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百姓:巢城“蒙古族”刘氏的源流
巢湖百姓:巢城“蒙古族”刘氏的源流// //
作者:刘平贵 陕西水文局
巢湖城区一带 , 有个曾经拥有蒙古族身份的刘氏家族 , 他们实际上源自宋辽时代的契丹 。 这里 , 就其源流简单做个介绍 。
巢湖百姓:巢城“蒙古族”刘氏的源流// //
辉煌一时的契丹王朝
远古时期 , 中华大地活跃着四大族群 ,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族群以农耕为主 , 南方山地族群以游耕为主 , 北方草原族群以游牧为主 。 在历史长河中 , 四大族群相互融合 , 构成多民族的中华民族 。
契丹意为镔铁 , 象征契丹人坚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 这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 , 英勇善战 , 其部族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 , 于公元907年建立契丹王朝 , 后改称辽国 。 ……契丹人不仅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 , 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 辽寺辽塔是其文明程度的见证 。 中国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许多辽代佛寺佛塔 。 如 , 山西应县的释迦塔 , 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建筑 , 巍峨雄伟 , 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 。 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 , 重用中原汉族人才 , 设五京两院 , 实行一国两制 , 因俗而治 , 博采众长 , 为政治上一大特色 , 创造了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契丹王朝 。
契丹族是炎帝后裔 , 《辽史·太祖纪赞》载:“辽之先 , 出自炎帝……”契丹人早期活跃在朔方边陲 , 称东胡 , 魏时始称契丹 。 ……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后 , 重视农耕 , 吸收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 ,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国家日益强盛 。 他一生戎马倥偬 , 开疆拓土 , 励精图治 。 征战中一部落首领不了解中原文化 , 烧毁了明王楼 , 他得知后加以斥责:“真是糊涂蛋 , 上推七八千年 , 契丹人与汉人都是一个祖宗 , 都是三皇五帝的子孙 。 ”他崇尚汉文化 , 在政治、经济等制度上采取蕃汉分治做法 , 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统治方式 , 促进了民族融合 , 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具有杰出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才干 。 辽立国218年 , 经历了九个皇帝 , 著名的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 。
巢湖百姓:巢城“蒙古族”刘氏的源流// //
契丹民族消失
1125年 , 辽亡于金 。 金灭辽后 , 风云变幻 , 辉煌的契丹王朝不复存在 , 强大的契丹民族似过眼烟云消失得无影无踪 。 契丹人去向何方?被汉化了 , 就像一条小河流入大海一样 , 变成了海水 。 汉文化的强大根基 , 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包容性 。 ……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元清王朝消亡后 , 遗民大部分汉化改姓 。
契丹人汉化改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由朝廷恩赐汉化改姓 , 如 , 落籍巢湖的火弥赤后裔 , 明太祖朱元璋颁旨赐刘姓 。
二是随军征战和屯垦戍边汉化改姓 , 如 , 落籍滇西的火弥赤后裔 , 改姓阿 , 后改姓莽 , 又改姓蒋 , 还有改为杨、段、何、茶、李、赵、郭等姓 , 多数改称汉族 , 一部分改称布朗、彝、佤、回、傈僳、傣和达斡尔族 。
三是因战乱迁徙异地汉化改姓 , 如 , 西安白鹿原耶柿村耶姓村民 , 原姓耶律 , 传说是辽国耶律天庆王后裔 , 战乱中一个老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这里 , 繁衍生息有了这村庄 。 上世纪50年代户籍登记时改耶律姓为耶姓 , 改称汉族 。
巢湖百姓:巢城“蒙古族”刘氏的源流// //
流散迁徙的契丹后裔
辽亡后 , 契丹耶律家族流散四方 。
有部分人员仕金 , 耶律阿保机九世孙耶律撤八任金国桓州尹;十世孙耶律突迭任金国尚书奏事官;十一世孙耶律阿海、耶律突花兄弟俩投奔成吉思汗 , 开疆拓土 , 成为元朝开国功臣 , 耶律阿海任太师 , 随成吉思汗征西域 , 留守寻斯干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 , 病殁于位 , 追封忠武公;耶律突花南征北战 , 累建大功 , 任太傅 , 封濮国公 , 殁于战事 。
耶律突花子朱哥袭父职 , 驻守关中 , 后奉旨征蜀 , 亦殁于战事;朱哥子宝童袭父职 , 因疾不能任事 , 宝童子忙古带率军征战 , 平定川黔滇 , 远征缅甸、交趾 , 屡建功勋 , 封濮国公 , 亦殁于战事;忙古带子火弥赤袭父职 , 任宣武将军、云南诸路兵马副元帅 , 为避嫌远疑 , 自称蒙古人 , 未随耶律姓 , 奉旨转战福建、江西 , 亦殁于战事 。
在《辽史》《元史》《江西通志》和内蒙古、云南等有关史料中均有耶律家族事迹 。
火弥赤膝下七子 , 阿律牙、阿律成、阿律周镇守永昌等边塞要地 , 守土卫疆 , 后人历任长官司、土司等职 。 明代有阿苏鲁、阿周、阿芽、阿龙、莽惠、莽崇德、蒋承业等七人被授予武略将军” 。
火弥赤奉旨率四子赴闽赣平乱 , 力战陈友谅 , 招讨并举 , 赣境渐平 , 升平章政事、兵部尚书 , 加封营国公 , 授全权讨贼 , “平富州 , 复瑞州 , 立军营 , 分义兵千户、水军千户 , 所事平 。 ”后因兵力不足 , 寡不敌众 , 至正十八年(1358年)失南昌 , 退抚州 , 遭敌围困 , 援兵不至 , 决定突围 , 召诸子众将议曰:“今朝廷昏乱 , 人心已失 , 天下必归明主 , 吾守土有责 , 当以身殉国 。 尔等突围 , 投奔明主 , 勿扰百姓 。 ”遂布告军役 , 愿回乡者发给路资 , 愿随军者由诸子率领突围 。
在突围中火弥赤身受重创 , 口喷鲜血 , 仰天长叹:“有心灭贼 , 无力回天 , 今殉职是矣 。 ”待诸子将士突围脫险后 , 挥刀跃马返回敌阵 , 大喊:“火弥赤在此 , 死战捐躯 , 勿伤害百姓!”浴血奋战 , 力竭坠地而殁 。 百姓怜其忠烈 , 收葬于城外山岗 。 突围后一子下落不明 , 长子伯广、六子伯润、七子伯仲辗转到安徽巢县 , 归顺明朝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鼎金陵三年 , 追念前朝忠烈 , 颁旨赍封火弥赤为“靖节元臣” , 迁墓归葬巢县东炮营村 , 墓碑书“靖节元臣火弥赤公之墓” , 赐后裔刘姓 , 尊火弥赤为巢县刘氏一世先祖 。 清光绪年间修《巢县刘氏家谱》 , 对火弥赤后裔汉化改姓之事记述甚详 。
清康熙年间刊本《江西通志》名宦篇载岳飞、火弥赤事迹 , 称为名宦 。 《辽史》《元史》《中国民族史人物词典》等典籍 , 有契丹耶律家族自一世耶律阿保机至十五世火弥赤生平事迹的记载……火弥赤后人 , 由东北向西南成带状分布 , 延伸至缅甸等东南亚诸国 , 国内以安徽、云南较为集中 。
如 , 落籍巢湖的火弥赤后人禀承先祖“忠勇义烈”的家风 , 英才辈出 , 近代以来 , 曾涌现“刘氏双烈”刘之良、刘之堂两兄弟 , 栋梁之家刘原道祖孙三代 , 书画世家刘慎旃等精英人物 , 在《巢湖市志》《合肥历代1000名人》《合肥家风》《巢湖市家风家训选萃》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 巢湖市名人馆也有介绍 。
又如 , 落籍滇西的火弥赤后人亦英才辈出 , 曾涌现莽廷瑞、莽成龙、蒋宗汉、蒋家杰、蒋世芳、蒋发清、蒋发祚、蒋文洪、蒋文炽、蒋朝章等精英人物 , 在云南省、市、县诸多典籍中有记载 。
巢湖百姓:巢城“蒙古族”刘氏的源流// //
结束语
煌煌中华 , 悠悠历史 , 仰望历史的星空 , 心神激荡 , 今逢盛世 , 正是中华儿女奋起报国之时 。 历经千年沧桑的契丹后人 , 而今生活在中华大家庭之中 , 他们继承了先祖忠勇义烈的家风 , 恪遵忠义传家的祖训 , 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 在各自岗位各展所长 , 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争作贡献 , 努力拼搏 , 犹如雄鹰展翅 , 骏马奋蹄!
——本文节录自刘平贵的论文《话说北国契丹风云》
巢湖百姓:巢城“蒙古族”刘氏的源流// //
最忆是巢州
- 这个神仙很特别,在民间威望高,由老百姓自行选出
- 他本是日军的勘探员,被俘后自愿加入八路军,去世时百姓为其发丧
- 北京记忆1994年,南北长街百姓生活
- 宋怡明:明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如何形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 宋怡明:明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如何形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 四川江油1990年,工业强县百姓生活
- 百年前云南保山,永昌府城百姓生活
- 宁波老人们淘老古:遭到日军轰炸时,宁波百姓对付轰炸的那些事儿
- 冷兵器研究所:古代一次大战人口减半?让数据告诉你,消灭百姓比刀还快的是什么
- 揭秘刘备带百姓逃亡的真实原因,其实并不是怕曹操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