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清顺治六年 , 清廷实际上的二号人物 , 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身染天花死亡;顺治七年 , 大清“皇父摄政王” , 清廷实际上的一号人物 , 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坠马受伤 , 不治身亡;顺治八年 , 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被顺治皇帝赐自尽 。 至此 , 清太祖第四任大妃阿巴亥所生三子 , 全部离开人世 , 这三个在清初时期尤其是顺治皇帝继位为帝以后 , 大清王朝权势滔天、把控朝政的三兄弟彻底结束了他们的时代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清太祖 , 努尔哈赤画像

努尔哈赤被明朝将领袁崇焕的大炮震碎了梦想 , 也阻止了他的雄才大略 , 更重要的 , 被炮击不久以后 ,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去世 , 他深为宠爱的第四任大妃阿巴亥被迫殉葬 , 其所生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虽然被努尔哈赤所钟爱 , 甚至多尔衮还被属意汗位传承 , 但在父母双亡以后 , 阿济格三兄弟的人生彻底改变 。

按说 , 作为一母同胞 , 而且共同面对了父母双亡的悲惨境地 , 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应该感情甚笃、相互扶持 , 共同面对当时乃至以后甚为复杂和混乱的朝政局面和权力分割 。 在皇太极驾崩以后 , 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期间 , 他将阿济格和多铎作为自己最为信赖和倚重的领军大将 , 在挥师入关、荡平大顺政权乃至南明政权及各地流寇、抗清势力等军事行动中 ,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立下了不世功勋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顺治元年 , 并立政权局势图

由此看来 , 三兄弟似乎也真的做到了感情深厚 , 相互依靠 ,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被多尔衮委以重任 , 基本掌握大清所有军队的阿济格和多铎真的对多尔衮那么死心塌地的忠心吗?个人认为 , 阿济格三兄弟之间非但没有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相互依靠 , 反而是典型的“塑料兄弟情” , 经不起推掉和考验 。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01 起点不同 , 导致阿济格和多铎心中对于多尔衮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如此忠心 。

1、参政起点不同 。

阿巴亥作为当时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大妃 , 其所生儿子 , 会“子以母贵”而被努尔哈赤甚为疼爱 , 也就容易理解了 。 在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接连被废黜太子之位后 , 努尔哈赤决定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命代善为大贝勒 , 率领“八大贝勒” , 共议国政 。 大贝勒代善和“八大贝勒”从表面上看应为八人 , 但实际上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年龄太小 , 尚未成年 , 而被两人合一当成一个“贝勒”单位看待 , 所以“八大贝勒”制度实际上是十位贝勒组成 。 注意 , 此时 , 作为哥哥的多尔衮虽然被称为“九王”但其在“八大贝勒”中的排名实际在弟弟多铎之后 , 只是因为年龄关系 , 多铎才被称为“十王” 。 当然 , 此时的多尔衮和多铎还都不能和排位第八的阿济格相提并论 , 毕竟当时的阿济格已经16岁 , 是一个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剧照: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

9岁的多尔衮和7岁的多铎能够跻身议政参政的“八大贝勒”之列 , 说明了其父努尔哈赤对两位幼子的倍加宠爱 , 但相比较而言 , 此时的多尔衮根本无法和哥哥阿济格相比 , 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弟弟多铎 。

2、受宠程度不同 。

阿巴亥长子阿济格虽然被后世学者一致认为系一个毫无政治智慧、不懂心机手段、权术谋略的莽夫 , 但其也是被当时公认的“满洲第一猛将” , 自幼跟随努尔哈赤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 当时正处于征战四方、尚武轻文大环境下的建州女真部落中 , 如此勇猛的一员虎将自然会得到努尔哈赤的倍加重视 , 阿济格的受宠程度远在两位弟弟之上 。 努尔哈赤第四子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曾经因为遇见阿济格没有下轿行礼 , 而被努尔哈赤勒令离婚 , 可见阿济格当时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之高 。

多铎虽然在努尔哈赤的恩宠下 , 和多尔衮一样 , 各自率领来自两黄旗的十五牛录 , 但在很多大场合中 , 多尔衮出现的次数较之多铎 , 少之又少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天命元年 , 努尔哈赤的诸子贝勒、宗室显贵要向其跪拜朝贺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当面向其朝贺的荣幸 。 当时 , 年仅两岁的多铎就拥有这个天大的荣幸 , 而4岁的多尔衮则被排在大殿之外朝拜 。 由此可见 , 最初时期 , 多铎虽然不能和阿济格受宠程度相比 , 但却远在多尔衮之上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画像

3、军事指挥能力不同

多尔衮在顺治朝摄政期间的完美表现 , 表明其绝对具备一代杰出帝王应有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 , 但在努尔哈赤驾崩以后 , 皇太极驾崩之前 , 虽然阿济格因为自身原因逐渐被排挤出了权利中心 , 清朝建立之初 , 仅被晋封郡王爵位 , 逐渐和被封为亲王爵位的多尔衮和多铎拉开差距 , 但其在战场的勇猛表现 , 依然是大清王朝不可忽视的存在 。

24岁的多尔衮和22岁的多铎在皇太极亲自教导和提携下 , 成功列入“清初六大亲王”行列 , 多尔衮因为年龄优势排名在多铎之前 , 但两人真正的军事才能和战场表现谁更胜一筹呢?或许 , 我们能从崇德年间 , 最大的一场战役——锦州大战中看出端倪 。

崇德六年 , 皇太极命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率领十万大军 , 正式发起“锦州大战” , 镇守松城和锦州的则是明朝名将洪承畴和祖大寿 。 面对同样拥有十几万兵力的明朝军队 , 多尔衮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进攻后仍然毫无进展 , 皇太极改命多铎代替多尔衮 , 指挥作战 , 最终生擒洪承畴、逼降祖大寿 , 成功攻取了松山和锦州两座城池 , 为清军挥师入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 乾隆四十三年 , 乾隆皇帝在位多尔衮平反冤案的同时为多铎平反昭雪 , 对其的评价为:“开国诸王战功最甚” 。 由此可见 , 就军事才能和具体的战场表现而言 , 战功赫赫的多尔衮根本比不上 自己的弟弟多铎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豫亲王多铎画像

由此可见 , 阿济格虽然是一个冲动莽撞的武夫 , 率军打仗还行 , 登基为帝绝无可能 , 但他作为多尔衮和多铎的大哥 , 自幼深受努尔哈赤宠爱 , 肯定也会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 , 甚至在皇太极驾崩后 , 拥立多尔衮也是违心之举 , 并不是出于兄弟感情的大度考虑 。

对于多铎 , 在皇太极驾崩以后 , 推举清朝继位之君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上 , 多尔衮在假意推脱皇位之后 , 他的那一句:“如果你不同意 , 应该立我为帝 , 我的名字本来就是列入太祖遗诏里的!”并不是心血来潮 , 更不是临时起意的夺位表演 , 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

02 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期间 , 对于阿济格和多铎的重用 , 更多的是利用 , 而非兄弟情 。

基于八旗内部团结和清军挥师入关当口的考虑 , 多尔衮在皇位争夺上做出让步 , 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为帝 , 是为顺治皇帝 。 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一起担任年幼君主的摄政王 , 辅助处理朝政 。 济尔哈朗系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之子 , 和多尔衮比起来 , 和顺治皇帝属远一层的堂叔 , 其朝中威望和权势远远不及多尔衮 。 而且 , 济尔哈朗之所以被任命为摄政王 , 也是多尔衮为了稳住其他皇室宗亲和满洲显贵 , 掩盖自己独掌朝纲的野心之用 。 顺治皇帝一登基 , 多尔衮便大权在握 , 成为大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剧照:庄亲王济尔哈朗

可是 , 此时的多尔衮还有一个心腹大患 , 那就是当初和自己实力相当 , 竞争皇位的豪格 。 手中握有正蓝旗 , 而且拥有皇长子身份 , 屡立战功、朝中威望甚高的豪格一旦抓住机会就会将多尔衮这个让自己错失皇位的叔叔于死地 。 所以 , 多尔衮只能迅速的拉拢和培植自身党羽势力 , 将大清军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 “满洲一猛将”阿济格和军事天才多铎 , 作为自己的一母同胞 , 被多尔衮首先考虑 , 被委以重任 。 清军挥师入关时 , 在多尔衮的安排下 , 阿济格和多铎手中掌握了满、蒙三分之二和全部汉军兵力 , 挥师入关 。 多尔衮利用阿济格和多铎 , 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便完全改变了和豪格之间原本实力相当的局面 , 成功的夺取了豪格的兵权 , 将豪格彻底挤出了权利中心 。

顺利挥师入关 , 定都北京以后 , 多尔衮的权势和威望已经达到顶点 , 但多尔衮的野心促使他不会止步于此 ,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 为今后不可告人的计划做好准备 , 多尔衮面对阿济格和多铎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英亲王阿济格画像

为了换取朝中群臣的认可和拥护 , 展现自己“大公无私、不失偏颇”的摄政政策 , 面对阿济格被晋封“叔王”的要求 , 他严词拒绝 , 并对其说顺治帝“不过系孺子”的犯上言辞严加处理 , 削除亲王爵位 , 降为郡王 。 由此可见 , 这个当初被自己利用 , 并为清军入关和征讨大顺政权、南明政权做出巨大贡献 , 成功帮助自己稳固地位的亲哥哥已经成为了多尔衮的反面教材和任由摆布的棋子 。 阿济格成为了“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 , 此时 , 兄弟感情何在?

拥有绝对军事天分的多铎 , 则成为多尔衮另一个棋子 , 他非但没有受到多尔衮的惩处 , 反而被多尔衮更为重视和信赖 , 在清初时期的南下作战中 , 多铎几乎直接参与了所有战事 , 短短的两年之内 , 多铎率军攻至南京 , 而后折返蒙古 , 行军路线横跨南北 , 军功之盛、威望之高 , 被多尔衮大加封赏 。 阿济格苦求而不得的“叔王“封号 , 被多尔衮安在了多铎的头上 , 多铎成为了仅在多尔衮之下的清廷二号实权人物 。 虽然和阿济格的命运不同 , 但多铎在多尔衮的统筹计划中扮演了和阿济格同样的角色 , 那就是多尔衮手中的棋子 。 多尔衮在牺牲了阿济格 , 赢得了更多朝臣的拥护和支持后 , 又推崇多铎 , 牢牢掌控军队、稳固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 自此 , 多尔衮成为真正的“太上皇“ , 权倾朝野、无可复加 。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多尔衮与一母同胞阿济格、多铎的“塑料兄弟情”// //

画册:多铎平定南京

作为一母同胞 , 多尔衮虽然和阿济格、多铎两位兄弟 , 共同面对了父汗驾崩后 , 生母阿巴亥被逼殉葬的无可奈何;共同面对了“杀母仇人“皇太极的亲自教导和提携;共同面对了二次错失皇位的巨大遗憾 , 兄弟三人虽然表面上做到了精诚合作、同舟共济 , 但在面对权力这个巨大诱惑之时 , 兄弟之情也不可避免的变成了政治牺牲品 。 多尔衮生生的将风雨同舟、生死同命的兄弟感情变成了“塑料兄弟情“!

(参考文献:《清史稿》、《多尔衮摄政日记》、《清史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