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居住在俄罗斯的阿尔泰人(Altai)与蒙古人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 , 被学者认为是蒙古族的一支 。 ”阿尔泰人分为南北两支 。 北支阿尔泰人在沙俄时代被称为黑鞑靼人 , 包括土巴拉尔人、切尔坎人、库满金人 , 南支阿尔泰人曾被称为白卡尔梅克人、阿尔泰卡尔梅克人、山地卡尔梅克人等 , 包括纯阿泰人、铁连基特人和铁列乌特人 。 就族源讲 , 北支由突厥、萨莫迪和乌戈尔等部落长期混合形成 , 南支主要由6—8世纪分布在当地的古突厥部落与13世纪、15—18世纪移入该地的蒙古部落混合而形成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全俄罗斯共有阿尔泰人67239人(2002年统计) , 占俄罗斯联邦总人口的0.02% , 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 。 阿尔泰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西西伯利亚主要行政区之— , 面积9.29万平方公里 , 占俄罗斯联邦领土面积的0.5%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阿尔泰地区曾长期处于蒙古卫拉特部准噶尔人的统治之下 , 阿尔泰人旧时一直称其为“阿尔泰卫拉特人” , 自称“卫拉特人” , 属蒙古准噶尔部 。 1679年准噶尔部与清朝开战 , 准噶尔部兵败 , 一部分蒙古准噶尔人退到这里 , 并融入了一些居住在阿尔泰地区的其他部落 , 演变成了今天的阿尔泰人 。 当清朝胜利后 , 该地区被清朝管辖 , 当地的准噶尔人被编入阿拉坦淖尔乌梁海二旗 , 他们就是现在的阿尔泰人的前辈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1864年9月(同治三年八月) , 巴布科夫带领600余名全副武装的俄军驻扎塔城 , 威逼清廷代表签约 , "若不照此办理 , 稍有更改 , 我们立即起程回国 , 只好派兵强占 。 清廷被迫于同年10月7日(九月七日)同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条约》) 。 这个勘界议定书 , 连《北京条约》定为界湖的特穆尔图淖尔也被沙俄划为内湖 。 通过《北京条约》和《塔城条约》 , 俄国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 侵占了斋桑湖、图克勒淖尔、特穆尔图淖尔及附近的大片土地 。 这样就将原来游牧于阿勒坦河(今比亚河)、阿穆哈河(今阿巴坎河)一带的唐努乌梁海十佐领地 , 游牧于鄂尔噶汗山东北的三音诺颜部乌梁海十三佐领辖地的一部分 , 游牧于阿勒坦淖尔(今捷列茨克湖)的阿勒坦淖尔乌梁海二旗 , 和游牧于科尔沁河(今库尔楚木河)至都鲁淖尔(今蒙古国浩腾诺尔东南部)的阿勒坦乌梁海七旗的一部分 , 以及塔尔巴哈台山以北直至额尔齐斯河的土尔扈特游牧地、阿拉套山以北的察哈尔营牧地、额鲁特上三旗牧地等辖地 , 划归俄国 。 驻牧于上述地区的蒙古各部落 , "随地归为俄国"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十月革命后 , 于1922年6月1日在阿尔泰人的土地上建立了卫拉特自治州 , 1948年1月7日改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 , 1992年改名为俄罗斯联邦阿尔泰共和国 。 阿尔泰人早期操卫拉特蒙古语 , 由于受到突厥人的影响 , 后来改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吉尔吉斯—奇普恰克语 , 可以和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进行语言交流 , 但是他们不信仰伊斯兰教 , 而信奉原始萨满教 , 有部分人在俄罗斯人的影响下 , 已经改信东正教 。 山水地名等保留蒙古语特点到1938年为止 , 阿尔泰人一直使用托忒蒙古文 , 1938年以后开始使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 。 从1922年开始用蒙、俄两种文字发行《阿尔泰启明星报》至今 。 由于长期生活在俄罗斯和哈萨克人中间 , 语言受其影响很大 , 但山水地名、畜牧业术语还是保留着蒙古语特点 。

哈卡斯是萨彦-阿尔泰高原的一部分 。 据学者们推断 , 人类的祖先早在30万年以前就曾经在萨彦-阿尔泰高原和哈卡斯-米努辛盆地居住过 。 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是独一无二和无与伦比的 。 哈卡斯以其古代历史考古文物而闻名于世界 。 考古学家们称之为“考古圣地”决非偶然 。

一千多年以来 , 在现代哈卡斯的领土上曾经有过乌果尔-芬兰语系民族、伊朗民族、古突厥民族等多种文化的碰撞 。 就连古代中国对于南西伯利亚各民族的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中曾经提及被中国人称作“黠嘎斯”(黠xíɑ,音霞)的北方邻居 。 这些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非同寻常的: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军事冲突、生存斗争和进行过活跃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相安无事的时期 。

自上古以来哈卡斯就有驮道联结蒙古、中国 印度和在吉尔吉斯汗国时代就存在过与图瓦相联结的伟大丝绸之路的一个支路 。 远在7-8世纪古突厥人的古文字碑上就提到过这条路 。

据Л.Р.柯兹拉索夫教授推断 , 叶尼塞河上游盆地(包括哈卡斯)中的文字一直存在到蒙古远征 , 即存在到13世纪 , 而根据最近的研究 , 一直存在到更晚的17-18世纪时期 。

在10世纪初期 , 显贵的哈卡斯人把自己的子女远送出国到北方中国去进修学业 。 在这一时期哈卡斯有懂得汉语和契丹语甚至受过中国教育的人 。

自13世纪以来 , 萨彦-阿尔泰各民族 , 其中包括叶尼塞吉尔吉斯人开始遭受来自南方蒙古邻居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 经过持续几十年的浴血奋战 , 结果蒙古军队侵入了吉尔吉斯(哈卡斯)国的领土 , 于是在1293年这个国家便沦陷了 。

在哈卡斯的历史上 , 蒙古时期的特点是人口大量减少 , 文化沉沦 , 封建制被粉碎 。 哈卡斯国解体以后 , 哈卡斯领土上的零散的封建王公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终究也没有能够建立起统一的联盟来 。 一直到17世纪初期才有了一定的稳定 , 那时形成了4个封建乌卢斯(公国) , 即阿特萨尔乌卢斯、阿特尔乌卢斯、叶泽尔乌卢斯和秃拔乌卢斯 。 管辖这4个乌卢斯的王公是统治民族吉尔吉斯人 。

俄罗斯人把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当地人都统称为“米努辛斯克鞑靼人”、“阿巴坎鞑靼 人”或“叶尼塞鞑靼人” , 而当地人自己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民族名称 , 平时多使用各自的部落名称 , 或较多地使用一个叫作“浩拉依”(HOORAJ)的名称 。 17~18世纪时 , 在叶尼塞浩拉依-吉尔吉斯人(突厥人)、克特人(古西伯利亚人)和萨莫耶德人(乌拉尔人)等基础上 , 形成哈卡斯部族 。 “

哈卡斯”这一民族名称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政府在进行民族识别和民族划界时 , 根据我国史书上汉语“黠嘎司”、“辖嘎斯”这一历史民族名称的语音而采用的 。

哈卡斯人是在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 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族称在中国史书上曾先后被汉译作“鬲昆”、“坚昆”、“结骨”、“”、“辖嘎斯”、“乞儿吉斯”、“吉利吉斯”等 。 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个汗国 , 也有过文字 , 即“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文) 。

10世纪初 , 他们先受契丹人统治 , 13世纪初又受蒙古人统治 。 在长期的战乱和难以在当地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 , 他们不得不离开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向中亚及新疆迁移 。 到16世纪末为止 , 大部分叶尼塞柯尔克孜人都已离开了故土 , 只有少部分人留在了这里 。 留下来的人们于17世纪时还建立过阿勒泰萨尔公国、耶泽尔公国等几个小的公国 , 但仍受西部蒙古的管辖 。 随着沙俄向东方的不断扩张 , 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广大地区于1703年并入沙俄 。 1707年并入俄罗斯之前哈卡斯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 , 而是零散的游牧部落 。

哈卡斯人主要从事半游牧业和狩猎 , 饲养细毛羊、牛和马 , 兼事农业 , 种植小麦、燕麦、马铃薯等 。 经济和文化落后 。

哈卡斯人(Khakass)是俄罗斯联邦中的一个少数民族 , 共有10万人 , 他们主要居住在哈卡斯共和国境内 , 有67000人 , 占全共和国总人口60万的11%多 。 另有一些哈卡斯人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 , 哈卡斯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 。 他们有本民族的母语———哈卡斯语 , 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 , 与阿尔泰语及图瓦语比较接近 , 邻近的说突厥语的民族还有阿尔泰人、肖(绍)尔人(Shor) , 图瓦人和西伯利亚南部的托发拉尔人(Tofalar,或称卡拉加斯人〔Karagas〕) 。

哈卡斯语分为哈斯(卡钦)方言、萨盖方言、高依巴尔方言、格孜勒方言、别勒德尔方言和绍尔方言 。

绍尔语有时被认为是另一种不同的突厥语 , 语法上绍尔语更接近阿尔泰语 。 哈卡斯人的文学语言是在哈斯方言和萨盖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17世纪初被沙俄殖民者征服 。 由于文化上长期受邻近的蒙古人影响 , 又长期受到俄罗斯统治 , 因此文化上呈现出集突厥、蒙古、俄罗斯文化于一身的特点 。

哈卡斯人曾信仰萨满教 , 则名义上信仰东正教 , 实际上仍信萨满教等原始宗教 。

哈卡斯人与中国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初迁移来时曾使用过的语言也有不少共同的语言特点 。 黑龙江省的柯尔克孜族(解放前一直被称为“吉尔吉斯人”) , 在富裕县有1000多人 。 据说是18世纪随一部分蒙古准噶尔部军民东迁的 , 原住地就位于哈卡斯地区 。 富裕县的柯尔克孜语与新疆柯尔克孜语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语差别极大 , 基本上是另外一种语言 。 新疆的柯尔克孜语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语属于同一种语言的两个方言 , 彼此差别很小 。 富裕县柯尔克孜族曾信仰过萨满教和藏传佛教 , 从未信仰过伊斯兰教 。 一般说汉语和蒙古语 , 原有的独特的古柯尔克孜语濒临失传 。

哈卡斯人是在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 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族称在 中国史书上曾先后被汉译作“鬲昆”、“坚昆”、“结骨”、“黠嘎司”、“辖嘎斯”、“乞儿吉斯”、“吉利吉斯”等 。 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个汗国 , 也有过文字 , 即“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文) 。 10世纪初 , 他们先受契丹统治 , 13世纪初又受蒙古统治 。 在长期的战乱和难以在当地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 , 他们不得不离开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向中亚及新疆迁移 。 到16世纪末为止 , 大部分叶尼塞柯尔克孜人都已离开了故土 , 只有少部分人留在了这里 。 留下来的人们于17世纪时还建立过阿勒泰萨尔公国、耶泽尔公国等几个小的公国 , 但仍受西部蒙古的管辖 。 随着沙俄向东方的不断扩张 , 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广大地区于1703年并入沙俄 。 1707年并入俄罗斯之前哈卡斯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 , 而是零散的游牧部落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苏联时代的阿尔泰人老照片// //