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 该故事最早见于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 , 不过记载非常简单:“时先主屯新野 。 徐庶见先主 , 先主器之 ,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 卧龙也 ,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 ’庶曰:‘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也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凡三往 , 乃见 。 ”之后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提及了这段往事 。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到了隋唐时期 , 出现了大量关于三国故事的诗歌 。 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三国人物中 , 诸葛亮的出现次数最多 , 共有40首 。 在这40首诸葛亮诗中 , “三顾茅庐”的故事所占比例很多 , 其中尤以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 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鱼水三顾合 , 风云四海生”及杜甫《蜀相》中“三顾频频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最为有名 。 这就说明在唐代这个故事已深入人心 。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随着宋元时期讲史风气的兴起 , 该故事也走进了瓦舍勾栏 , 成为流传于市井民间的经典故事之一 。 元代集三国民间故事之大全的《三国志平话》中 , “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比较完整 。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除了《三国志平话》外 , 元代杂剧中也出现了一些相关曲目 。 这些故事的内容大体相同 , 这就说明在元代 , 三顾茅庐已经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文艺作品 。 这不过 , 这些作品也存在着共同的缺点:故事的编排、情节的设计、细节的描述都较为粗糙、随意 。 直到《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 , 三顾茅庐的故事得以定型 , 成为一个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精彩情节 。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不过 , 在历史记载当中 , 除了“三顾茅庐”之外 , 还有一个“登门自荐说” 。 这个说法出自《魏略》 , 作者是三国时人鱼豢 。 记载是这样的: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刘备屯于樊城 。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 , 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 而刘表性缓 , 不晓军事 。 亮乃北行见备 , 备与亮非旧 , 又以其年少 , 以诸生意待之 。 坐集既毕 , 众宾皆去 , 而亮独留 , 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 备性好结毦 , 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 , 备因手自结之 。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 , 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备由此知亮有英略 , 乃以上客礼之 。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 。 除《魏略》一书之外 , 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也提到了这个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 。 不过 , 与“三顾茅庐”相比 , “登门自荐”的说法目前并非学界的主流砍伐 。

经典回味——三国可以写得更好看

介绍了三顾茅庐和登门自荐之后 , 笔者再为读者讲述一个同样在湖北襄樊地区流传数百年的民间故事:三顾茅庐 。 不过这个三顾茅庐的主角不是历史记载及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 , 而是诸葛亮终身的对手--曹操 。 《三国外传》一书中曾经描述过这个故事 , 大意是这样的: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曹操兵败新野后 , 谋士程昱向曹操推荐诸葛亮 。 曹操大喜 , 带着程昱、曹洪等人去请诸葛亮 。 首先是曹洪见到诸葛亮的书童 , 得知诸葛亮不在 。 曹操只好在卧龙岗等候 。 没过几天 , 程昱终于与诸葛亮见面 , 请他出山 , 被诸葛亮拒绝 。 之后曹操亲自去见诸葛亮 , 又遭诸葛亮嘲笑 , 曹操只得悻悻而去 。


除刘备之外,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结果却失望而回

除刘备之外 , 还有一个人去请过诸葛亮 , 结果却失望而回// //

很明显 ,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民间传说 , 比起《三国志》和《三国演义》 , 无论史实性、艺术性、文学性都不如前二者 , 但是读者看到这个故事 , 也会觉得很有趣 , 体现出民间艺人的随心所欲、率性而为 。 虽然不具备历史典籍那样的严谨、文学作品那样的妙笔生花 , 但却也充满了一种浪漫情怀 。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三国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