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们都想做李白,而活成了杜甫,最终却成了高适

以前读书的时候 , 常听别人说:我们都想做李白 , 而活成了杜甫 , 最终却成了高适 。 一直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直到出了学校 , 进了社会 , 才明白:李白代表了梦想 , 杜甫代表了现实 , 而高适代表了宿命 。

李白 , 祖上是鲜卑血统 , 故不能参加科举 。 24岁仗剑天涯、气势如虹 , 入渝州、经成都、下扬州 。 42岁 , 春风得意进朝堂 。 44岁仰天大笑出京城 。

杜甫 , 出身名门望族 , 从小过着"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 七岁能赋诗 , 开口咏凤凰 。 十九岁游郇瑕 , 二十岁游吴越 。 怀揣着"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 , 却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

高适 , 出身寒门 , 二十岁还在田间乡野中过着自耕自足的生活 。 二十一岁终于出山赶考 , 却不想落榜了 。 高适没有放弃 , 一直考考考 , 却一直落落落 , 最后又跑回去种他的地去了 。


为什么说我们都想做李白,而活成了杜甫,最终却成了高适

为什么说我们都想做李白 , 而活成了杜甫 , 最终却成了高适// //

公元744年 , 44岁的老油条李白 , 33岁的小白杜甫 , 41岁的土包子高适 , 三个出身截然不同的人却在洛阳不期而遇了 。 三人相见如故 , 开始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三人行 , 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件盛事 。

他们畅游梁、宋之地(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 饮酒观妓 , 射猎论诗 , 相得甚欢 。 好不潇洒、好不痛快 , 李白挥笔写下了《上阳台帖》 , 作为三人行的最佳见证 。 写完此贴后 , 三人便分道扬镳 , 各奔前程 。 也许三人做梦也想不到 , 经此一别 , 等待他们的竟是迥然不同的结局 。

李白 , 仕途不顺下 , 开始了他的寻仙问道之旅 , 终日以酒为乐 , 似乎只有在醉境中 , 他才能做一名谪仙人 。 后寻仙无果后 , 与家人隐居在深山之中 。

杜甫 , 继续赴京赶考 , 却不想遇到奸相李林甫 , 因此落榜 , 从此在长安过上了长达十年的寄人篱下生活 。 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杜甫不但官没做上 , 还把自己的小儿子给饿死了 。

高适 , 曾经的乡巴佬土包子 , 却是三人中混的最好的 。 他受到刺史推荐 , 谋了个还算可以的官职——封丘尉 。 还没上任 , 高适便写了一首《留上李右相》 , 为当朝宰相李林甫歌功颂德 。

天宝十四年(755年) , 安史之乱爆发 , 结束了大唐盛世 , 也拨动着李白、杜甫和高适的命运之轮 。 唐玄宗一路西逃 , 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 , 永王李璘则为江陵大都督 。

老天似乎给在戏耍昔日的三个好友 。 杜甫一路逃难而来 , 誓死追随唐玄宗 。 而李白在永王李璘的盛邀下 , 出山做了他的幕僚 。 而在这样的局势下 , 高适却是敏锐的嗅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 , 他毅然决然的抱紧了太子李亨的大腿 。


为什么说我们都想做李白,而活成了杜甫,最终却成了高适

为什么说我们都想做李白 , 而活成了杜甫 , 最终却成了高适// //

公元756年 , 李亨在马嵬驿策划了兵变 , 诛杀了杨贵妃 , 逼迫唐玄宗升为太上皇 。 而他则登基称帝 , 是为唐肃宗 。 唐玄宗的权利被架空 , 自然不甘心 , 于是让人传信给永王李璘带兵前来救驾 。

而拥护唐玄宗的人自然遭了秧 , 例如杜甫 。 杜甫屡遭打击 , 便再也没有了出仕做官的心思 , 入蜀避乱 , 开始了客居草堂、漂泊西南的穷困潦倒生活 。

而李白 , 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 , 为感谢永王李璘的赏识 , 竟然一口气写下了十几首为永王加油助威的诗 。 也许在杜甫、李白等人看来 , 篡位的唐肃宗是逆贼 , 但是在唐肃宗、高适等人看来 , 李白、永王等人才是大大的逆贼 。

唐肃宗下令 , 永王李璘谋反 , 命淮南节度使高适率军镇压 。 一方是正牌的国军 , 一方是杂牌的水军 , 高低立判 , 成败也成定局 。 永王赐死 , 李白入狱 。

李白知道带兵将领是昔日好友高适后 , 庆幸之余欣喜不喜 , 连忙写了首诗让人交与高适 。 在这首《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中 , 李白姿态较低 , 难得的谦虚恭谨了一回 。 却不想高适看到诗后视而不见 , 昔日的好友之情早已抛诸脑后 。

从此之后 , 李白、高适二人形同陌路 , 断然绝交 。 公元759年 , 60岁的李白遇到朝廷大赦 , 故而得以出狱 。 重获自由 , 李白顺江而下 , 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 三年后 , 李白便仙逝了 。


为什么说我们都想做李白,而活成了杜甫,最终却成了高适

为什么说我们都想做李白 , 而活成了杜甫 , 最终却成了高适// //

杜甫在成都 , 虽然不用遭受牢狱之苦 , 但日子过得比较艰辛 。 他得知李白入狱之时 , 竟然为李白担心得直掉眼泪 , 随后写下《梦李白二首》 。 表达了二人同病相怜 , 一生壮志未酬的感慨 。

公元760年 , 高适出任蜀州刺史 。 特意去看望了杜甫 , 对于李白与高适的间隙杜甫自然是不知道的 。 二人把酒言欢 , 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 。 高适在蜀州三年 , 多次接济杜甫 , 这让杜甫大为感激 。 三年后 , 高适调任 , 经此一别 , 二人再未相见 。

当年 , 李白挥毫 , 手书《上阳台帖》 , 在场的杜甫、高适一样壮志凌云 。 可是几十年过去 , 早已物是人非 。 千百年后 , 我们仍记得狂放的李白、愁苦的杜甫和得意的高适 。

人生无法重来 , 很多人想做李白 , 有的人活得像杜甫 , 还有一些人 , 最后成了高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