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

恩科状元陈缜

作者:吴林鋆 ,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 , 现就职于罗源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心 , 热爱研究罗源文史 , 所写文章擅于从小故事中挖掘内涵 , 阐发事理 , 启悟人生 。

凤山脚下 , 后张巷口 , 静静矗立着一座魁星亭 , 它是为纪念南宋孝宗皇帝钦点的恩科状元——陈缜而修建的 。 陈缜 , 字师文 , 南宋罗源县洋尾村人,据《福州状元列表》记载 , 陈缜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恩科状元 , 在宋代文状元一栏中 , 位列第七 。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

据《康熙罗源县志》记载:“陈缜淳质有守 , 少慕伊洛、考亭之学” , “孝宗皇帝擢为特奏名第一 , 赐同进士出身 。 ”何谓特奏名?《宋史选举志一》论述:“凡士贡于乡而屡细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 。 ”即将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陪同参加殿试,称为“附试”,又谓之“特奏名”,又称恩科,意谓那些以特奏名身份获得出身的人,是朝廷赐予他们的一种特殊恩例 。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

陈缜科举之路与他所钟情的“伊洛、考亭之学”分不开 。 “伊洛之学”是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两兄弟所创的理学学派 , 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 。 “考亭之学” , 是南宋时期的朱熹继承“伊洛之学”后 , 发展并完善而成的理学思想体系 , 也称作“程朱学派” 。 南宋时期 , 理学始兴 , 因其独有的时代背景 。 原来 , 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 , 唐朝时道、佛思想盛行 , 儒家思想自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 。 理学 , 是对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 。 特别是南宋时期 , 士风日下 , 奢侈之风盛行 , 理学的提出敲响了社会警钟 。 程朱理学指出 , 理是自然万物的规律 , 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 天理通过气化为世间万物 , 体现为公道与良知 , 即仁、义、礼、智 。 “人欲”如饥而欲食 , 渴而欲饮 , 这是正常的 , 但不能被“物欲”所蒙蔽 。 朱熹认为 , 当时国之大患 , 根在当朝官员心术已受蒙蔽 , 应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 因此 , 理学学派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 , 他们勇于抗争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的文化挑战 , 力求解决当时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和道德危机 。

陈缜年少有志 , 浩气凌云 。 年幼时 , 他便在自己的家谱上写下一句话:“出励名臣 , 处为硕儒 。 ”意为:男子汉 , 要么在朝廷担任要职报答国家 , 要么在家潜心治学以利社会 。 其报国热忱 , 可见一斑 。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

陈缜投身于宋明理学 , 也有其中渊源 。 在宋朝 , 罗源进士涌现数百人 , 尤其是在南宋 , 除了政治经济中心往南迁移 , 让福建人有机会上都城赶考的原因之外 , 还有朱熹对罗源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 。 朱熹当年曾受到罗源三黄世家的黄棆邀请 , 到圣水寺的黄氏书院讲学 , 罗源许多文人士子都受到了理学东风的熏陶 , 其中陈缜所在的后张街又最为钟灵毓秀 , 才人辈出 。 借人文历史的东风、地气钟灵的环境 , “少慕伊洛”、“钟情考亭”的陈缜 , 在心性道德上得到了儒家思想的滋养润育 , 为今后经世致用的为官之路埋下了厚重的伏笔 。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

但自古雄才多磨难 。 陈缜共参加临安府的科举考试三次 , 前两次均以失败告终 。 当时的礼部主司 , 即侍郎崔郾 , 非常排斥朱熹理学 。 而陈缜却在策问时执意要阐发理学观点 , 这就碰到了硬钉子 , 接连两次都被主试按住不表 。 陈缜纵文韬在胸 , 也只得强捺身心 , 隐忍不发 。 难道就此怀才不遇 , 明珠蒙尘?陈缜不甘失败 , 到了第三次作了变通 , 在策论问答阶段 , 他不再阐发理学观点 , 而是对南宋北伐这一中心时政提出“重防务 , 安民心”对策 , 这才顺利通过了礼部考试 。 正如《新修罗源县志》中所说:“屡试礼部 , 每对策 , 独以理学‘正心诚意’为说 , 俱被主试废黜 。 后以时务对 , 遂擢第 。 ”然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饱经风波 , 又有何妨呢?

陈缜十年苦读 , 数次落第 , 历尽艰辛 , 终闯进这最后一关——殿试 , 正是鲤鱼跃龙门的大好时机 。 可以想象 , 陈缜应试之前一定刻苦研习 , 精心准备 。 他甚至痛定思痛 , 想放弃阐发所慕所爱的理学 , 继续用回答主试的那套“时务”之说 , 来应对殿试 。 但那天 , 踏进朱门的那一刻 , 陈缜的内心突然充满了澎湃的豪情 , 他慨然长叹:“今得对天子之庭 , 可负所学耶?至于得失 , 命也!”——今天 , 面对着天子 , 我绝不能辜负我的所学 , 至于得失 , 那就听天由命吧!

天子殿堂下 , 虽冒险堵上前程 , 但他问心无愧 。 那决定陈缜命运的当朝天子又是谁呢?他平反岳飞之冤 , 他开创乾淳之治 , 他就是史称“聪明英毅 , 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南宋中兴之主”——宋孝宗 。 《宋会要辑稿》称为“励精九闰之余 , 致治百王之上”的孝宗帝 , 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 , 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 , 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政策 。 当日闻得陈缜之言 , 宋孝宗慨叹万分 , 钦点陈缜为第一名 , 赐他进士出身 。 从此传为佳话 , 县人在后张巷口(今罗源凤山公园附近)为陈缜建魁星坊表彰之 。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文韵罗川】后张魁星亭之彰:恩科状元陈缜// //

自此 , 孝宗皇帝对陈缜青眼有加 , 委以重任 。 他深思熟虑 , 决定派陈缜前往湖南武冈县(今武冈市)担任军学教授 , 掌管当地教育机构 。 武冈县是边鄙落后之地 , 孝宗皇帝之所以将此县教育事业托付给陈缜 , 实乃看中他为学认真、心诚品正、勇于坚持的卓尔品质 , 盼他传道授业、兴德育化 。 陈缜感念不已 , 毅然受命 。 据《武冈县志》记载 , 陈缜到任武冈军学教授时 , 为官善政 , 清正廉明 , 修建学院、振兴教育 , 使“民风淳朴 , 尚节俭 , 很少有讼案”、“儒者日众 , 夷人向化” 。 陈缜为政勤恳 , 为学亦勤勉 , 著有《益州书画录续编》传世 , 写下了后被《全宋文》收录的名篇——《改建学外门记》 。

陈缜任军学教授时 , 鞠躬尽瘁 , 育民兴德 , 深受爱戴 。 辞官回到家乡罗源后 , 陈缜仍不改其志 , 潜心教育 , 获得民众高度敬重 。 陈缜不愧平生所学 , 实现报国夙愿;不负贤帝所托 , 终成一代名臣 。 世人叹:“正心诚意千圣骨 , 考亭既兴 , 公心先得 , 大廷唱言 , 为法为则 。 ”

宋朝的理学家张载曾言:“读书人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 。 ”这句话 , 点出了理学家们的根本精神和共同的理想追求——以天下事为已任 。 而作为理学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的陈缜 , 真正实现了他年少的壮言:处为硕儒 , 所学不负;出励名臣 , 报国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