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7年的王朝,一个仅在位14年的人,但留下了可媲美长城的奇迹
公元604年 , 杨广接替其父坐上皇位 , 史称隋炀帝 。 虽然隋朝只有三十七年的历史 , 杨广在位也只有短短的十四年 , 但其间所他做的一件大事 , 其功绩完全可以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相媲美 。 这件事就是他下令修建了京杭大运河 , 与长城一样 , 这也是完全由人力所构建的奇迹 。
一个37年的王朝 , 一个仅在位14年的人 , 但留下了可媲美长城的奇迹// //
杨广
运河全长约一千八百公里 , 南北走向 , 从今天的北京开始 , 穿过天津 , 河北 , 山东 , 江苏最后抵达浙江的杭州 , 途经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长江 , 钱塘江等中国的五大水系 ,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 也可以看成是最早的“南水北调”工程 。 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 , 要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修建 , 隋炀帝到底是怎么想的?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
一个37年的王朝 , 一个仅在位14年的人 , 但留下了可媲美长城的奇迹// //
大运河
首先 , 运河所经之地 , 都是当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 所谓资源 , 在农耕社会而言 , 无外乎就是土地和水资源 。 而正好这几个地方 , 这些都不缺 。 所以 , 这些地方所生产的粮食一定是富余而充足的 。 如何将这些最富饶的地方串联起来 , 按当时的条件 , 就只能通过水路来实现 。 一来运输成本低 , 二来运输量较大 。 因此 ,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 , 给隋朝的粮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粮食 。 小农社会 , 粮食满仓意味着的富强和经济的发达 。 隋末动乱的时候 , 这些粮仓也成为了各利益集团的主要争夺对象 。 而唐朝的盛世繁荣 , 很大程度上也得益继承了隋朝的这些宝贵的遗产 。 所以 , 他开凿运河目的之一就是保证能获取这些最富饶地区的资源 。
一个37年的王朝 , 一个仅在位14年的人 , 但留下了可媲美长城的奇迹// //
水资源
其次 , 隋朝成立以前 , 各诸侯都是各管的 , 南北各方更是划江而治 。 自西晋以来 ,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300年 。 隋朝统一后 ,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 同时要加强南北方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交流 。 再则 , 隋炀帝也很想加强对南方的统治 , 将富裕的南方牢牢的把握在手中 。 因此建设一条快速便捷的南北通道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 而开凿大运河就成了这种趋势下的必然行为 。 大运河修建好后 , 杨广三下江南 , 足以看出他对江南的重视 。 他也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个下江南巡查的皇帝 。 所以这也成为了他开凿大运河的第二个目的 。
一个37年的王朝 , 一个仅在位14年的人 , 但留下了可媲美长城的奇迹// //
经济交流
再次 , 所有当皇帝的人都喜欢标榜自己的功绩 , 建立一两项可以向世人炫耀的丰功伟绩 。 那么杨广也不能免俗 , 因此他选择效仿秦始皇那样修建长城来炫耀功绩 , 而开凿运河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 他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 工程之大 , 涉及面之广 , 完全不亚于长城的修建 。 自然大运河也和长城一样闻名于世 。 大运河修建好后 , 作为配套的物件 , 当然要有好的大船来匹配 , 因此杨广又大兴土木 , 遣人造了好几艘 , 在当时可堪称世界一流的大船 , 谓之龙舟 。 极其的奢华 , 他三次下江南乘坐的就是这种大木船 , 沿途看到龙舟的百姓一定是很惊讶和很震撼的 。 但这正是他想要得到的效果 。 所以 , 这也算是他的第三个目的吧 。
一个37年的王朝 , 一个仅在位14年的人 , 但留下了可媲美长城的奇迹// //
长城
虽然 , 对于修建大运河的做法 , 后世褒贬不一 。 但无论后世之人喜欢与否 , 大运河都已经存在很久了 , 而它曾给运河沿岸的城市带去了经济繁荣 , 这点也是毋庸置疑 , 且是功在千秋的 。 而同时因为修建运河 , 杨广这种劳民伤财 , 穷奢极欲的做法 , 又让他和隋朝受到了灭亡的惩罚 。 因此 , 再讨论他的是与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 我们唯一能做的 , 也是最应该做的 , 就是保护好这条运河 , 善待它尽量利用好它 。 让它发挥余热 , 更好的为当代社会服务 , 为百姓服务 。
一个37年的王朝 , 一个仅在位14年的人 , 但留下了可媲美长城的奇迹// //
隋朝古镇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一个真实的故事,给人良多启示!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 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一个人有没有修养,看脸就知道
- 天津这栋洋楼有百年的风云故事,因为两位人物,让它声名远扬
- 洞口用铁笼子伪装!萨达姆最后的藏身之地,每次仅能进一个人!
- 元始天尊可以复活门下弟子,通天教主却为何一个也不救?
- 除夕来临:一顿团圆饭,一个团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