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皮最厚的诗人,中状元后写诗炫耀,句句俗气却流传至今

自隋唐之后 , 科举考试就是国家取仕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 学子书生们十年寒窗 , 就等一朝金榜题名 , 高中状元 , 此后金榜题名 。

不过状元不是那么好考的 , 每年参加考试的那么多 , 从地方考到中央 , 从乡试到殿试 , 层层选拔 。 千万学子中 , 每三年才出一位状元 。

据考证 ,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开始 , 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河北肃宁县人)止 , 在这1283年间 , 科考的榜数为745榜 , 共产生了592名状元 , 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啊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 , 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


脸皮最厚的诗人,中状元后写诗炫耀,句句俗气却流传至今

脸皮最厚的诗人 , 中状元后写诗炫耀 , 句句俗气却流传至今// //

状元如此优秀 , 非真才实学者不能得之 。 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确有那么几位凭借运气考上状元的 , 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才学 , 毕竟能够上殿试已经说明一切 。 但你绝想不到历史上还有一位状元 , 不是考来的 , 而是凭借厚脸皮讨来的 。 他就是唐文宗开成三年戊午科状元——裴思谦 。

说起来 , 裴思谦也是名门望族 , 伯父裴垍高居宰相 , 老爸裴坰也是大理卿 , 三品大员 , 名声政绩都不错 , 但裴思谦同学却不学好 , 偏偏去傍上了大太监仇士良 。

仇士良是唐朝时期著名权宦 , 尽管为宦官 , 但是却把持朝政 , 杀二王四相 , 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 因为手中有权 , 尽管多次在皇帝面前无理 , 皇帝对其也无可奈何 。


脸皮最厚的诗人,中状元后写诗炫耀,句句俗气却流传至今

脸皮最厚的诗人 , 中状元后写诗炫耀 , 句句俗气却流传至今// //

?有一年 , 裴思谦突然心血来潮 , 想要个进士当当 , 于是就向仇士良讨了一个介绍信 , 找到了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高锴 。 高锴为官正直 , 不想趋炎附势 , 便将他轰了出去 。 裴思谦气愤不过 , 临走之前放下狠话:“你给我等着 , 等下次考试我非要个状元当当不可 。 ”

等到又一次科举考试 , 裴思谦带着仇士良的荐帖 , 对高锴说:“仇大人有信 , 荐裴思谦为状元 。 ”原本高锴早已把裴思谦这个人忘了 , 便回复他 , 状元已经有人选了 , 除状元之外的按仇大人的意思办 。

裴思谦脸皮不是一般厚直言道:“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不能再得罪仇士良 , 不然自己不会有好果子吃 , 不得已 , 只好让他当了状元 。


脸皮最厚的诗人,中状元后写诗炫耀,句句俗气却流传至今

脸皮最厚的诗人 , 中状元后写诗炫耀 , 句句俗气却流传至今// //

裴思谦拿状元后 , 又马上干了一件让人不齿的事——当晚就跑去了高级娱乐场所“平康里” , 嚣张了一晚上 , 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及第后宿平康里》:“银缸斜背解鸣珰 , 小语偷声贺玉郎 。 从此不知兰麝贵 , 夜来新染桂枝香 。 ”

全诗内容并不难理解 , 就是一个刚刚考上状元又去潇洒了一夜的诗人的内心写照 , 第一句其实就已经非常俗气 , “鸣珰”指的是女子所戴的首饰 , 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 而第三句则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觉得兰花麝香这类东西贵了 , 足见一朝鸡犬升天后的欣喜 。

不过 , 这几句诗虽然俗气 , 却很能反映他的心境 , 而且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 , 增添了鉴赏价值 。 也正因如此 , 这首炫耀诗才得以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