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公元605年 , 隋炀帝设进士科 , 面向天下考生招聘官员 ,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 此后 ,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 挤进官僚队伍 , 进入统治阶层 , 血缘、门第、关系不再是主要依据 , 而是以“成绩论英雄” 。 谁考得高分 , 谁就有资格当官 , 具有相对的公平性 , 促进了社会流动 , 扩大了统治基础 , 这也是科举制度经久不衰之重要原因 。 既然是以“考试”论英雄 , 拼的是成绩 , 自然就会出现一批我们今天所说的“考神” , 从省一级考试到国家级考试 , 每次均表现突出 , 高居榜首 。 在古代 , 这些考神被称为“三元及第”者 , 即是乡试(省级)、会试(国家级)、殿试(皇帝面试) , 均能拿第一名 , 且连续拿第一 , 不中断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从605年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到1905年清末废除科举 , 该制度共存在1300年 , 期间能连中三元者 , 文科16位、武科3位 , 共19位 。 当然了 , 历史长河中 , 有些王朝并非是大一统政权 , 例如两宋 , 常年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并存 。 在宋、辽、金对峙期间 , 有孙何、王曾、宋庠、杨置、冯京、王岩叟、孟宗献(金国)等七位“三元及第”获得者 。 由于宋、金并非大一统政权 , 这7位就不是此次要说的人物 , 毕竟他们不是在“全国”竞争 , 含金量相对较低 。 而剩下9位 , 是唐朝、元朝、明朝、清朝时的“三元及第”获得者 , 是全国状元 , 含金量高 。 在此 , 笔者就来谈谈这9位史上“考神” , 他们连中三元榜首 , 考试能力自然没得说 。 那么 , 这些“考神” , 其人生过得怎样呢?后来都当了什么官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一位、崔元翰(729年—795年) , 河北博野人 ,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文科状元 , 且连中三元 , 为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获得者 。 更厉害的是 , 中了状元之后 , 他在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 。 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 , 当掌诏令 。 ”由此可知 , 崔元翰确实牛 , 堪称是“考神” 。 不过 , 崔元翰对当官兴趣不大 , 一心专注与学术 , 所以官职不高 , 只混到“知制诰”这五六品小官 , 有点可惜了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二位、张又新 , 生卒年不详 , 唐宪宗时期三元及第获得者 , 为史上第二位 。 相对于崔元翰 , 张又新非常向往高官厚禄 , 本着“学而优则仕”之精神 , 他挤进了官僚队伍 , 混到广陵从事 , 还算可以 。 但是 , 张又新德行不好 , 屡屡巴结朝中权贵 , 不断改换门庭 , 曾被列入“关八十六子”之目 。 为此 , 同僚多看不起他 , 官路受阻 。 后来 , 张又新迎娶一歌姬为伴 , 终老一生 。 就此而言 , 张又新只是考试工具而已 , 为人处世还真不怎样 , 品德堪忧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三位、武翊黄 , 河南偃师人 , 宪宗朝宰相武元衡之子 , 家庭条件相当好 , 算是高官子弟 。 不过 , 武翊黄并不靠父亲做官 , 而是凭借实力 , 成为第三位三元及第获得者 , 后官至大理寺卿 , 堪称了得 。 但是 , 武元翊应该算是“渣男”一枚 , 中了状元之后迷恋上了发妻婢女薛氏 , 并与之谈恋爱 , 为此他常常虐待妻子 , 并时常玩“家暴” 。 因此 , 大伙觉得武翊黄人品不行 , 强烈谴责 , 朝廷也贬了他官职 。 最后 , 武翊黄只能流落外地 , 客死他乡了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四位、王宗哲 , 元朝人 , 史上第四位三元及第获得者 。 顺便说下 , 元朝科举考试时常停考 , 录取人数也不多 , 而且还存在民族歧视 , 能考中三元及第 , 自然是得有点料 。 不过 , 既然存在民族歧视 , 而且轻视汉族士大夫 , 王宗哲自然也就混得不是很好 , 他最终官至湖广宪佥事 , 也就是帮湖广地方官打下手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五位、黄观(1364年—1402年) , 子澜伯 , 安徽池州人 , 明朝第一个三元及第获得者 , 而且是“六首状元”( 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 , 堪称是“考神”中的“考神” , 谁人敢不服 。 可惜 , 黄观人生有点悲剧 , 官至侍中(从二品) , 却偏偏得罪了朱棣 , 直言:“虎拜朝天 , 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 , 宫中叙叔侄之情” , 骂朱棣不尊重建文帝 , 没君臣之礼 。 朱棣“奉天靖难”胜利后 , 黄观投水自尽而亡 。 不过 , 朱棣并未放过他 , 直接玩“诛九族” , 黄观家人、亲戚、朋友均遭殃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六位、李骐(1378年—1425年) , 原名李马 , 福建沙京人 。 李骐自幼聪慧 , 10岁便能诵读《孝经》、《论语》 , 且倒背如流 。 1417年 , 福建乡试第一 , 解元;次年会试第一 , 会元;接着殿试又第一 , 状元 , 堪称“考神” 。 见到李骐 , 朱棣非常高兴 , 可觉得“李马”这名字不好 , 因为马是畜生 , 岂能是状元之名呢 , 于是将其改名为李骐 。 另一说是 , 朱棣前一晚梦见新科状元骑马 , 手执一黄旗 , 第二天正好得知李马中了会元 , 而黄旗字通“其” 。 为此 , 朱棣便决定为其改名 。 当然了 , 后一说纯属附会 , 可信度不高 。 不过 , 史书只说他进入翰林院当编篡 , 并未交代之后当了何种职务 。 从明朝历史上看 , 能进入翰林院的 , 只要肯熬 , 总有出头之日 , 最差也能混个四品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七位、商辂(1414年—1486年) , 浙江杭州淳安人 , 明朝第三位三元及第获得者 。 相对于其他8位而言 , 商辂不仅是“考神” , 做官也有一套 , 能力也非常强 , 算是综合性人才 。 景泰年间 , 商辂进入内阁 , 参与机务;成化年间 , 他再次进入内阁 , 加封太子少保(从一品) , 兼任谨身殿大学士 。 在职期间 , 商辂建言献策 , 很有作为 。 此外 , 商辂在文学、史学上贡献也很大 , 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 , 纂有《宋元通鉴纲目》等 。 明宪宗评价:“少保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商辂 , 性资刚直 , 操履端方 , 三榜魁名 , 四海仰其文学 , 两朝内阁庶政 , 资以经纶 。 ”张廷玉编修《明史》时评:“商辂侃侃守义 , 尽忠献纳 , 粹然一出于正 。 其于慈懿典礼 , 非所谓善成君德者欤?辂科名与宋王曾、宋庠埒 , 德望亦无愧焉” 。 1486年 , 商辂病逝 , 获赠太傅 , 谥号“文毅”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八位、钱棨(1734年—1799年) , 字振威 , 江苏苏州人 , 清朝第一位三元及第获得者 , 也是史上仅有的两位“六元状元”( 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之一 , 另一位则是上面提到的黄观 。 不过 , 钱棨考试不太顺利 , 32岁时才考中生员 , 成为秀才一枚 , 后来乡试也连连失利:六进考场 , 六次落榜 。 但是 , 他依然不气馁 , 终于过关斩将 , 进入殿试 。 本来 , 乾隆还不想让他当状元 , 可听说他考试之经历 , 心中十分敬佩 , 认为此乃“神人”也 , 于是大笔一挥 , 成了状元 , 并为其赋诗一首:“龙虎传胪唱 , 太利晓日暾 。 国朝经百载 , 春梢得三元 。 文运风云壮 , 清时礼乐蕃 。 载咨中四义 , 敷奏近千言 。 讵止求端楷 , 所期进谠论 。 王曾如何继 , 违弼我心存 。 ”钱棨官路还行 , 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第九位、陈继昌(1791年—1849年) , 广西临桂人 , 广西史上第一位参加全国性考试获三元及第者 , 也是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获得者 。 此外 , 陈继昌乃是抱病参加殿试 , 状态不佳 , 可依然夺取状元 , 着实不简单 。 陈继昌精明能干 , 勤于政务 , 心怀天下 , 官路也很不错 , 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 因政绩突出 , 陈继昌调任江苏巡抚 , 位居封疆大吏 , 正二品官职 , 掌管一方民政 。 可惜 , 就在陈继昌准备大展宏图之时 , 身患重病 , 只能辞职回家 。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史上9位“考神” , 连中三元榜首 , 结果过得怎么样?// //

从上述9位全国性“考神”之事迹可知 , 他们能连中三元 , 在考试这一块确实很不错 , 可后来人生各异 , 混得最好的是商辂(追赠太傅) , 混得最差的是黄观(诛九族了) 。 不过 , 从科举1300年跨度来看 , 这些三元及第获得者混得就非常一般了 , 并不显眼 。 因为 , 他们没一人能当丞相或者内阁首辅 , 位居人臣 。 所以 , 成绩不能决定一切 , 综合能力强才是王道 。 各位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