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高拱恩怨始末(1)
后世人喜欢阅读史料的 , 不可能没有感想、没有态度 。 而有了态度 , 行文间就难免有倾向性 , 未必一定是公论 。 本文作者亦如此 。 因此 , 凡有争议之处 , 作者都会给出私人发语论断的理由 , 而采信与否 , 则由看官自行定夺 。 作者所能保证的 , 仅仅是不隐晦任何自己看到的、与此事相关的史料 , 力争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 力图展现事件的全景 。
本文用以理清时间线的史料 , 主要是《明实录》的世、穆部分 , 《国榷》 , 《嘉靖以来首辅传》 , 及《明史》相关人物本传这四种 。 文中细节所本的各家材料 , 过于庞杂 , 在此不一一赘述 。
本文以通俗白话写作 。 作者曾设想在文中以注释形式罗列全部的参考资料 , 但那样将会导致注解引文的篇幅 , 与正文部分不相上下 。 况且网络写文 , 有几人会关注注释出处 , 通篇罗列的古文只会令人视觉疲劳 。
由于作者的浅薄无识 , 行文有所疏漏在所难免 , 欢迎补充和更正 。
1.前因
2.轮值事件
3.深文罗织(胡应嘉劾拱事件)
4.遗诏事件
5.纠纷不断
6.导火索(胡应嘉削籍事件)
7.舆论风暴
8.会食事件
9.举朝倾拱
10.黯淡下野的二人(暨张居正花絮)
11.徐阶之失欢
12.元老致仕(暨张齐讼狱事件)
13.退田事件与新郑起复
14.“尽反阶政”之封荫事件
15.“尽反阶政”之王金旧案
16.群小·跳梁跋扈(孙克宏事件)
17.琐碎纷争
18.徐门倾危及逆转
19.最后的暗箭
20.尾声
1.前因
嘉靖四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 在首辅徐阶的建议下 , 原来担任吏部尚书的郭朴和礼部尚书的高拱进入了内阁 , 分别担任了武英殿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 。 这两个人的才能品行皆有好评 , 资历也合格 , 尤其其中的高拱 , 曾经担任过裕王朱载垕的讲官长达九年 , 甚为其信赖倚重 。
当时 , 裕王储位的有力竞争者——景王朱载圳 , 已经于前一年在藩地薨逝 , 即使嘉靖帝私下再怎么不待见裕王的性格 , 即使朝臣们心底再怎么怀疑裕王的智商 , 在连一个备胎都没有的情况下 , 裕王的地位也无人可以动摇了 。 裕王虽然没有被正式册立 , 但实际已与储君无异 。 向高拱示好 , 就等于向裕王示好 , 裕王继承大统后 , 持有这份好感的人便可持续地立于不败之地 。 所以知情人们无不以为徐阶走了一步好棋 。
徐阶、高拱恩怨始末(1)// //
然而 , 在接下来的时日 , 徐阶愈发强烈地感觉到 , 让高拱入阁实在是个错误 。 高拱恃才傲物 , 对他这个首相兼恩人全无半点恭敬之意 , 反而处处为难 , 凡事有所忤 , 必与自己强争 。
高徐恩怨的最初起点 , 已经无法考察了 , 只能说二人微妙的气场不和由来已久 。 韦氏庆远有论:高徐矛盾并不是表面上的恩怨那么简单 , 二者的矛盾其实是学术思想和执政理念的根本分歧 。 鄙人深以为然 , 并且认为 , 二人为人气质上的巨大差别 , 也是矛盾激发的催化剂 。
在高拱 , 首先他并不把徐阶引自己入阁的事当成恩惠 , 由于裕王身价的上升 , 高拱入阁本是水到渠成之事 , 徐阶仅仅是顺水推舟 , 从情理上说 , 并没有非他高拱感激报答不可的恩义 。 况且 , 在以裕王谋主自居的高拱看来 , 徐阶这人太精明 , 凡事精算得失 , 已经到了令人不齿的程度 。 早先严嵩当国 , 揣摩上意而拥护景王 , 令裕王境况极其窘迫 。 当时徐阶的态度只是骑墙 , 言辞暧昧明哲保身 , 而后局势渐渐尘埃落定 , 便想捡裕王这现成便宜 , 这样见缝插针地进行政治投机 , 实在有些见风使舵的嫌疑了 。 徐阶与严嵩在谄事皇帝这方面行为本无差别 , 更有徐阶依违严嵩倾害于国有功之臣的旧事 。 一切一切 , 都令高拱对徐阶从心底里无法生出好感 。
此外 , 徐阶平生酷爱阳明心学 , 并且不遗余力地宣传之 。 嘉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九年 , 徐阶多次聚集门生大肆讲学 , 更在嘉靖四十四年春(即郭、高入阁的前一年) , 以首辅之尊再次在京师举办大规模心学讲学活动 , 从者如云 。 当事人罗汝芳记载道:“以徐首辅为榜样 , 六部九卿、台阁大员们纷纷到场(灵济宫) , 与学术界的贤者们亲切会晤 。 徐首辅亲手誊写了程子著作中的精彩片段 , 来自兵部的某高官激动地出列 , 热情洋溢地向在场同仁们逐句朗读 。 与会人员纷纷要求徐公详细解释 , 徐公亦不吝赐教 , 耐心地为与会诸君一一解惑 , 受教的人无不欢欣雀跃 。 ”徐阶的喜好 , 成为政府的风向标 。 心学一度为人人崇尚之学 , 俨然成了官场上追名逐利的一种手段 。 然而 , 此类盛会在高拱看来却根本是与邪教集会无异的闹剧 , 他们宣讲的所谓心学 , 完全是故弄玄虚的空泛清谈 。 几乎与这场“学术盛典”同时 , 当年的春闱开试 。 这次会试由高拱主持 , 他在策文中出的题目却是实学经权论 , 是以前从来没有人涉及过的题目 。 而他为该题目作的范文影响更大 , 被称为“奇杰纵横 , 传颂海内” 。 这不能不说与徐阶有几分针锋相对的意思了 。
(作者插花:晚明思想界三大倾向——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经世实学 , 分别代表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 。 政坛、文坛的名人们大抵可以归于三者其一 。 三个阵营中亦有不同流派的细划 。 其中 , 徐阶为心学支持者 , 而高拱为实学支持者 。 )
反过来 , 从徐阶的角度说 , 高拱以后进晚辈身份却负气凌人 , 如此不知好歹 , 也着实令人不可忍受 。 徐阶认为自己先前对嘉靖帝和严嵩的曲事 , 仅仅是虚与委蛇 , 又委实有着说不得的苦衷 。 只有身在君王侧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凶险 , 外围人士是无法了解的 , 自己并不应该因此受谴责 。 至于学术上的门户之争 , 每个人都认为己方是真理 , 徐阶也并不承认自己是在用心学沽名钓誉 。 如同高拱不待见徐阶的柔媚 , 徐阶也同样不待见高拱那锋芒毕露的性格及其执政理念 , 这种性子的人跻身政治场 , 近乎笑谈 。 徐阶所真正欣赏的人 , 是和他自己一样具有深沉气质的(例如张居正) , 因此他表面上虽然认可高拱的才能 , 内心却很不以为然 。
就在这种扭曲的和谐中 , 内阁的气氛一天天地趋向紧张 。
徐阶、高拱恩怨始末(1)// //
2.轮值事件
此时的嘉靖帝精力已愈发不济 , 再不复以前那一代虎狼之主的气势 , 反而分外地害怕孤独 。 众所周知 , 嘉靖帝的内阁要员 , 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随身侍奉皇帝 , 为他起草斎蘸用的青词 。 然而 , 政务也需要有人手去处理 , 内阁积累的奏折也需要有人去批阅 。 所以自从嘉靖帝中年的时候开始 , 阁员就形成惯例 , 皇帝有事他们便奉召入直 , 皇帝无事他们便在内阁处理公务 。 愈到后期 , 皇帝这种依赖症愈发严重 , 直至下旨说:“内阁里的事务 , 你们可以轮流委派一人去打理 。 ”言外之意是处理阁务只要一人 , 其他人都要在直随侍 。
旨下 , 徐阶委婉而恳切地回答道:“微臣实在不忍心离开陛下半步 。 ”当然 , 徐阶并非真的对皇帝情深意重 , 他只是生怕有人趁自己不在时 , 给皇帝吹邪风而已 。 徐阶这一番心思 , 内阁的其他人自然也猜得到 。 高拱心下颇不齿 , 便说:“徐公是元老重臣 , 经常在陛下身边也是应当的 。 下官愿意与李公、郭公二人每天到阁里轮流值班 , 好熟悉工作流程 。 ”
郭公自然指的是郭朴;李公指的是李春芳 , 比郭高二人早一年入阁 。 虽然看上去是顺着徐阶的话接茬 , 但话里分明带了几分抢白 , 以徐阶之精明如何听不出来?本来这种情况下 , 内阁僚属们应该与首辅一致 , 纷纷向皇帝表白忠心 , 再由皇帝本人向众臣晓以大义 , 再来众臣表示深深理解皇帝的良苦用心 , 然后由首辅为自己以外的僚属们排出值班表 , 云云 。 如此君臣和谐 , 甚为美好 。 然而高拱这个不识眼色的 , 却故意拿话来呛他这首辅 。 徐阶的面上当时就不太好看 。
徐阶、高拱恩怨始末(1)// //
徐阶城府颇深 , 并未发作出来 , 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 但对于高拱的咄咄逼人 , 徐阶已是愈发不能容忍 。 在高拱入阁之前 , 内阁的李春芳和严讷对于徐阶都十分恭敬 , 以属吏事之 。 而高拱和郭朴入阁后 , 因为都是河南籍同乡 , 脾气又相投 , 相处融洽 , 并不怎么致力于向徐阶靠拢 。 徐阶听说郭高“相与欢甚” , 便很不高兴 , 认为他们这是在内阁里结成小团体 , 把自己这个首辅晾在一边 , 是对自己的无视 。 现在这高拱更到了胁郭、李二人意志 , 当面与自己叫板的地步 , 这是何等的目中无人!
此外 , 高拱曾经吐槽徐阶对言路太过依赖 , 惯于玩弄舆论 , 有失大臣品格 。 对此 , 徐阶和言路众人都感到尴尬 。 徐阶在心底哂笑:高拱是不知道言路的厉害 , 才会如此轻视;而为了这份轻视 , 他必须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
未完待续 。 。 。 。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座大山力压肺炎疫情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寥寥数语便可以颠倒乾坤、纵横环宇
- 三峡系列六:才访三游洞,又观天然塔,宜昌半日闲,走马观花行、2
- 永乐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乾隆款粉青釉浅浮雕描金双耳蒜头瓶赏析!
- 说说《水浒传》中的婚俗文化:娶妻、纳妾、休妻
-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神仙、高人以及隐士
- 青面兽杨志:为何押运花石纲、护送生辰纲却都一一失败?
- 牡丹花一开,月季、玫瑰等花卉通通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