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中国历史上屡有“四公子” 之称 。 早在战国时 , 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魏之信陵君 , 便被呼为“四公子” 。 汉朝的贾谊在《过秦论》中称“四公子”是“皆明智而忠信 , 宽厚而爱人 , 尊贤而重士” , 可见“四公子”是一时俊彦的美称 。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

清末和民初也各有“四公子” , 其声名亦曾显赫一时 。 清末四公子为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和陶菊存 。 谭、陈、徐、陶四人在当时都是钟鼎玉食、肥马轻裘的官宦子弟 , 如谭嗣同之父谭继洵为湖南巡抚 , 陈三立之父陈宝箴是湖北巡抚 , 徐仁铸之父徐致靖为户部侍郎 , 陶菊存也是世家子弟 , 其父为两广总督 。 而这四公子也几乎都是大清朝的“臣子” 如谭嗣同是江苏候补知府 , 陈一立是户部主事 , 徐仁铸是湖南学政使 。 但他们却都无意于功名利禄 , 而醉心于维新变法 。 这四公子在当时与康有为、梁启超相呼应 , 锐意变法图强 , 很为时人所瞩目 。

戊戌变法失败后 , 四公子之一谭嗣同决心以血激励后人 , 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大呼“有心杀贼 , 无力回天"含恨而死 。 陈一立、徐仁铸皆以“招引奸邪”之罪褫夺官职 。 他们的父辈陈宝箴、徐致靖也受到牵连 , 以保存康、梁“奸党”之罪 , 陈宝箴被摘去顶戴花翎“永不复用” , 最终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前 , 被两太后密诏令他自尽 。 徐致靖被那拉氏下旨押入天牢“永远监禁” , 后因义和团之变 , 才得以出狱隐居 。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

四公子中专以诗文称誉者为陈三立 , 他是清末诗文宗伯和 “同光体”的领袖人物 , 是当时有名的“海内三陈”之一 。 后来清廷开复他原职 , 他却拒辞不受 。 晚年在北京时 , 曾拒绝伪满洲国和北平日伪统治者的拉拢 , 拒不下水 , 以85岁高龄绝食而死 , 其爱国气节极为时人所钦佩 。 他的两个儿子陈师曾、陈寅恪 , 一为大画家 , 一为国学大师 , 也是极有名气的 。 《辞海》中陈宝箴、陈三立、陈师曾、陈寅恪一家三代同入传 , 足见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

民初以后 , 也有四公子出现 。 在2 0世纪2 0年代报章上 , “四公子”之名是屡屡提及的 。 这四公子是: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和当时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筱嘉 。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

民初四公子当时都是20岁上下 , 子因父显 , 风云一时 。 1922 年直奉第一次大战之后 , 孙中山先生曾与奉系、皖系订立策略性的反吴佩孚的三角联盟 , 这四公子便互相酬酢 , 为联盟穿针引线 。 除孙、张二公子 , 卢、段一人却不太为世人所知 。 其实这两人都是典型的公子哥 。 卢筱嘉曾大闹上海共舞台、痛打黄金荣 , 这是当时报纸的头号“要闻” , 其实起因只不过是为了看戏捧坤角 。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

段宏业在民初四公子之中最为默默无闻 。 段公子不像袁世凯的“储君”袁克定那般醉心于 “接班”而出入政坛 , 据说他的擅长是下围棋 。 段祺瑞一向自命纶中儒将、纹枰高手 , 还养了一批棋手如潘朗东、顾绥如、昊清源(吴氏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等陪他下棋 。 据说某次段“执政”兴致之余试其了棋艺 , 自以为稳操胜券 , 不料“鏖战”之后 , 老子竟然败北;“执政"也全然不顾体面 , 一气之下将棋盘掀翻 , 指着段公子大骂;“你这不肖子 , 什么都不懂 , 就会胡下棋!”不过 , 像段公子这样挨顿骂恐怕还算好的 。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四公子你所知道几个?// //

据吴清源先生家属回忆 , 段“执政”第一次与吴清源对奕也输了 , 只是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 但包括吴清源在内的所有清客却不给开饭了(陪段下棋的清客们除月致大洋外 , 每天是必管饭的) 。 段公子虽然“什么都不懂” , 但也不亏大节 。 段祺瑞下野后 , 不买蒋介石的账(段是蒋入军官学校时的老师) , 也拒绝日伪拉拢 。 段临终时嘱咐其子:“别跟老蒋掺合” 。 段公子果然照办 。 1949年全国解放后 , 段公子被人民政府安排生活 , 得以安享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