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自公元前230年开始 ,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 , 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 。 直至公元前221年 , 通过10年的不断用兵 , 秦国消灭了山东六国 , 首次建立起了统一的帝国——大秦帝国 。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 秦始皇让后世帝王意识到了:华夏是可以统一的 。 有人认为 , 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欧洲相差无几 , 如果不是秦始皇 , 可能现在的中国也和欧洲一样的分崩离析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帝国建立后 , 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摆在了秦廷君臣的面前:到底是沿用自周代就成熟的分封制 , 还是采用诞生不那么久的郡县制 。 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大批官员认为 , 山东六国刚刚被征服 , 如果不将皇室子弟分封为王 , 恐怕会让一些在暗中的势力蠢蠢欲动 。 这是基于天下初定的现实考量 , 是非常有道理的 。 但秦始皇还是拿不定主意 , 觉得有必要再讨论一下 , 便在朝会上让群臣发表意见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但结果却是 , 群臣几乎一边倒的拥护丞相的提议——支持实行分封制 。 只有时任廷尉的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 , 他的理由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 然后属疏远 , 相攻击如仇雠 , 诸侯更相诛伐 , 周天子弗能禁止 。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 皆为郡县 ,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 甚足易制 。 天下无异意 , 则安宁之术也 。

这一番话说到了秦始皇的心坎里 , 他当即表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 以有侯王 。 赖宗庙 , 天下相定 , 又复立国 , 是树兵也 。 而求其宁息 ,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经过一番讨论 , 秦始皇最终拍板决定:大秦帝国采用郡县制!大秦灭亡前 , 秦二世胡亥央求赵高 , 让自己“比诸公子” , 当个平头百姓 。 从中也可以看出 , 未分封皇室子弟 , 也导致了秦朝灭亡时没有宗室子弟站出来 。 那么 , 对于大秦来说 , 当初到底应该选择哪条路呢?一、分封制的起源与利弊

分封制也就是狭义的“封建制” , 即所谓的“封建诸侯 , 以藩屏周” 。 分封制最兴盛的时候是西周初年 , 有学者指出:“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 , 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 。 但对于分封制的起源 , 学界至今尚无定论 。 根据《史记》中“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置左右大监 , 监于万国”等记载 , 可以大致确定 , 分封制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西周建立后 , 周天子成为了天下共主 , 分封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为诸侯 , 爵位细分为五等 , 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和血缘纽带 , 前者基于国家和政治层面 , 后者则基于家庭和伦理层面 。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 共同保障了周王室几百年的“统治” 。 因为周王畿的面积并不大 , 而且越分越小 , 所以周王室是日渐衰微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再者 , 周王室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 与其说是“统治” , 倒不如说是“统而不治” 。 因为周天子是块香饽饽 , 许多有实力的诸侯都希望能够“挟天子” , 毕竟有了天子在手 , 自己想打谁就打谁 。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 , 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多数王室后裔 , 也就是同姓诸侯 。 其他的异姓诸侯被要求与姬姓诸侯国通婚 , 这样一来 , 天下诸侯都是“一家人”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有着血缘或者姻缘关系的诸侯国互相攻伐 , 也让这原本就脆弱的关系 , 受到重创 。 据相关资料显示 , 西周的诸侯国数量曾达到840多个 , 而到了东周时 , 只剩下了180多个 。 进入战国后 , 兼并战加快了步伐 , 直至战国末期只剩下了所谓的“战国七雄”和一些小国家 。 也就是说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们更趋向于统一 。 只不过 , 统一的不再是周王室 , 而是它分封的某个臣子 。 二、郡县制的起源与利弊

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 ,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变成了以郡统县的郡县制 。 所谓“郡县制”其实是“郡制”与“县制”的合称 。 其中“郡制”起源于秦国的秦穆公时期 , 秦穆公九年(前651) , 还是公子的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说“君实有郡县” 。 这便是关于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 , 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郡制的记载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县制”则起源于楚国的楚武王时期 , 楚国吞并权国后 , 改权国为权县 , 以权国国君为县尹 。 权国国君心有不甘 , 便发动叛乱 。 平定叛乱后 , 楚武王便在权县选拔人才做县尹 , 这便是中华县制的开始 。 《逸周书·作雒》载:“千里百县 , 县有四郡”;《左传》载:“克敌者 , 上大夫受县 , 下大夫受郡” , 这些史料都记载了与郡县制有关的信息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大秦帝国设立的郡有多少 , 至今尚不确定 。 司马迁认为是36个 , 《晋书》则认为统一后有所增设 , 达到了40个 , 而王国维等学者则认为超过了40个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秦时的郡大致可以相当于现如今的省级行政区 。 汉朝时不断增立新郡 , 至东汉顺帝时 , 全国有郡一百多个!直到唐乾元元年(758)年 , 唐政府改郡为州 , 郡县制这才被州县制取代 。 但其在本质上 , 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在郡县制下 , 国家的行政模式为“中央-郡-县” , 是一套直线行政的模式 。 直到宋代 , 无论行政模式和区划怎样调整 , 都遵循了郡县制的内涵 。 元朝建立后 , 由于幅员空前辽阔 , 郡县制或者州县制已经难以适用 , 行省制应运而生 , 这便是中国省制的先河 。 元朝的中书省就是中央政府 , 总理全国政务 , 地方则划分为十个行省 , “都省握天下之机 , 十省分天下之治” 。 直到分区治理模式的出现 , 郡县制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 但其内核却延续至今 。 三、总结评价

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产生于中华本土的政治制度 , 都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适用性 。 从分封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来看 , 它贯穿着奴隶社会的始终 。 而封建制的产生几乎与封建地主阶级同时期出现 , 它代表着社会性质的转变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步 。 在奴隶时代 , 奴隶主可以任意交易自己拥有的奴隶 , 奴隶生下来就是奴隶 。 而在封建时代 , 农民属于自由民 , 地主只能雇佣不能买卖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 , 国内一直存在的奴隶主阶级开始没落 , 取而代之的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 。 大秦帝国一统天下后 , 渴望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群体 , 是已经完全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的地主阶级 。 以李斯为代表的职业官僚 , 是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 。 因为郡县制已经发展成熟 , 且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 。 秦始皇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 才会选择采用少数朝臣支持的郡县制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秦始皇渴望自己建立起来的帝国能够传之万世 , 所以他是“始皇帝” , 继任者就称秦二世、秦三世以此类推 。 按照秦始皇的构想 , 如果实行分封 , 等到他的哪一世子孙在位时 , 大秦的天下可能就是某个诸侯国的了 。 可能是同姓的诸侯 , 也有可能是对周天子而言秦国这样的异姓国 。 这是秦始皇不愿意看到的 , 所以对他而言 , 只有郡县制才能确保自己大秦的江山万世不灭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总的来说 ,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 , 是符合大秦帝国的切实需要的 。 但他没有想到 , 自己宠幸的赵高居然会串通李斯篡改自己的遗诏 , 让自己的江山二世而亡 。 秦始皇不立皇太子 , 也为娇诏提供了便利 。 扶苏是秦二世的不二人选 , 但终其一生只是“长公子”而不是“皇太子” 。 话说回来 , 秦始皇的选择和安排都是合理的 , 只是他驾崩后 , 大秦没能够按照他设想的道路走下去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汉朝建立后 , 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 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 开启了封国与郡县并行的模式 。 但“七国之乱”证明了 , 即便是同姓王 , 也会威胁统治 。 于是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 , 对封国一削再削 , 使得刘氏诸侯实力还不如郡县 。 司马炎篡魏后 , 再次分封同姓王 , 结果酿成了“八王之乱” 。 朱元璋也大肆分封自己的子孙 , 结果他前脚刚驾崩 , 燕王朱棣后脚就起兵“靖难” 。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分封制与郡县制:大秦一统后政治道路的抉择与利弊// //

?所以自汉武帝以后 , 历朝历代的大部分藩王或者说诸侯 , 实际上只是有爵位而没有实权的贵族 。 他们的封国和周代的封国 , 完全是两码事 。 因此 , 无论是跟前代比较还是和未来比较 , 秦始皇采用郡县制的决策都是正确的 。 只是接班的胡亥在赵高的操控下 , 把一切都搞砸了 。

参考史料:

《史记》

《左传》

《殷周制度论》

《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西周史》

《逸周书》

《周代宗法制度研究》

《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中国传统政治中的郡县制》

《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