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长存“后卫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功勋长存“后卫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功勋长存“后卫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 |
“先烈精神千秋颂 , 英雄浩气万古存” , 在广西灌阳县水车镇修睦村 , 一座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副挽联 。 墓里长眠着渡灌江时牺牲的18位红军烈士 , 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 只知道他们属于“英雄后卫师”——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 。
自中央红军长征以来 , 红三十四师一直担负着全军总后卫的重任 。 1934年11月27日至29日 , 红三十四师奉命扼守在灌阳文市、水车一带 , 成功迟滞了敌军的疯狂尾追和侧击 , 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起了重要作用 。
接着 , 红三十四师奉命前往枫树脚接防 , 在水车渡灌江时 , 遭敌军飞机轰炸 , 牺牲200余人 。 完成掩护任务后 , 通往湘江的道路被全部切断 , 红三十四师孤军留在湘江以东 , 陷入敌军的包围 。
1934年12月3日 , 赶往湘江途中 , 红三十四师在全州文塘遭敌军伏击堵截 , 与敌激战 , 伤亡惨重 , 师政委程翠林等将士牺牲 。 时任红三十四师第一〇〇团团长的韩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部队走投无路 , 被迫东返 , 在龙塘、新圩又与敌进行激战 , 再次遭到伤亡……”此后 , 师长陈树湘召集师、团干部召开紧急会议 , 作出两个决议:第一 , 从敌人薄弱部位突围出去 , 到湘南打游击;第二 , 万一突围不成 , 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
陈树湘率余部向湘南突围 。 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一〇〇团 , 大部分牺牲 , 小部分流散 。 “我父亲完成最后的掩护任务 , 率部突围 , 最后实在是突围不出去了 , 命令大家分散潜入群众之中 , 他自己和几位同志在兴安和灌阳交界的山脊上跳了下去 。 ”韩伟之子韩京京说 , 他的父亲和两位战友幸存下来 , 但有3位同志当场牺牲 。
1934年12月7日 , 陈树湘率余部离开广西进入湖南 , 此时仅剩200余人 。 此后 , 他们遭敌袭击 , 陈树湘腹部受重伤 , 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 , 不幸在道县落入敌手 , 他乘敌不备 , 用手绞断腹部伤口露出的肠子 , 断肠明志 , 时年29岁 。
63岁的俸顺喜曾任灌阳县民政局局长 , 他的父亲原名童旺扬 , 是红三十四师的一名师部勤务兵 , 福建长汀县人 , 17岁参加红军 。 跟随陈树湘长征进入湘南后 , 受伤的童旺扬被道县寿雁镇空树岩村一位盘姓村民所救 , 改姓盘 , 在那里生活了6年 。 后入赘灌阳一户瑶族人家 , 改名俸旺桂 , 于1984年去世 。
“我父亲突围负伤 , 得到好心人的掩护和救治后活下来 。 ”在全州县安和镇 , 第一〇一团三营营长李大棋的儿子李德明说 , 1960年李大棋去世后 , 家人将他安葬在大口岩村后豆子坪山上 , “他说在这里 , 能够看到战友们牺牲的地方 。 ”
红三十四师以巨大牺牲 , 换取主力红军的西进 。 “牺牲烈士很难确认身份 , 到今天只找回1040个名字 。 ”韩京京说 。
10年前 , 韩京京遵照韩伟遗愿 , 在湘江畔为这6000名将士立了一块“无字碑”(上图 。 本报采访人员刘佳华摄) , 石碑基座上书:“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 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
作者:刘佳华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