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
5月底 , 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节 。 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预备名单的遗产点 , 全国8省共有45个 , 河南有10个入围 , 其中 , 南阳的南阳府衙、赊店古镇、南阳天妃庙、扳倒井驿站位列其中 。
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 , 是一条繁荣了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古通道 , 它从福建武夷山起 , 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 , 穿越蒙古戈壁草原 , 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 , 然后由东向西延伸 , 横跨西伯利亚 , 再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 , 历经中、蒙、俄三国230多个城市 , 全长1.3万公里 , 是继“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中外交流的重要的国际经济大动脉 , 同样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
与家喻户晓的丝绸之路相比 , 距今只有200多年的万里茶道似乎触手可及 。 在万里茶道中 , 河南处于水运转陆运、平原向山区的过渡地带 , 是整个贸易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 。 而南阳作为水陆转运的重要节点 , 更是留下了丰富的茶道文化遗存——古城镇街区、古衙署会馆、古码头渡口、古驿站关口……今天 , 从南阳府衙、赊店古镇、南阳天妃庙、扳倒井驿站回望历史 , 回望驼队马帮 , 历经冰雪风沙 , 迢迢万里 , 发生在这里的商旅传奇……
南阳府衙 , 承担南阳段的交通安全与管理
从北向南穿过热闹的府衙小吃街 , 再向东不过百余米 , 便一下从喧闹跌入清冷 。 高大威武的石狮傲然注视远方 , 蹲守在庄严肃穆的府衙门前 。 南阳府衙 , 兴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 , 曾是南阳知府的官署 。 历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至今等历史时期 , 时间长达700余年 , 屡兴屡废 , 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规制和清代建筑风格 , 是古代地方衙门的折射和缩影 。
“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
南阳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 北达京师 , 南通湖广 , 陆路驿道与水陆码头相接 , 是“南船北马 , 总集百货”之枢纽 。 山、陕、湖、广、闽等地商贾云集 , 商业、运输业兴旺 , 一直为豫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 。 而茶叶作为大宗商品 , 同样以南阳作为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 清代南阳府辖两州十一县 , 是“万里茶道”的水陆转换节点 , 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南阳知府承担了万里茶道商贸的水路交通安全及管理 , 作为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设施 , 列入申遗预备名单遗产点 。
赊店古镇 , 万里茶道中转站述说昔日辉煌
山陕会馆、大升玉茶庄、福建会馆、蔚盛长票号、广盛镖局、厘金局……漫步瓷器街 , 飞檐斗拱 , 石礅木扉 , 一座座风格独特的明清建筑 , 是商人在赊店进行贸易活动最直接的实物例证 , 述说着万里茶道的昔日辉煌……
“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
作为“南船北马”交接点上的赊店古镇 , 是万里茶道上的交通枢纽及首要水陆转运码头 。 《茶叶杂咏》记述:“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 , 由江西转运河南在销关外 , 西客者 , 山西商人也 。 ”这里“江西转运河南在销关外”就是指由江西河口(今江西省铅山县)水运至河南赊店 , 再由此运往关外 。 当时山西茶商大量采买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茶叶 , 然后由水路运抵汉口 , 沿汉水至襄阳 , 溯唐白河北上达赊店 , 再由赊店改陆路 , 由牛马骡驼牵引 , 顺豫西大地北上 , 踏上新的征程……
“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
清乾隆年间 , 赊店已成为长三里阔四里的繁华巨镇 , 形成了72道商业街、36条胡同的格局 , 分行划市 , 相聚经营 , 聚集了20多家骡马店、40多家过载行、500多家商号 , 聚居与流动人口达13万 。 也由此出现了享誉华中的山陕会馆、广盛镖局、蔚盛长票号 , 中国最早的税务机关厘金局等 。 光绪《南阳县志》载:“淯水之东 , 唐泌之间 , 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地濒赭水 , 北走汴洛 , 南船北马 , 总集百货 , 尤多秦晋盐茶大贾 。 ”《南阳府志》记载:“斯镇居荆襄上游 , 为中原咽喉……南来舟楫 , 从襄阳至唐河、赊旗、方城 , 或从赊旗复陆路行方城至开封、洛阳 , 是南北九省商品集散地 。 ”全国各省商贾云集赊店 , 利用赊店水陆分界线和货运中转枢纽 , 纵横天下 , 驰骋商界 。 “天下店 , 数赊店”“金汉口、银赊店”“填不满的北舞渡 , 拉不完的赊店镇” , 这些民间之说无不印证着赊店古镇昔日的辉煌 。
天妃庙 , 见证南阳航运业发展和茶道兴盛
清晨的新街有些热闹 , 吆喝买卖的菜商小贩 , 精挑细选的大爷大妈 , 充满了市井烟火气 。 与之一墙之隔的天妃庙一如数百年前 , 静静地聆听着新街晨昏的熙攘热闹 。
南阳天妃庙创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 祭祀着被先后封为“顺济夫人”“天妃”“天后”的福建女子林默娘 。 因其生前为民行善 , 去世后被沿海人民尊称为“海洋女神” , 并立庙祭祀 。 可以说天妃庙是沿海地区行船的渔民和客商的精神寄托 。
“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
作为内陆城市 , 兴建并保留着供奉海神的天妃庙 , 在全国并不多见 , 这也反映出南阳在历史上作为水陆交通中心 , 航运业的发达 。 明清时期 , 白河河宽水大 , 当时南关白河码头帆桅林立 , 客商云集 , 茶叶、丝绸等货物经汉水、白河船运汇集南阳 , 转陆路后再运往各地 。 随着福建等地客商增多 , 他们为了祈求天妃娘娘保佑 , 在南阳兴建天妃庙以求河清海晏、舟船平稳 , 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九月初九举行祭礼活动 。 天妃庙成了当时航运从业者和商人的活动中心 , 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 , 白河边形成了新街 , 共同见证了南阳航运业发展和茶道兴盛 。
扳倒井驿站 , 中国第一古驿站记录繁华往事
曾经的方城境内 , 有扳倒井和博望两大驿站 。 扳倒井驿站在县城东北方向 , 距离关口仅有二十里 , 出了关口就等于走出了南阳盆地 , 进入华北平原 。 而南下的官员和商贾 , 进了关口 , 遇见的第一个大的驿站便是扳倒井驿站 。 扳倒井相传因光武帝在此扳石得泉而得名 , 之后 , 在井旁立祠修建了光武帝庙 , 庙东侧建道院 , 又在道院的东侧建馆驿 , 称之为“玉照堂” , 经历代修整 , 至明清最盛 。 清道光年间被钦定为方城境内唯一的接官厅 。
“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
明清时期 , 南阳盆地逐渐形成了以白河、唐河等河流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等古道为主干的陆路网 , 扳倒井驿站就位于这方城路之上 , 有中国第一古驿站之誉 。 商贾往来“皆自襄阳至南阳 , 趋道方城路抵郑州 , 渡河沿太行山东麓抵京” , 他们无不在扳倒井驿站稍作停留 , 然后再前行 。 历代官吏、文人墨客游历至此 , 吟哦咏唱 , 广留诗词 , 于谦、林则徐、傅寿彤、顾嘉蘅等先后驻足于此 , 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
“万里茶道”上的南阳记忆// //
沧海桑田数百年 , 驿道早已失去了交通枢纽的优势 , 驿站背后的商业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 。 而玉照堂院内留下了古柏参天、绣球树葱郁 , 倒映的一池风景 , 似乎在感叹曾经的繁华时光……
来源:南阳报业传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侵权 , 请告知删除!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