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称孤时,东吴实力很弱,孙权是如何坐断江南的?
公元200年 , 孙策遇刺 , 将自己刚刚建立不久的江东基业交给了十八岁的弟弟孙权 。 在此后经营江南的过程中 , 他曾经在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两次被动战争中先后挫败了曹操、刘备倾巢出动的大军 , 更曾经主动发动了针对曹魏的四次合肥之战 。 孙权时期的东吴 , 在三国争锋中一直处于非常积极的态势 。 苏轼在《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他“年少万兜鍪 , 坐断江南战未休 , 天下英雄谁敌手 , 曹刘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以赞美其年少英雄 。
与曹操、刘备二人争雄 , 孙权存在先天的劣势 。
首先 , 缺少天时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用汉献帝的名义去征讨四方;刘备自称皇族后裔 , 号称凭借衣带诏讨贼 。 而孙权 , 站在汉王朝正统的立场去看 , 是没有悬念的乱臣贼子 。 早在其兄长孙策主政期间 , 因为不被东吴门阀所认可 , 就与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 最终被许贡门客所杀 。 当18岁的孙权坐领江东时 , 他甚至不被孙策留下的托孤之臣张昭看好 , 赤壁之战前 , 东吴群臣普遍认为应该向汉丞相投降 。
十八岁称孤时 , 东吴实力很弱 , 孙权是如何坐断江南的?// //
其次 , 南方发展晚 , 根基薄弱 。 虽然我们今天看来 , 江南乃是鱼米之乡 , 是中国的富庶之地 , 但是华夏文明毕竟起源于黄河流域 , 三国时 , 南方大多数地方尚属蛮荒之地 , 虽然坐拥广阔的土地面积 , 大多数地区却是原始森林密布的状态 , 很多地方不宜开发 , 常有人死于瘴气 , 人口只有230万 , 不足北方的二分之一 。 当时虽然有大批北方人口躲避战乱逃往长江以南 , 但是吃饭所需要的土地却得现开现恳 , 缺少生产工具和有效组织也成为大难题 。
第三 , 兵力匮乏 。 孙权虽然不以汉朝的正统自居 , 却始终也不忘记自己逐鹿中原的梦想 。 当时逐鹿中原需要的兵、马、器械 , 对于当时的东吴来说都是难题 , 人口劣势意味着兵源不足 , 地理环境注定他们将缺少战马 , 文明起步晚又注定缺少武器 。
但是孙权坐领江东的50年时间里 , 不仅多次与魏蜀两国交战 , 取得了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中的两场大胜 , 对外处于攻势 , 而且将江南打理的井井有条 , 为此后前年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可谓为万世开繁荣 , 孙权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不得不说 , 孙权出生之后东汉就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 九岁时其父孙坚也死于战乱 , 此后长期与母亲颠沛流离 , 见多了国家大乱给人们造成的痛苦 , 自身也深受其苦 。 自幼在苦难中汲取营养的孙权 , 对于治理国家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手段 。
首先 , 合纵连横 , 缓称帝 , 孙权是个外交家
“联刘抗曹”的战略为人所熟知 , 这却只是孙权在三国中连横的一个小缩影 。 除了与刘备联合对抗强大的曹魏 , 孙权也会与曹操、曹丕联合 , 并曾经在曹丕称帝后向其称臣 。 夷陵之战前 , 孙权向曹丕归还于禁 , 接受曹丕的册封 。 刘备死后 , 虽然吴蜀两国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 , 面对北方强敌 , 东吴却再次与蜀国联合 。
曹丕接受汉献帝册封而称帝 , 刘备则以汉室继承人的身份称帝 , 而孙权不具备这些条件 , 则在曹丕称帝之后九年才称帝 。 通过先承认中原政权、、自身缓称帝等方式 , 孙权缓和了天时上的不利 。
孙权在对魏蜀两国的策略上 , 采取了务实和低调的原则 , 这让他在夹缝中游刃有余 , 避免腹背受敌 , 关键时刻还能借力打力 。
十八岁称孤时 , 东吴实力很弱 , 孙权是如何坐断江南的?// //
其次 , 发展农业、渔业和手工业 , 孙权是个实业家
孙权学习曹操的屯田方法 , 以军屯和民屯两种方式屯田积谷 , 发展农业生产 , 设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专管民屯生产 , 仅毗陵一地从事民屯的人数曾高达数万口 。
东吴冶铁治铜业 , 以今湖北武昌最为发达 , 吴国曾在一年的时间里于武昌锻造宝剑1000口、刀一万口 。 华中、华南铁产丰富 , 曾经令秦王喟叹 。 《史记》记载:“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 。 夫铁剑利则士勇 , 倡优拙则思虑远 , 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 , 恐楚之图秦也 。 ”可见东吴时期的铁矿丰富 , 而且冶铁业发达 。
《晋志》里说“汉制自天子制百官无不佩剑 。 ”汉代佩剑几乎成为上流社会的必须 , 而武昌一地年产刀剑1万多把 , 不仅能够武装自身的军队 , 而且还可以从魏蜀两国换取大笔的财富 。 如果说诸葛亮“决敌之资 , 惟仰锦尔” , 那么东吴靠的就是优质的手工铁制品 。 这一时期 , 吴越一代的工匠打造刀剑的技术水平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 曹丕担任魏世子时期 , 曾经专门从吴国招揽工匠为魏国打造兵器 。
而在纺织方面 , 东吴也积极追赶盛产蜀锦的蜀国 , 甚至刺激了此后2000年江南纺织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 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 , 赵达之妹为孙权嫔妃 , 号称“针绝”、“丝绝” , 宫中带头发展手工业 , 民间争相效仿 , 不仅为东吴聚敛财富增强国力提供了帮助 , 而且为后世的江南刺绣开了好头 。
此外 , 东吴的造船业也非常发达 , 还被写入历史课本 。 东吴有三大造船中心:侯官(福建省福州 , 规模最大)、临海(浙江台州)、番禺(今广州) , 其生产规模居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
《中外历史对比年表》中记载“三国时期 , 吴国造船业发达 , 能制造长达20仗的商船 , 大的战船上下5层 , 可载3000人 。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中记载 , 西晋灭吴 , 缴获对方战船5000余艘 。
如此规模庞大的造船工业 , 不仅能帮助东吴水军守住长江天险 , 对于东吴发展渔业、贸易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
十八岁称孤时 , 东吴实力很弱 , 孙权是如何坐断江南的?// //
第三 , 大规模开发江南处女地 , 寻找传说中的海外岛屿 , 获取人口和财富 , 孙权是个冒险家
南方和东南方的广大地区尚未开化 , 当时居住着众多的越人和蛮夷人 , 东吴屡次派兵征伐这些地区 , 使他们迁移到文明社会 , 与汉人杂居 。 东吴每征服一个部落 , 便使“强者为兵 , 赢者补户 , 得 精卒数万人” 。 这对发展农业经济 , 增强军事力量都大有裨益 。
此外 , 孙权利用造船业的发达 , 试图绕过魏国与辽东沟通 。 辽东诸侯公孙渊一度向孙权称臣 , 而孙权也曾经计划用财宝换取公孙渊的联盟 , 以获得逐鹿中原的兵力和马匹 。
公元230年 ,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出海寻找日本和夷州 , 最后卫温的船队抵达夷州 , 发现了当地的高山族 , 并且带回了一部分人口 。 孙权的这一动机 , 与后来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哥伦布航海没有区别 , 而在同一时期 ,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组织力量向海外探索 。
虽然孙权在对外开拓方面有得有失 , 但他的这些行动为后世继续开发南方和东南方树立了榜样 , 他富有冒险、坚持一统天下的精神也为东吴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 对他的子孙和东吴的臣民有着很大的影响 。 孙权死后 , 诸葛恪等人秉承了他的这些精神 , 虽然没有刘氏后人的皇室血统 , 却也知道“王业不偏安” 。
总的来说 , 孙权从十八岁开始成为一方诸侯 , 使父兄传下来的基业得以稳固 , 并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开拓 , 在历史上确实配得上一代雄主的赞誉 。 而他治理长江以南期间 , 积极发展生产 , 让百姓生活稳定 , 社会秩序井井有条 , 为后世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 功绩令后人敬仰 。 而更足以令后世赞叹的是 , 虽然年纪轻轻就割据一方 ,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 , 大国家的思想却从来没有动摇 , 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后人 。 孙皓面对司马炎时 , 一句“我在南方也为你准备了一把椅子” , 传为佳话 。
参考资料:
陈 寿 《三国志》
房玄龄 《晋书》
周 纬 《中国兵器史稿》
葛剑雄 《中国人口史》
《中国战争史》
- 评职称课题最后一名有用吗
- 风骨若仙的李白:诗,可抵半个盛唐;剑术,号称大唐第二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王献之和哪些书法家一起被称为“书中四贤”
- 【视频】袁世凯想称帝,为何一定要拉拢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
- 汉朝这位太监有多厉害?不但拥有皇帝称号,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孙子
- 东方金字塔之称的青海都兰九层妖塔,因太诡异还有7层无人敢挖?
- 盘点中国古代对女子的美称
- 关羽的武力值并不高,为什么会被称为“武圣”?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 它比紫禁城大5倍,堪称“东方圣殿”,老人用16年时间“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