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导语:温州浙江南部山区市场体系里的中心位置是由温州的交通条件决定的 。 瓯江上游树枝状的水网在温州一带入海 , “塘河”系统串联起瓯江流域、飞云江流域和鳌江流域 。 温州就处于“T”字型水路交通网的交接处 , 温州是整张水运交通网的中心 。 当时温州城内的码头存在地域分工 , 不同的码头服务不同的地区 , 这样码头分工就将不平衡的地区经济所导致的贸易量差异传导了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上来 。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

温州市

1.古代至温州的城市空间结构:“井”字形的地理格局

宋代杨蟠曾将温州城内划分为三十六坊 , 通过对三十六坊的考察 , 发现宋代温州城内坊的分布呈现“井”字形分布格局 。 三十六坊主要集中在城内北侧和南侧 , 以及州治东侧和西侧 , 城东和城西是坊分布的空白区 , 尤其城南和城北云集了大量的坊 。 城门和坊的分布格局都在说明城北和城南是宋代温州城内的繁荣地带 。 明代温州城的发展格局和宋代相似 , 依然保持“井”字形的发展格局 。 北部和南部是坊的密集分布区 , 府治东西两侧也是坊的密集分布区将南北两部分联系在一起 , 而信河街和南北大街是连接城南和城北两条主干道 。 而城墙内的偏西和偏东位置是坊分布的稀疏地带 。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

明代温州城市结构图

近代温州的城市结构依然维持着“井”字形的结构 , 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温州城市的发展 , 城市空间拓展发展主要在东面和南面 。 城南温瑞塘河一带有大量的农田发展成为街区 。 20世纪30年代 , 曾修筑连接平阳至永嘉的永瑞平公路 , 直达瓯江码头 , 永瑞平公路在修筑的时候 , 建在城东的农田上 , 即现在的飞霞北路一带 。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

1877年到1944年温州城市空间拓展

通过这样的梳理 , 我们会发现温州城市发展存在南北两个重心 , 而信河街和南北大街是连接南北的两条主干道 。 近代 , 随着城南和城北的持续发展 , 城东的永瑞平公路(现在的飞霞北路)成为第三条南北干道 。

2.浙南三级市场体系:以温州为中心 , 河流为纽带的阶梯式市场结构

温州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形态 , 这需要从浙南的市场体系讲起 。

温州与丽水地形以山地为主 , 在闭塞的交通条件下 , 水运成了人们出行的普遍选择 , 温州与丽水之间 , 县与县之间 , 一个县内部的市镇之间 , 都得依靠河流 , 这对浙南山区市场体系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

温州地形图

从大的层面上讲 , 1877年温州开埠成为通商口岸 , 开埠后的温州港主要承担与沿海口岸城市 , 尤其是上海、宁波的货物中转职能 。 在某种程度上说 , 温州港是上海宁波的“支线港口” , 是连接上海宁波与浙江南部各地区的中转桥梁 。

在内部贸易关系中 , 以县城和市镇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 , 形成了以温州为中心 , 河流为纽带的阶梯式市场结构 。 温州位于瓯江下游沿岸 , 在区域中处于最高层级 。 通过树枝状的水网 , 串联起各个县城 。 在县域内部 , 县城通过发达的水网串联起各个市镇 。

温州和丽水地区作为一个完整区域 , 其内部发展是不平衡的 。 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河口平原主要分布在温州 , 而丽水地区平原面积有限 , 山地丘陵所占比重较高 , 这直接导致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 市场化程度也存在差异 。 温州地区的永嘉、瑞安、平阳和乐清经济相当发达 , 丽水地区以及温州山区相对落后 。

3.码头的地域分工 :开埠以后温州城的城市格局

近代温州城区的码头按地域进行职能分工 。 城东北的码头主要用来服务沿海贸易的船只 , 城西北的码头主要用来服务瓯江上游的船只 。 城南的码头主要用来服务瑞安平阳等温州南部地区的船只 。 这样码头分工就将不平衡的地区经济所导致的贸易量差异传导了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上来 , 整个温州城市空间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 每个角对应不同的地区 。 在三角关系中 ,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有以下两个特点 。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

第一 , 贸易量不均衡导致各码头片区发展不均衡 。 近代 , 温州城市新空间主要是以码头为中心向外拓展 , 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导致了温州与各地的贸易量存在差异 , 在码头分工的传导下 , 各码头片区发展不均衡 。 像瑞安、平阳所产茶叶需要通过温州出口 , 运送这两地茶叶的船只主要停泊在城南 , 茶叶中间商为了便于收购茶叶 , 纷纷将茶行设在城南 。 除此之外 , 永嘉县作为粮食入不敷出的县份 , 瑞安和平阳是永嘉县的大米主要输入地 , 这带动了城南地区米行和碾米厂的集聚 。 瑞安和平阳等地经济繁荣 , 与温州贸易量大 , 直接带动了城南的繁荣 。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

一百多年前的温州城东北角 , 满是船只

城东北角的码头主要用来服务出海船舶 。 温州开埠以来 , 贸易量虽然无法与宁波上海等大型通商口岸相比 。 但就自身而言 , 通过城东北码头的货物运输量大 , 这一带相当繁荣 。 近代 , 在一带建造了多座可以停泊汽轮的现代化码头 。

城西码头主要用来服务瓯江上游地区船只 。 瓯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 市场化程度低 , 贸易量小 , 这是城西北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 。

第二 , 码头转运对城市空间架构的影响 。 温州城区的码头是以地域作为分工对象 , 而不是根据货物不同进行专业化分工 。 这就涉及到了码头转运问题 。 温州城市发展的交通基础是东西向的瓯江和南北向的塘河系统 。 从温州南部过来的货物在城南卸货后 , 转运到城东北的码头出口 。 城南码头与城东北码头的转运量大 , 使得城市对南北向的交通需求量特别大 。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港口与城市:港口牵引下的温州城市空间变迁// //

1877年温州府城图

温州城墙内原来有信河街和南北大街两条南北向的主干道 。 开埠之后 , 东城墙外先后又发展出了江西栈和永瑞平公路两条新的南北向道路 。 随着道路的开辟 , 住宅、商店开始涌现 , 使得近代温州城市不断向东拓展 。

从这一点上讲 , 对外的沿海贸易是引起温州城市空间演变的发动机 。 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起腹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输往温州 , 城南码头和城西北码头直接受益 。 货物在两个码头卸下后 , 转运到城东北的码头出口 , 带动了沿线城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