人坊 , 说明县民对中举的幸运也是很崇敬的 。 慈溪县的科考从唐至清曾有千年历史 , 而平均每年的中举比例仅一人而已 , 约同现代的二十万分之一彩票大奖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 中国考试制度的西传大体上有两次:第一次是明末耶酥传教士来中国上海建教堂 , 归国后介绍了中国的考试制度;第二次是在鸦片战争前后 , 英国人把有关我国考试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去 , 马上就建立起一种公职竞争的考试制度 。 由此进一步说明考试的发明权在我们中国 , 考试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二堂”右边为“黄文洁公祠” , 内有黄文洁塑像 。 黄文洁(1213~1281) , 字东法 , 名震 , 南宋进士 , 慈城人 。 是南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的进士 , 考中进士后他先去当了几年的县官 。 黄文洁为人清白 , 推崇朱熹理学有功 , 故人称“文洁先生” 。 在县官任上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 被提升为江西抚州太守 , 他审案公正 , 蔑视富贵 , 帮助穷人 , 当地一位权贵贾番放纵他儿子横行不法 , 他就出来主持公道 , 由此得罪了权贵 , 被贬官到了绍兴 。 他晚年辞官回乡 , 隐居在杖锡山 , 不为后人所知 , 在校士馆设祠是为纪念这位乡邑文人 , 淡泊名利 , 多为老百姓做好事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二堂是同考官、监临、提调等官员的工作室 。 这些官员都是由县衙里吏房、礼房的官员担任的 , 后面站的一位是收掌官 , 把阅卷官评阅完后的试卷都交给他掌管 , 这个场景就是阅卷官在认真评阅试卷 , 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场景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挑试所以前是发卷、归号、弥封等官员的工作室 ,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型武科考试的人物模型 。 武科是唐代武则天在公元702年开设的 , 是用以选拔武官的考试 。 西边展示的是考武技的场景 , 考试科目有马射、马枪、步射、负重等 , 东边展示的是考武经的场景 , 要考兵战法 , 中间是宣布考试结果 , 公布榜名的场景 。 武则天当政期间 , 她极力推行科举制度 。 在公元689年 , 亲自负责殿试 , 亲自选拔国家官员 , 开始了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 。 殿试和武举的开设 , 为科举取士开阔了更广阔的前途 。 武则天在我们中国的科举制度中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校士馆东侧为花园 , 园里建有亭子、水池 , 寓意考生经过十年寒窗 , 可以“鲤鱼跳龙门”了 。 花园內弯弯的小路则告诉考生 , 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 前面还有许多弯路要走 , 仕途更是变幻莫测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据《光绪慈溪县志》载 , 除了郑廷荣、郑一夔父子捐银创建“校士馆” , 慈城乡贤杨泰享、赵家薫、洪九章等人 , 还在京城为赴京参加会试、殿试的考生在京东华门外的小甜水井街 , 购置房产(内有家什、器皿) , 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 ,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 正因为有这种崇学重教的良好氛围 , 慈城才有了“鼎甲殿试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美誉 。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北纬30度的奇迹:宁波慈城校仕馆 千年科举文化的缩影// //

校士馆曾经是古慈溪县的骄傲 , 也是慈城历史上人才辈出的生发之地 。 古慈溪的历史上有过向敏中、袁炜等宰相级的人物5人 , 有冯岳、张九德等尚书级的人物10人 , 3个驸马、519名进士、1000多名举人 。 在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上 , 能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人物仅18人而已 , 慈城有位明代状元杨守勤 , 乡试得解元 , 会试得会员 , 殿试得状元 , 易称“杨三元” 。 这些士学名人正是从这里开始考进仕途前程第一步 。 慈城校士馆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 , 折射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全景 , 为我们及后代了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