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在北京一共有四座古代的祭坛 , 分别为天坛 , 地坛 , 日坛和月坛 。 这四座祭坛的功能各不相同 , 其中 , 天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 为四座祭坛中最重要的一个 。 可是 , 解放后 , 在天坛的旁边却出现过一个大土山 。 当时的大土山是什么样子 , 后来 , 又是怎么被移走的呢?接下来 , 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 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在我国古代 , 不管哪个朝代 , 祭祀都是连皇帝都不敢掉以轻心的大事 。 皇帝自称“天子” , 就是上天之子 , 在祭祀“皇帝的老爸”——上天这件事上 , 就显得更加不敢疏忽了 。 据史料记载 , 最早的祭天活动 , 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 此后数千年来 , 每朝每代都有严格的祭天仪式 , 直到1914年 , 袁世凯操办了最后一次祭天大典 。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 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

北京的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 , 它以南京的天坛为蓝本 , 建筑布局严谨 , 结构奇特 。 因为祭天活动的重要性 , 天坛也就成了最大的古建筑 , 占地约273万平方米 , 比故宫的两倍还要大 。 在建筑结构上 , 天坛遵循天圆地方的理念 , 以一条南北贯通的甬道——丹陛桥为轴线 , 将代表地的圜丘坛 , 皇穹宇;以及代表天的祈年殿 , 皇乾殿串在了一起 , 形成一个完整而且以轴线对称的整体 。 其中 , 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 , 三音石 , 对话石等精巧的建筑 , 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 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风雨的侵蚀 , 天坛的文物 , 建筑 , 还有树木遭到过不同程度的破坏 。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 , 有关部门对天坛投入大量资金 , 进行保护和修缮 。 可是 , 在60年代末 , 因为战备的需要 , 京城挖出大量的弃土 。 这些弃土 , 最后都堆积在了天坛附近的空地上 。 弃土越堆越多 , 渐渐地 , 已经形成了一座占地达6公顷 , 高度达30余米的大土山 。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 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

平地起高山 , 这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杰作 , 不是很好吗?当然不好 。 首先 , 整个天坛景区内都是树木林立 , 处处绿荫 , 而这个弃土形成的土山 , 光秃秃的裸露着黄土 , 与周围建筑的风格格格不入 。 其次 , 大土山位于祈谷坛内西南 , 丹陛桥西侧 , 不仅在整体上分隔了天坛轴线 , 以及主体建筑的内在联系 。 而且 , 完全破坏了天坛的中心对称的整体建筑构思 。 总之 , 大土山的出现 , 从建筑学 , 从艺术学 , 从美学来讲 , 都已经不只是画蛇添足这么简单了 。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 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

那怎么办呢?移走呗 , 能搬来 , 就能移走 。 1990年 , 京城有关部门决定 , 搬走土山 , 恢复天坛原有的历史风貌 。 可是 , 有关部门一预算 , 这绝对是一项大工程 , 耗资要达到千万元以上 。 这在当时 , 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

这时候 , 京城的市民体现出了极高的主人翁姿态 。 在“搬掉天坛土山 , 恢复古园神韵”的感召下 , 京城的各个部门 , 许多的群众 , 甚至是学生 , 纷纷利用休息时间献工出力 。 移山工程开始那天 , 正好是腊月三十 , 参战队伍连春节都没有休息 , 每天都有人不间断地过来 , 进行义务劳动 。 大家还积极献计献策 , 采取边移土 , 边整理 , 边栽植树木的方式 , 达到搬走一块 , 恢复一块的效果 。 就这样 , 仅用90天 , 就移走了80多万立方米的弃土 , 彻底把土山搬走 , 恢复了天坛的历史面貌 。 而工程结束后 , 经过统计 , 所花费用远低于当初的预算 。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 为何后来旁边多了个大土山// //

今天 , 美丽的天坛敞开它宽阔的胸怀 , 正在迎接着来自天南地北 , 五湖四海的游客 。 那个被移走的大土山 , 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 , 保护那些仅存的古建筑 , 就是在保护我们传统的文化 , 就是在保护华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 。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 , 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