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帮孙子,朱允炆却不堪大用,被朱棣篡位,为何?

明太祖朱元璋每天都在考虑如何把大明王朝经营得滴水不漏 , 他对开国元勋百般提防 , 对亲生骨肉则是信任有加 。

朱元璋将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做藩王 , 其中以“夹辅王室”镇守西北的九个藩王 , 还经常领兵离开藩镇 , 参加对北元军队的防御和征讨 。 明朝不乏有识之士 , 翰林院的文员叶伯巨就看到了“分封诸侯”的弊端 , 他对朱元璋讲述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 ,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 。 叶伯巨希望能够用历史事例让朱元璋吸取教训 , 并建议朱元璋趁诸王没有密谋作乱之前 , 控制他们的藩镇、裁撤他们的兵力 , 可朱元璋认为自己的子孙勇敢善良 , 比刘季和司马炎祸心四起的子孙好千倍百倍 。


朱元璋想帮孙子,朱允炆却不堪大用,被朱棣篡位,为何?

朱元璋想帮孙子 , 朱允炆却不堪大用 , 被朱棣篡位 , 为何?// //

1392年 , 懿文太子朱标病逝 , 朱元璋借鉴元朝兄弟争权、手足相残的教训 , 没有从剩下二十多个儿子里挑选继承人 。 他认定皇位继承是皇朝安全的根本 , 因此他制定了严密的法则 , 《皇明祖训》里明确规定 , 明朝的皇位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 , 只有皇帝没有子嗣的时候 , 才可以从血缘关系最近的那支挑选 。 秉持着这一想法的朱元璋 , 放弃了立藩王为太子的想法 , 转而立朱标的嫡长子 , 自己的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

朱元璋治国严酷凌厉 , 各地藩王深知自己与父亲的差距 , 毕竟他们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 , 父亲就已经是威风八面的吴王了 。 洪武时期的藩王遵纪守法 , 的确像朱元璋所想的那样 , 是统兵御敌的利剑 , 拥护天子的勤王力量 。 朱元璋认识到自己政治手段过于严苛 , 太子朱标仁爱忠厚 , 威望能力得到兄弟敬服 , 可以做一个汉文帝那样的后继仁君 。 可是天妒英才 , 仁慈友爱的朱标去世 , 痛失爱子的朱元璋在长孙朱允炆的身上看到了朱标的影子 。


朱元璋想帮孙子,朱允炆却不堪大用,被朱棣篡位,为何?

朱元璋想帮孙子 , 朱允炆却不堪大用 , 被朱棣篡位 , 为何?// //

朱允炆性格亲和 , 接受的又是传统儒学教育 , 朱元璋认为孙子能够做一个圣贤之君 。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 , 征战沙场数十载的藩王并不买朱允炆的账 , 他们自恃劳苦功高 , 而且又是朱允炆的叔父 , 自然不想被年幼的朱允炆呼来喝去 。 晚年的朱元璋隐约察觉到这一端倪 , 但他又不忍心对亲生骨肉下手 , 比起功高盖主的淮西勋贵 , 他更信任拱卫京师的藩王 。

1398年 , 朱元璋一如往常地和大臣们议论政事 , 年事已高的他感到十分疲倦 , 哈欠不断 , 会意的大臣们交换眼色 , 跪拜告退 。 朱元璋来到后宫床上休息 , 没想到就此一睡不起 , 结束了自己神秘传奇的一生 。 虽然朱元璋去世突然 , 身体的每况愈下 , 让他预感到自己很快会不久于人世 。


朱元璋想帮孙子,朱允炆却不堪大用,被朱棣篡位,为何?

朱元璋想帮孙子 , 朱允炆却不堪大用 , 被朱棣篡位 , 为何?// //

因此朱元璋早早地立下了一份遗嘱 , 遗嘱大体内容是:我能做皇帝是上天的意愿 , 三十多年来不敢倦怠 , 希望能够给百姓带来一片盛世 。 可惜我出身卑微 , 没有圣人那样博大的学识才智 , 虽然做了一些自以为正确的事情 , 但也有许多疏忽之处 。 我一直担心精力日益衰微 , 很怕有些事情没有办妥 , 现在我即将离开人世 , 想起种种过往 , 也没有太多遗憾的事情了 。 皇太孙允炆性情宽厚 , 讲究孝道 , 理应担起帝王大业 , 文武大臣要尽心辅佐他 。 留在封地的诸王 , 得知我去世的消息 , 不用来京城吊唁 , 应当管好自己的封地 , 各王的文臣武将 , 悉听朝廷安排 。

朱元璋的遗诏大体有三种意思 , 第一是回望三十年的治政生涯 , 承认有些没能考虑到的地方 。 第二是明确继承人是朱允炆 , 要求文武大臣要尽心辅佐 , 不能有半点懈怠 。 第三点才是最关键的一点 , 朱元璋生怕诸王前来京城争权 , 让明朝陷入藩王作乱的祸患中 。


朱元璋想帮孙子,朱允炆却不堪大用,被朱棣篡位,为何?

朱元璋想帮孙子 , 朱允炆却不堪大用 , 被朱棣篡位 , 为何?// //

这封遗诏是在朱元璋去世的第二天展示的 , 那一天正是朱允炆继承皇位的第一天 , 建文帝公开遗诏 , 最主要的作用是震慑朝臣和各地藩王 。 遗诏传到藩王的耳朵里 , 原本想赶往京城的他们 , 只好听从朱元璋的遗愿 , 老实待在自己的封地 。 就在藩王不情愿地听命时 , 一场酝酿已久的计谋在遥远的应天府悄然实施 。 建文帝早在继位前就看到了藩王尾大不掉的祸患 , 他将拥兵自重的叔父看作心头大患 , 一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

第一个提出削藩建议的是户部侍郎卓敬 , 尽管建文帝没有批复奏章 , 但削藩的消息还是流传到了各地藩王的封地里 。 可是他们谁也不想做出头鸟 , 而是互相煽动对方情绪 , 希望可以在紧张形势下静观其变 , 坐收渔翁之利 。


朱元璋想帮孙子,朱允炆却不堪大用,被朱棣篡位,为何?

朱元璋想帮孙子 , 朱允炆却不堪大用 , 被朱棣篡位 , 为何?// //

当建文帝发现藩王蠢蠢欲动的时候 , 他急忙召讲学老师齐泰、黄子澄商量决议 , 在齐黄二人的建议下 , 建文帝裁撤了几个实力较弱的藩王 , 把实力雄厚的燕王放到了最后面 。 短短一年的时间 , 拥有拱卫京师权利的周、湘、齐、代、岷五位藩王就被废为庶人 。 发往云南的周王 , 软禁在京师的齐王 , 幽禁在大同的代王 , 迁到漳州控制的岷王 , 不愿受辱自焚的湘王 。

一个个位高权重的藩王在燕王朱棣的面前倒去 , 等待朱棣的命运 , 不是禁足就是杀戮 , 和蒙古军队交战多年的朱棣没想到这么快就迎来自己的命运 。

建文帝的政治手段展现出和他这个年纪并不匹配的老练狠辣 , 如果不是遇到更加精明能干的四叔朱棣 , 也许建文帝真的会是一个有为之君 , 最起码不会落得自焚的凄惨下场 。


朱元璋想帮孙子,朱允炆却不堪大用,被朱棣篡位,为何?

朱元璋想帮孙子 , 朱允炆却不堪大用 , 被朱棣篡位 , 为何?// //

建文帝在削藩的同时 , 没有放松对燕王的控制 , 他先是以驻守边疆、抽调人手的名义将燕王的护卫调走 , 随后又派重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山海关 。

朱允炆的优势是拥有比燕军多出数倍的兵力 , 而老辣的燕王没有坐以待毙 , 恰巧朱允炆派去逮捕燕王的张信又是个叛徒 , 他不敢在北平府下令逮捕燕王 , 反倒是把朝廷的战略部署全盘托出 。

就此 , 一场连绵四年的烽火硝烟烧起 , 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除奸臣”的名义起兵反抗 , 远在应天的建文帝还不知道哪里出了岔子 。

花开说:《孙子》云:兵者 , 诡道也 。 建文帝并非没有才华 , 只是与朱棣相比少了狠辣果决 , 而历史也从来不会因为你年龄或者仁慈给予机会 , 朱棣利用机会麻痹建文帝而后以靖难为名 , 建文帝措手不及 , 其实胜负之数尚未可知 , 但是建文帝的一系列昏招迭出 , 也让他渐渐的丧失了优势 。 多年边陲的军旅生涯 , 对蒙古的用兵 , 也让朱棣在面对稚嫩的侄子时得心用手 。

参考资料:《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