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陇南徽县“印象稻坪”文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稻坪谣》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文学】陇南徽县“印象稻坪”文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稻坪谣》
稻 坪 谣
作者:肖 娴
【文学】陇南徽县“印象稻坪”文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稻坪谣》// //
一
当我在纸上庄重地写下“稻坪”这个地名的时候 , 稻坪是以一部黑白电影渐渐延续成彩色大片的方式 , 在我脑海里映现出来的 。 犹如一棵巨树的分枝 , 它树冠上的枝繁叶茂 , 必然是依托着它深埋在地下 , 曲折纵横的树根茁壮起来的 。 那么 , 还是让我的笔触追逆到这座村庄的源头上去说吧 。
明末清初的四川 , 因为战乱所造成的饥荒 , 迫使一些百姓沿嘉陵江上游流落 。 尹家先祖中叫尹守业、尹守奎的兄弟二人 , 几经辗转便把目光锁在了当时古河池地界 , 嘉陵江沿岸一个叫刘家坪的村落 。 刘家坪 , 称得上是尹氏家族从流落走向发达与繁盛的转折点 。 在刘家坪定居下来后 , 兄弟二人便很快在一个刘姓的大户人家开始了当长工的生涯 。 无论那一个朝代 , 用人的标尺永远都是遵从着忠、信二字 。 兄弟两除了有这样的好品质外 , 舍得给刘家下死力气干活 , 也是两个外姓人 , 能够被刘大户家长期雇佣下来最根本的原因 。 他们的这一品质 , 也给长兄尹守业日后能够成为刘家的管家奠定了基础 。 可惜的是刘家大户不多几年家道便江河日下 , 随后便迁徙到了与古河池交界的两当县 。 刘家在迁徙之前 , 把所有的家业都转手卖给了尹家兄弟 。 可以想象清朝末年中落了的刘家 , 已经没有多少家产可以变卖了 。 这里面包含着主子和奴仆之间 , 随着时间产生的感情在里面 。 有了几间破房子和薄田 , 尹氏家族也真正实实把根扎在了嘉陵镇 , 在刘家坪这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起来 。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 , 他们从先前的土里刨食 , 又慢慢地转化成了亦农亦工的多种经营 。 因为刘家坪就坐落在嘉陵江沿岸的古道上 , 尹氏家族从最先的磨坊、油坊、醋坊 , 又由最初的替人摆渡 , 做起了嘉陵江河运的生意 。 随着尹氏家族的资本像他们的人口一样成正比例的不断增长、滚雪球般的积累 , 到了清朝中期 , 尹氏家族已成了雄霸一方的大财东 。 刘家坪也自然而然地被改成了尹家坪 。
像中国大地上许多白手起家的农民一样 , 尹氏家族走的也是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发展、第三代经商的路线 。 随着尹氏家族经济基础的日益稳固 , 他们的后代求取功名也成了政治上的需要 , 精神上的追求 。 到了尹氏家族的第五代至第七代 , 这些子孙中不但有通过乡试中举的举人、立过六品军工的衙役 , 还有因为治家有方、内睦宗族、外和乡里、义举社会被推举为饮宾、处士的、更有被朝廷受赐为寿官的 。 这个家族中的第五代后裔尹招财 , 还于清朝的嘉庆元年的正月初四 , 受朝廷之邀进京荣赴过乾隆皇帝在宁寿宫的皇极殿举办“千叟宴” 。 从明朝到清朝“千叟宴”仅仅只举办过四次,可以想象当时的尹氏家族的第五代子孙尹招财 , 从当时交通闭塞的嘉陵江畔出发 , 少说也得一个月的时间他才能抵达京城 。 除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 这也是一个家族精神上的远行 。 要知道 , 皇帝召集的“千叟宴”不是你有财力就可以参加 , 它向当时的社会昭示的更是一个家族成功后 , 威望上的显赫 。 也是这个家族对当时清朝所推行的“敬老爱老”之风的一种崇尚 。
【文学】陇南徽县“印象稻坪”文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稻坪谣》// //
二
如果说尹氏家族里的这些通过乡试中举 , 因为治家有方、义举社会被推举为饮宾、处士 , 能够成为在明清期间仅仅只举办过四次的“千叟宴”的受邀者 。 这些外在的荣光代表的是 , 一个家族日渐强大的社会威望以及他们精神上的日益成熟的话 , 那么记载在《徽县志》里 , 南乡农民打盐店的故事则更加说明了 , 尹家老宅真实意义上的主人尹志 , 敢于和当时的黑恶势力作斗争壮举 。 他身上近乎草莽英雄的本色 , 又给这一座历经二百多年风雨的老房子 , 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
民国元年的1912年12月的那一天夜里 , 尹志以鸡毛传信的方式 , 率领着2000多人的队伍 , 打着火把秘密地向县城里挺进 。 分批从结着厚厚冰层的黄沙河上 , 进入了通往县城的官道 。 第二天早晨 , 盐业公司便被尹志率领的2000多名农民和县城的民众 , 围了个水泄不通 。 当时县盐业公司股东席重珍 , 和伙计闻讯已经落荒而逃 。 群情激愤的民众 , 把大量掺了白沙的食盐 , 整麻袋 , 抛撒在街头、稻田、河道里 。 因为尹志指挥沉着有序 , 参加打盐店的群众 , 对盐业公司的盐颗粒未拿,只把掺了白砂石的假盐做了彻底销毁 。 这次河池历史上有名的南乡农民抗暴“打盐店” , 最终以尹老爷带领的南乡农民为河池民众讨回了公道胜利返乡 。 南乡农民“打盐店”的事件不但被记入了史册 , 还被当时的民间艺人编成社火曲、顺口溜在河池大地上广为传唱 。
然而作为当时河池百姓眼中草莽英雄的尹志 , 十多年后却不幸死在了土匪的乱刀之下 。 尹志血染尹家老宅后 , 虽有他的长子尹金帮 , 继承了他的遗志掌管上了尹家家业 , 但当时各种苛捐杂税、暴乱饥荒 , 已使民不聊生 。 年轻的尹金帮 , 再又为父亲雪恨报仇、重振尹家雄风的大志也因为局势所限已经回天无力了 。 从此尹氏家族由繁盛走向衰落便成了历史的必然 。
【文学】陇南徽县“印象稻坪”文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稻坪谣》// //
三
五月的嘉陵 , 满眼都是匝地而起的绿 。 在这郁郁葱葱的绿色中 , 载着我们的车子像一尾银鱼 。 在它疾速的行进中 , 我的思绪里依序出现的是以尹家老宅为背影的古村落、尹家商铺、稻坪红色记忆展馆、稻坪书院、稻坪村史馆 。 这一切仿佛是稻坪黑白片中最重要的章节 。 坐落在高处的尹家坪 , 就像是被大山托举在头顶的一处幽境 。 平平展展的土地不多也不少 , 刚够一个村庄的人繁衍生息 。 我们的车子停在了村口一片开阔的平地上 , 明媚的阳光下 , 这个古村落显得肃穆而又幽静 , 不断有游人从红色记忆展馆和稻坪书院里走出来 。
从一座院落里出来 ,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座院落 。 雕着“敦仁厚礼”四个大字的门楣两边的朱红色门板的最高处 , 同样也雕着两个左右对应 , 镜面似镂空的圆 。 在这两个圆里 , 还雕着一朵碗口大的牡丹 , 在牡丹的上方 , 雕着的一只喜鹊 , 似寻着牡丹的花香凌空飞来 。 两只活灵活现的喜鹊歪着头 , 向着门楣的最中心探看着 , 右面的一只似在呼唤着左面的一只 , 左面的一只又似在呼唤着右面的一只 。 昔年的春光明媚、昔年的花好月圆、昔年的鸟声唱和 , 似乎在我们头顶雕着的一些缠绕着枝枝蔓蔓的花卉上蔓延开来 。 一束阳光斜斜地落在门楣最下端的两只 , 泛着青幽幽光泽的石鼓上 。 紧靠着门墩的石鼓外侧 , 刻着的两朵大大云头 , 虽然蒙着时间的尘垢 , 但其造型却格外圆润、轻盈 。 只是石鼓的最上端 , 类似于太阳形状的花朵 , 已经在时间的风蚀下模糊了原有的形状 。
我很讶异在我对中国古建筑 , 极其浅显的认知里 , 这样的高门大户 , 门口的石雕大多都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 而这两只石鼓 , 传递的却是这里的主人别具一格的审美格局 , 和生活在这一处豪宅中的人 , 内在的文化气息 。 虽然安放在门口的石鼓比起威风凛凛的石狮略谦秀雅了几分 , 但却和门楣上的“敦仁厚礼”格外地相得益彰 。 这使我想到金钱与文化的差别 。
走进院子站在那些铺成水纹状的碎石上 , 我的目光带着对200多年前那些民间工匠的仰慕 , 从那些蒙着岁月尘埃的雕梁画栋上看过去 , 那些活灵活现的古莲、栩栩如生的梅花、神态各异的瑞兽 , 高古典雅的花瓶 , 仿佛一句句美好的寓言 , 带着远年的诗意 , 在我的心头生动起来 。 当我再次把目光定格在迎面门楣上“山明水秀”这几个大字上的时候 , 我有读出了老宅主人 , 对这一方土地情感、和他内心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 。
先于我们抵达的同伴正站在堂屋中间 , 观看着尹家后人珍藏着的一幅祖上的画像 , 一米多高的画像上 , 一对中年夫妇正襟危坐、依着打扮都是清朝最富贵的服饰 。 在画像深褐底色的映衬下 , 夫妇两的神态除了严肃 , 眼神和表情也是一派庄重 。 他们的衣襟上都有着金色的刺绣装饰 , 不用问这个衣服的正中间绣着金色飞禽图案的 , 就是当年进京赴过“千叟宴”的尹招财了 。 他端然坐在时光深处 , 穿过200多年的时光 , 悄无声息地打量着我们 , 他并不知道200多年后 , 会有一群一群的人 , 远道而来 , 在他家的老宅里寻访历史 , 他更不知道他曾今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的京城 , 现在坐飞机只需短短的几个小时 。 而且在所辖稻坪的嘉陵镇内还有火车站、省道 。 现在通过精准扶贫稻坪的村路连着户路通向了每一座古宅 , 他的后辈尹文智还当着稻坪的村主任 。 经过各种产业扶贫 , 这里的农户也都成了股东 , 每年都能分到可观的红利 。 尤其是经过对古村落的开发 , 稻坪现在已经成了乡村旅游的历史文化名村 。
正对着堂屋左右两边的古宅 , 是稻坪村史馆和红色记忆展馆 。 我从村史馆的那些旧物件中走出来 , 踏着石阶又走进了右边的红色记忆展馆 。 褐黄色的墙面上红色的展板和承载着稻坪红色记忆的图画 , 又一次把我带进了稻坪的另一段历史 。 1936年的秋天贺龙部下廖汉生 , 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从严坪途径稻坪 , 准备过嘉陵江去两当和大部队会合 , 由于连日阴雨造成了嘉陵江暴涨 , 这支部队就在稻坪驻扎了下来 。 稻坪百姓不仅给红军送来了米面和炊饼 , 村里的一个乡医还为两个伤员主动疗伤换药 , 还有两户人家经过对红军的了解 , 还就地让自己的儿子参加了红军 。 在红军离开时稻坪村给红军捐出100块大洋 , 12担粮食 , 最后还在稻坪留下了“半块银元日后相见的故事”这一故事现今也成了稻坪的美谈 。
【文学】陇南徽县“印象稻坪”文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稻坪谣》// //
四
我从这一座院落里悄然走了出来 , 离这一进院落不远是一座两层高的绣楼 。 我踩着绣楼深褐色的木头扶梯走了上去 , 楼梯的木板因为年深月久在我的脚下发出不堪负重的咯吱声 , 像是岁月的叹息 。 遥想当年尹家的女眷们迈着三寸金莲般的小脚 , 穿着象征着大户人家身份的绫罗绸缎 , 坐在高高的绣楼上 , 一边做针、一边等待着他们的丈夫归来 。 那样风轻云淡的生活 , 才是她们心中最葱茏的明山秀水吧 。
我依着绣楼前面空阔出来的雕花围栏看过去 , 绣楼的斜对面 , 据说是当年的尹老爷尹志的居所 , 现在已作了尹家的祠堂 。 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两幅对联的上联“雕梁画栋 , 印记昔日辉煌;岁月留痕 , 溪云送影分苔色” 。 我努力在脑海里搜寻着这两幅对联的下联 , 其实不用苦思冥想 , 今天我和所有来到稻坪的游人 , 眼睛所看到的、心灵所感受到的才是最好的下联 。
正午的阳光下 , 稻坪的历史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翻了过去 。 如果说翻过去的是属于稻坪的一部黑白电影的话 , 那么以精准扶贫为依托 , 稻坪村在美丽的桃源沟打造的网红桥、CS战区 , 则像是在黑白片里翻新出来的 , 一抹以稻坪人为精神写照的“中国红”和“战地绿” 。 当载着我们的车子也向着稻坪山脚下的桃源沟景区驶去的时候 , 稻坪的阳光又仿佛给我们打开了新的一页 。 这色彩缤纷的一页 , 给我们描绘出的是新的稻坪 , 也是稻坪美好的未来 。
【文学】陇南徽县“印象稻坪”文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稻坪谣》// //
作者简介:肖娴 , 甘肃徽县人 , 省作协会员 。 在《散文世界》、《飞天》、《甘肃日报》、《人民之声报》、《文艺之窗》、《飞天青年诗报》等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300多篇(首) 。 出版作品集《一个人的青草山》 。
来源:徽县文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联系邮箱:gshxccoo@163.com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视频//【雪石朗诵】刘辉《我是曹操》
- 视频//【雪石朗诵】刘晖《我是曹操》
- 一部颂扬两代人献身抗痨事业的纪实文学《奇医神药》(连载六)
-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曹宝麟:学好书法,我有十条建议
- 【预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 【云堡党建】2020新春慰问抗战老兵
- 【伯乐荐文】如何发现有潜力的员工,而不是现在最好的员工?
- 【寒假巩固】部编版:七上历史《寒假作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