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刑不上大夫”是讲特权吗?错 , 它的本义是法律面前的相当平等 。 被误解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可能理解错了 。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 有些话也很容易引起歧义 , 因而会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 比如“刑不上大夫” , 就一度被人理解为是贵族、官员们在法律面前可以享有犯罪却不服刑罚的法外特权 。 其实 , “刑上不大夫”的本义 , 并不是贵族阶层或官员犯罪不应受刑法处罚 , 而是对上层违法者的一种变通 , 让惩罚在形式上更人性化些 。

“刑不上大夫”一语 , 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 , 其原文为:“国君抚式 , 大夫下之;大夫抚式 , 士下之 。 礼不下庶人 , 刑不上大夫 。 刑人不在君侧 。 兵车不式 , 武车绥旌 , 德车结旌 。 ”其中的“礼不下庶人 , 刑不上大夫”常常为后人所引用 。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

“礼不下庶人 , 刑不上大夫”中的“下”与“上”很容易引起误读 。 据钱文忠教授的解读是 , “刑不上大夫 , 礼不下庶人”的“上”是“优待”的意思 , “下”是“排斥”的意思 , 整句话意思是:士大夫也不会量刑上受到优待 , 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礼仪之外 。

而另有一种解释是 , 对于贵族 , 应当用礼仪教化来规范其言行 , 使其懂礼守法 , 不致犯错受刑;对于普通百姓则不应用礼仪来要求他们必得廉耻荣辱 , 直接由法律条文来约束他们就行了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理解 , 是基于上古时期教育水平低下这种实际来说的 。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

话虽如此说 , 但是 , “天子犯法 , 与庶遮同罪” , 而况“大夫”乎?东汉郑玄也对“刑不上大夫”进行了解读 , 他的注释为:“刑不尊大夫 , 不论愚贤者犯法 , 其犯法 , 则都应在有司惩处 。 ”

那么 , 在上古时期 , 大夫犯法 , 真的“与庶民同罪”吗?定罪是肯定的 , 但是 , 在形式上却有别 , 那就是“为尊者讳” , 大夫虽然犯罪了 , 但是 , 顾及其贵族身份 , 可免其羞辱 , 处罚时不八议必大动干戈 , 而是悄悄进行 。 为此 , 中国古代大夫以上的阶层 , 在法律面前享有一项特权——“八议” 。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

所谓“八议” , 是“刑不尊大夫”的礼制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 。 它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犯罪 , 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 , 必须奏请皇帝裁决 , 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 定罪后 , 不使用残害肢体的刑法 , 而是首先选择或劝其自裁 , 以砺臣节;其次“戮于朝”(杀死在朝廷) 。 同姓贵族有罪 , 则由甸师执行 , 秘密暗杀于郊野(据《周礼·甸师》) 。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

由此看来 , “刑不上大夫” , 并不是大夫以上贵族犯了罪是不用刑的 。 我们看历史上 , 好多大夫以上的人都是处以极刑的 。 如商鞅被“五马分尸” , 李斯被“腰斩” , 都是要用刑的 。 “刑不上大夫”从犯法者的角度而言 , 意即:大夫以上的人身份高贵 , 又受到良好的礼仪教化 , 是不应该犯法的 , 即便是犯了法 , 也不应该受到刑罚的羞辱 , 即“士可杀 , 不可侮” , 就应该自裁、自缢死去 , 免得羞辱了整个大夫阶层的声誉 。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

现在的一些电视剧中 , 也常有这样的情节 , 就是大臣犯罪了 , 皇帝常常采用赐死的办法 , 以保留其最后的体面 。 赐自尽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赐白绫自缢、赐宝剑自裁、赐毒酒自尽 。 贵族罪祸上身 , 不像普通人犯 , 由有司来执行 , 而是自我了断 , 贵族与普通民众的“受刑” , 逃是逃不掉的 , 只是在死法上有所不同而已 。

而“礼不下庶人” , 并不是说普通百姓就不用守礼 , 而是说守礼的规矩太多 , 比如穿衣、戴帽之类 , 很繁琐 。 老百姓要劳动 , 要出体力 , 行起礼来不方便 , 耽过工夫 , 所以老百姓在礼仪方面可以马虎些 。 只要不触犯刑律 , 就是好百姓 。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被误解千年的名言:“刑不上大夫”的真实用意 , 你的理解可能错了// //

到了封建王朝时代 , “刑不上大夫”往往被人曲解了 , 用以来为贵族、大臣们开脱罪责 。 据《大清律例》 , “名例律”中“应议者犯罪”律文后之附例规定:“三品以上大员革职拏问 , 不得遽用刑夹 , 有不得不刑讯之事 , 请旨遵行 。 ”此外 , 在涉及文武官员犯罪的法律规定中 , 凡文武官员犯罪应当处以笞杖刑的 , 均可以罚俸、降级、革职等方式替代刑罚的直接适用 。 这样的操作 , 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了 。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